APP下载

陪伴经济下的社交与情感

2020-09-02黄文婷

时代人物 2020年8期

黄文婷

关键词:虚拟男友;陪伴服务;情感倾述

近年来,一款名为虚拟男友的服务项目多次进入大众视野。多名博主、up主纷纷购买了该项服务发布于公众平台上,在哔哩哔哩弹幕视频平台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达241万。2020年6月7日,虚拟男友登上微博热搜。随着自媒体时代信息爆炸式传播,越来越多的人们接触到虚拟男友,在观看视频的人中不乏抱有猎奇心理去下单一试,最后无法自拔沉迷其中的网友。同时,这样一款服务也引起了一些争议。在传统社会公序良俗中,恋爱对象岂能用来交易?一时间,关于虚拟男友的讨论热度高居不下,成为社会上人们关注的话题。

互联网建构了一个新型“陪伴社交空间”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网民数量已达9.04亿 (截至2020年3月),庞大的用户群体给各种衍生的互联网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和发展机会。网络社交从最初的贴吧、论坛聊天寻求同好陪伴聊天逐渐发展到人们可以利用第三方平台寻求交往对象的程度。一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陌生人的接触程度变高了,二是现在互联网匿名化给人们提供了安全放心的社交空间。“网络交往中建立的联系实质是一种弱化的人际关系,由于网络关系的偶遇性、未知性和隐匿性,使得網络交往主体可以随时切换交往对象,可以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往。”

目前,互联网用户已经凭借各种不同的网络平台开展个人的交往行为。虚拟男友正是在这样的互联网新型社交空中里诞生的一个新型产业。无独有偶,互联网中以情感社交陪伴为主的app随之而来。如探探、soul等,在该平台上运营者会根据大数据匹配随机为用户介绍聊天对象。还有近几年新诞生的付费游戏陪玩类app比心,花钱规避一个人玩游戏的寂寞感。在互联网时代下生长的年轻人,他们在互联网生活中所窥见的不同事物的信息很多,但在现实中事情经历的相比起来很少,接收和得到所产生的落差,很容易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诞生陪伴需要。

当人们的情感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满足,便会在虚拟世界中寻求一份精神寄托。虚拟男友作为一项虚拟恋爱服务,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文化的影响。随着各位自媒体大V,微信公众号的转载,该服务行业的热度更是达到了一个顶峰。

付费而来的美好爱恋

在寂寞感驱动下,虚拟男友服务在某一程度上极大的填补了部分用户群体对恋爱的需求。当今年轻人越来越不想谈恋爱,探究原因发现:一是恋爱成本太高,现在流行逢年过节都要花钱送礼,出门逛街约会的开支成本也在逐渐提升;二是迫于现实生活社交圈子,无法接触到合适的交往对象。无法拥有对象,却基于生理本能需求和心理空虚感,开始渴求一名对象。找到一个宣泄口倾诉心声以此来化解空虚。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分析理论,生理本能和归属与爱的需要都会促使人们在虚拟社会中追求爱恋关系。

虚拟男友运营模式多以陪聊、陪玩、哄睡为主。根据不同声音的特色分为金牌、头牌、镇店、男神。其价格也根据声音的特色程度有不同的区分,单纯的发文字和语音每20分钟收费从20—90不等。语音连麦的服务价格则翻倍,每20分钟收费从40—180不等。背后的服务质量商家却是无法保障的,虚拟男友的安慰程度以及哄乐程度因人而异。只要付费十几元到百元不等,就能拥有一位嗓音迷人、体贴温柔的虚拟男友。与之对应的还有“虚拟女友”。使得无数网友前仆后继的购买此项服务,也有网友从未谈过恋爱,借由此来进行爱的初体验。

笔者在购买服务时发现,虚拟男友开始多以询问姓名,以亲密叫客人的名字来拉近关系。在面对客户态度消极时会主动找话题聊天,甚至时不时爆出情话。在面对客户态度积极时也能较好应对,在合理范围内配合客人的需求直至时间结束。(该服务现象仅对笔者购买服务的店铺为有效证明)。可以说,虚拟男友的服务在某一程度上是令人满意的,在短暂的时间里笔者充分感受到了被关怀的感觉。

在2014年心理咨询师接受《新产经》关于虚拟女友话题采访时曾提到,“这一类型的消费在国内并没有先例。这使得消费者对新兴事物感到好奇,进而促成了购买,只是对于大多数人,这种好奇不会持续很久。”但咨询师也表示,在购买者中,不排除会有人长期租用“虚拟女友”甚至沉溺其中。这样的人可能是因为自信心比较低,对于人际交往感到恐惧,或者是现实无法满足情感。 在现实中无法得到的情感,在网络上聊以自慰。从使用者的反应来看,这种方式的确能够在人的生理和心理上起到缓冲作用。

只能向陌生人倾述的情感

调查发现,使用虚拟男友服务的大部分客户并不仅仅为了恋爱的体验,是为了给自己的心灵找到一个发泄口。由于法律的限制,虚拟男友能提供的服务只能止步于聊天,所以更多人选择将虚拟男友当成一个“树洞”。“树洞”一词指倾诉秘密,使人敞开心扉揭露自我的地方,而网络树洞是互联网上匿名的,具有私密性与隐蔽性的秘密倾诉平台,其倾诉内容大多揭露自我真实的想法,在其他地方不易被表达。 把许多不能与外人道的情绪倾述出去,同时也能收获一份关怀。虚拟男友实质上在做着一种利他行为,利他行为指以增加其他个体的福利为最终目标的行为(Batson, 2010)。

许多研究都表明我国青少年问题仍然很多,情势严峻。而这些问题主要由于青少年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没有被及时干预解决而造成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虚拟男友作为一个情绪的出口,从他们话语中所获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能有效避免一些的因失恋悲伤过度的反应和无法向熟人所倾述的压力积压成疾,进一步对身心造成伤害。相比于向心理咨询师咨询和单方面的宣泄发泄情绪,虚拟男友让客户更容易放下心理的防备;同时虚拟男友拥有更为亲密的反馈机制,他们会竭尽所能的用唱歌、打气、说情话等方式哄你开心。弥补了没有亲密伴侣的人们的心理空缺。

由于虚拟男友的匿名性与隐秘性与用户进行自我揭露的本质,所以背后涉及到的保密措施和安抚的效能性则需要市场和经营者进一步的把控。从淘宝店铺“甜份限定”在b站公开直播招聘“男友”和“女友”的过程来看。 一是对年龄有限制要求,未成年人不可以应聘。二是对声音有限制,基于受众的取好,应聘虚拟男友的都是嗓音迷人、唱歌动听的。三是店主会简单进行聊天,看其在聊天过程中针对某一个话题的反应判断其是否适合陪聊、是否适合担任职位。同时和弹幕互动,问观众觉得这位你们是否满意,作为你们对象合不合适。从这方面来看,虽然们没有心理咨询相关的专业知识,但是他们做为一个倾述对象来说是合格的,且在极大程度上能够取悦客户,使其获得心理满足感。

关于虚拟男友的伦理及法律问题

付费而来的快乐是暂时的。然而这样的方式并无法解决内心寂寞以及心理的根本问题。长期付费下去无异于抱薪救火。正如管健在《社会心理学》提出的,“网络交往对现实的人际感情有弱离的负面效果。”使用者在网络中一旦出现任何信任危机以及网络沉迷情况,都对会现实的人际情感关系带来消极影响。有专家分析,年轻人更容易患上网络依赖症,沉迷于虚拟世界无法自拔。对着虚拟男友可以自由表达观点、发泄情绪,而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却依旧无法得意改变。长此以往容易造成更加巨大的心理落差。

虚拟男友就其本源仍是一个商业服务,作为一项新型的陪聊服务仍存在着许多法律隐患。因为高曝光的宣传,让许多人发现了商机,难免会进行市场竞争。而其背后的男友素质并没有严格的行业规定来保证质量,以及无法避免的软色情服务。虽然店铺内有约法三章规定不可进行服务,但是在一对一的社交软件聊天过程中,如何保证男友不受金钱的诱惑会坚定拒绝客户提出要求。如果虚拟男友在提供陪聊服务时运用了带有色情方面的挑逗性的语言,是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要求的。

郑州大学法学博士刘静曾评价: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确有打法律“擦边球”之嫌,因为涉及人身租用的约定和协议是无法律效力的。我国《民法通則》相关条款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早在2014年淘宝就曾对相关店铺进行下架整改,如今淘宝搜索虚拟男友关键字并不会出现任何相关信息。随着互联网热度又一次掀起狂潮,许多店铺用了虚拟人物、陪聊、语音等关键字进行了替代。可见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在针对该项服务进行关注。

综上所述,虚拟男友作为一种新型的陪聊服务可以满足人们心中情感缺失的需求,人们利用互联网平台打破了现实社会中的社交模式,进行了虚拟空间的延展。虚拟男友无论是在提供短暂的恋爱体验,给予他人满足感,还是在情绪调节上,给予他人认同感,都是值得认可的利他行为,能够提供有效作用。互联网的隐秘性、匿名性、相对的“自由与特权性”为人们社交提供了放心且宽松的环境,但互联网与爱恋的话题一直是学者所致力研究的一个方向,预计该行业服务在不触及法律底线的前提下,仍继续会有很多人使用。特别是在2020后,出生于95后—00后独生子女求偶需求上升,压力来源多元化。陪伴经济或成为下一个经济热点。那么虚拟男友如何合法化?虚拟男友不同类型的定价是否合理?有对象的人使用了该服务是否算出轨?及其背后所涉及的人们心理压力问题、社会交往问题以及行业规范化问题都需要未来进行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