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散文教学为引领,培育深厚的文化修养

2020-09-02盛莉

时代人物 2020年8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高等职业教育课程

盛莉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大学语文》课程;散文模块教学;教学实施改革与创新;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大学语文》课程是高职教育体系中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高尚品德、陶冶情操、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课程,承载了历史、哲学、心理学等多种人文内容,肩负了道德教化的重要责任,即《大学语文》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最好载体。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高职院校遵循了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但与一般本科院校相比较,在人才培养类型、培养目标、教学特点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概括说来,高职院校既要达到高等教育的基本规格要求,同时又要具有职业院校面向实际,突出其实践性、实用性的特点,要求培养的人才既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又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各行业第一线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高职语文教材不同于一般本科院校的语文教材 ,选文应该更侧重于融合语文知识、人文精神、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于一体,同时突出其“人文性、“工具性”、“实用性”的特点。一般来说教材选取内容通常分为文学素养和职业素养两大部分。文学素养部分涵盖诗歌、散文、文言文、小说、戏剧等多种文学体裁,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分析、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水平;职业素养部分着力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良好地与他人沟通交流协作,树立正确就业观,以及积极地处理生活、工作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授课对象状况调查

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授课对象一般来说是各专业一年级学生,高考成绩远低于普通本科院校。尽管他们生活的社会条件和个人成长经历不同,但普遍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较低,但具有较清晰的职业定向,同时渴望拥有更多学习主动权、更多样化的学习途径。

学生学习动机普遍不强,情绪化比较突出,对纯理论知识学习效率低,对具有实践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学习参与积极性高,因此在公共基础课程学习中,包括语文学科的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问卷星APP抽样调查,针对高中会考语文成绩数据(图1)、语文学科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得出(图2):高职学生有一定的语文素养,相对熟悉散文体裁,但文化底蕴较薄弱,写作、表达能力不足 , 缺乏对知识广泛涉猎,对名篇佳作了解不多,文本鉴赏能力有待提高。

图1 高中语文会考成绩调查

图2 学生熟悉的文学体裁调查

社会上对高职教育还存在偏见,学生易产生自卑心理,心理脆弱、承受能力较差,导致遇到挫折容易自我否定、自我放弃,因此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缺乏自信心、自制力不强;但表现欲较强,渴望获得他人的肯定和关注。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有关网民年龄调查数据得知,18—25岁的青年人使用网络时间最长。正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实践动手能力较强,能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但缺乏自觉性需要教师督促管理;他们善于接受信息化知识,乐于参与分组分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学习成就感。

二、高职教育体系中散文模块教学的特点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所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难度降低,更注重实际运用,体现了其人文性、实用性及职业性等。教材中不仅普遍涵盖了诗歌、文言文、散文、戏剧和小说等多个模块教学,同时还增加了应用文写作、口语交际等内容。但在多种体裁中,散文模块教学内容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的散文体裁虽形式短小灵活,但题材丰富,从立意上看,取材不受时空的限制,涵盖文学、历史、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且表现手法不拘一格,靈活多变,兼顾描写、抒情、议论手法等。其中,教材中的散文模块往往涵盖古今中外名家的佳作,融汇如热爱自然、感悟人生、格物致知、价值导向、精神追求等优秀品质,把关注人的生活、生命、理想等作为教学的着力点,通过内涵丰富、思想深邃、艺术精湛、审美价值高的名篇佳作学习,对学生进行经典作品教育,从而达到弘扬人文精神、传承民族文化、陶冶审美情操、感知生命教育的教学目标。

三、以散文模块为引领,培养深厚的文化修养

针对诗歌、文言文、小说、戏剧等不同的文学形式,高职院校一年级学生相对较熟悉散文体裁,但语文素养较薄弱,而恰恰意境深邃,具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文采的散文更容易在思想上引起学生共鸣。散文体裁短小精悍、文采斐然、取材广泛,形式多样,表达方式灵活多变,深受学生们喜爱。因此,散文当之无愧地成为培养高职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典范文学形式。因此,如何通过散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性、让学生汲取更多的人文精华,激发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学习热情,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话题。

四、散文模块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

为了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变“高技能、低文化”的人才培养误区,就必须加快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与建设,尤其是散文模块的教学创新更应该成为该课程改革的引领者,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制定合理的课程教学目标

结合大学语文教学对象的特点,依据社会培养目标、职业培养目标、各专业人培方案等,首先应该确定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突出学科性质、服务于专业及岗位,以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整体素质。

散文模块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个维度。

知识目标:了解文本的写作背景、理解文章结构、掌握思路线索、创作方法、语言特色等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紧密对接各专业岗位要求,设计丰富的“敢说、会写、能做”教学活动,如“预习成果展示”“导游介绍美食文化”“美丽校园抖音视频评比”“美食美刻视频”等环节,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让学生能以导游身份熟练介绍美食美景,规范撰写导游词,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撰写“我的校园”说明文,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PPT、视频制作等相关软件、自主学习摄影等技能展现学习成果,提升学习的成就感,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还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如酒店、旅游、电商等专业,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以考取各专业技能证为导向,提升学生职业岗位素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素质目标:通过品读经典佳作,深入感悟作家融入到作品中的高尚情操、伟大精神、生命的力量;通过分组、自主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在教学中设计“师生配乐朗诵情景导入”、“才艺表演”、“导游视频制作”、“抖音视频人气评比”等教学环节,让学生逐步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人文素养,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改革实施策略及成效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结合授课对象的特点,改变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应该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施理念,精讲多练,在教法上可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学法可采用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等。

散文单元教学应紧密结合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立足课程定位,学习作者独特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通过散文鉴赏主线,探索生活之美、体验专业之趣、品鉴文化之魅、领悟生命之义,从而达到教学三维目标。

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资源,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充分借助学习通平台、尔雅网络课程平台、中国大学慕课、喜马拉雅有声朗读APP、全民K诗APP等学习资源,在课前、课中、课后,用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

课前让学生预先了解课程移动数字平台的在线课程和教师发布的学习资料,完成课前学习任务。

课中通过教师分享的微课、视频进行学习,通过好弹幕、问卷星APP、超星学习通APP等开展课堂游戏、实施评价,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从而保证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后通过分组分层布置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开展自主训练,巩固课堂学习成果,促进知识迁移,并得以深化、巩固和扩充;同时鼓励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展示自己学习成果,让学生获得强烈的学习成就感。

教学中实施多元评价,及时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为了实现学生与教师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的目的,在教学中应该实施及时的、多元化评价,如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小组评价等,使学生及时观察自己及团队的表现与排名,有效促进了学习积极性和自我约束性。同时 ,教师还应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用“好弹幕小程序”、学习通平台等进行教学反馈和评价,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课堂专注力,从而通过丰富的信息化手段与课堂深度融合的方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教学,注重教学前后效果对比。在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进行“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开展差异化教学。在课前进行学情分析,对学生实行分层分组教学,教师针对不同组别的学生发布难易适中的课前学习任务;课中分层进行不同的学习训练;课后发布不同的学习任务,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发展,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并且应该注重教学前后效果对比,课前开展问卷调查、课中课后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注重教学效果反馈,以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立足公共服务专业理念,关注职业素养培养。公共基础部与专业教师到企业调研,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培方案中明确规定为本行业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要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達能力,掌握一定的写作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等等。因此 ,在教学中应紧密对接专业岗位要求,加强公共课和专业课相融合,教学中采取分组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团队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比如紧密对接旅游专业岗位要求,强化口语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训练,在教学中通过设计“学习成果展示”、“导游介绍美食”、“导游词写作”、“师生才艺展示”、“最美水院导游”等多个教学活动,着力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对水利工程类专业学生则加强计划与总结、说明文等应用文写作能力;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则侧重于营销软文写作训练等。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该致力于开展课程创新和实践,让语文教学更贴近专业、贴近岗位、更加实用。

围绕专业拓展内容,利用“活页式教材”提高语文和专业课程的融合性。目前高职院校的语文教材大多是国家统编教材,具有通用性的特点,更多的是基础性和共性的知识,其教学内容并不能满足各专业职业岗位的不同需求。语文课与专业课衔接不紧密,导致所讲授的语文知识与专业课的实际需求脱节,二者无法形成有机的整体。而高职院校的特点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们更注重专业技术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大学语文学科的学习,导致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从而削弱了学生的岗位能力的培养。所以,公共基础课如何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做到文理渗透、文化与科技交融更是成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其实,宽泛的语文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应该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材”也可理解为专业,所以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也应该随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三教改革”(教师、教材、教法)的任务,提出“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而“活页式”补充教材正好弥补了大学语文学科和各专业相融合的缺憾。除通用教材具备的综合性、情感性、审美性、思想性以外,“活页式”补充教材可以选择一些与专业相融通的美文佳作补充。比如对工民建专业而言,文学与建筑在美感方面是触类旁通的,可以增加《林徽因全集》教学内容,其中诗歌的感性与建筑的理性完美结合,字里行间透出诗意的美和历史的反思,让阅读者感悟到,原来每一个建筑都是有语言的。再如萧默所著的《建筑的意境》不仅是一本建筑发展史,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建筑原来不仅仅是艺术的丰碑,同时更是文化的承载、历史的传承、文明画布。再如,对旅游专业的高职学生来说,可以增加中外地理、游记文章为鉴赏对象;针对医学护理专业类的高职学生,可以选取古今中外医学名著的经典文章进行文学欣赏,引导学生树立专业自信。

由此,大学语文中散文模块因为取材广泛,更适合采用“活页式教材”来补充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对专业更深层次的了解、感悟和热爱,其专业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势必产生变化,最终才能达到提升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最终目的。

挖掘思政因素,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在大学语文的每一个教学内容中都必须注重深入剖析文章内涵和作者情感,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研讨佳作名篇——生活生命感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在《五味》中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方不同的饮食文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增加民族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清塘荷韵》中由探究荷花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延伸到“花中四君子”、“岁寒三友”,延伸到青年人生的生命的认知、价值追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素养目标在于了解作者曲折的人生经历及豁达心态,引导学生做一个敢于挑战困难、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人;《多年父子成兄弟》引导学生从现在开始培养“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意识,因为这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习总书记语),同时也要学会感恩父母、老师,以及值得我们尊敬、感恩的人,由家庭小爱延伸到对祖国、民族的“大爱”,从而在每一个教学过程中都潜移默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五、教学反思与诊改 

就笔者目前具体教学实施过程来看,仍有部分不足之处:

本模块的部分学习资源未能紧密贴切学生生活、貼近时代,实时更新不够,难以在学生情感上引起深层次的共鸣。教师应该与时俱进,补充一些本土化文化教育资源并贯穿教学环节,并努力提高自已信息化教学水平,不断修改和更新教学资源库。

部分篇目设计的教学活动较多,以致于有些环节很匆忙,未能给学生留下充分活动、体验、感知的时间。应该结合时代与社会特点、根据学生的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过程,去粗留精,加强课前、课后相关知识延伸与拓展,使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知识体验。

总之,在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按照《国家职业教育实施方案》中“三教改革”的要求,从“教师、教材、教法”上进行突破,吸取传统教学模式的长处,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结合信息化教学的先进手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改变语文传统课堂的枯燥沉闷,兼顾其人文性、突出其应用性,通过在语文课堂让学生培养美感、获取知识和提升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从而培养出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创新型、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年;
  2.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职业学校专业课程中的有效应用》李花,《现代职业教育》2018年;
  3. 《浅谈高职语文的教学》庞博,《南北桥》2019年;
  4.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散文教育》徐宏博,《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
  5. 《职业学校语文课如何为专业课服务》房锐,《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
  6. 《基于“职教20条”实施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高职教材开发的思考》曾九江 张明 李凌毅;《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年;
  7.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略谈》吴杨,《文教资料》2014年;
  8.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边缘化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徐菲菲,《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6年。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高等职业教育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