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大型公立医院污水处理现状调查分析

2020-09-02裴勇张桂蓉王宇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16期
关键词:调查分析污水处理公立医院

裴勇 张桂蓉 王宇

摘要:为了梳理及排查重庆市大型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重庆市医疗机构污水处理管理工作,选取了10所有代表性的三甲公立医院(共14个院区)为调查对象,从医疗废水设施建设管理情况、水质处理达标排放情况、环境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重点调查,详细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性的建议。

关键词:公立医院;污水处理;调查分析

医院污水指医院门诊、病房、手术室、各类检验室、病理解剖室、放射室、太平间等处排出的诊疗、生活及粪便污水[1]。医院污水的成分以及来源繁杂,不仅仅包含较多的细菌以及病毒等大量病原体,还包含多种化学物质以及放射性污染物,对自然环境以及人体健康危害较大。如果含有的病原微生物的医院污水,不经过消毒处理排放进入城市下水管道或环境水体,往往会造成水体的污染,引发各种疾病及传染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2]。因此,加强医院污水处理对减少环境污染、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重要举措。为了梳理重庆市大型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推进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美丽医院”建设工作,我们对重庆市10所大型公立医院(14个院区)的污水处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方法及内容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重庆市具有代表性的10所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共14个院区)的医疗废水设施建设管理情况、水质处理达标排放情况、环境风险管理情况等。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方法主要包括:1.电子问卷调查;2.查阅原始设计资料,系统运行记录,设备管理档案及规章制度;3.现场勘察实际设施的状态及运行情况;4.对运行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实地调查,询问并核实系统工艺,处理能力及运行工况;5.查阅并考察同类规模医院的设计方案、参数,分析对比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6.对有特色的污水站出水进行取样分析,并罗列对比分析结构,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1.医院污水组成及排水情况;2.医院污水收集管网及清污分流情况;3.废水处理站处理设施运行状况;4.污水处理操作人员配置及专业技能情况。

二、结果分析

(一)污水水源情况

医疗废水主要污染物包含病原性污染物、物理化学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物三大类。其中病原性污染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虫卵、大肠杆菌、芽孢等;物理化学污染物主要包括COD、BOD、氨氮、总磷、酸碱性等;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及其衰变过程中产生的α、β和γ放射性。较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来说,医疗机构污水来源及成分更为复杂,水量大、污染源强、危害大,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如不经有效处理排放,会成为疫病扩散的重要途径且严重污染环境。

1.废水来源情况

医疗机构污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医疗废水两大类。生活污水污染源强小,生化性强,处理难度较小。医疗废水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从调研情况来看,均为生活污水与医疗废水合流进行处理,且医疗废水量占比较大,是医疗机构污水处理的重点。

2.医疗废水预消毒处理情况

来自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血透室、肠道(发热)门诊等含有传染性病原菌的污水必须就地收集,经严格消毒预处理后才能排入医院废水处理站。本次调研统计,根据文件要求对污水进行消毒预处理的占比为6.7%,其余93.3%的医院未进行消毒预处理,而是直接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站。

(二)处理技术及工艺情况

根据废水来源可知,医疗机构废水特征污染物是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性污染物。因此,污水处理的重点也是围绕病原菌的去除。一方面,废水中除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虫卵、大肠杆菌等有毒有害物质,必须经消毒、杀菌处理;另一方面,针对废水中的COD、BOD、氨、磷等污染物,还需进行生化处理,以满足排放标准[3]。

1.处理技术情况

(1)污水处理技术。医院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预处理、一級处理、二级处理、深度处理和消毒处理等单元[1]。医院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处理技术,主要分为三类:二级处理技术(生化处理)、一级处理技术(物化处理)、深度处理技术。本次调研的10所医院(14个院区)中,采用“二级生化处理”的占比80%,采用“强化一级处理技术”的占比10%,采用“强化一级处理+深度处理技术”的占比10%。采用二级生化处理是医疗废水的典型处理技术,结合消毒技术,可实现医疗废水的稳定达标排放,处理后出水可排入市政管网。而采用强化一级处理技术,往往处理效率低、出水水质不稳定,且对BOD、COD等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不佳。采用“强化一级处理+深度处理技术”效果好,但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均比较高。

(2)消毒技术。目前消毒技术主要包括二氧化氯消毒(下称“ClO2消毒”)、液氯消毒、次氯酸钠消毒(下称NaClO消毒)、臭氧消毒(下称O3消毒)、紫外线消毒和其他成品药剂消毒等,不同消毒技术都各有优缺点。对于成品消毒制剂,能有效杀菌、灭病毒效果较好、有持续杀菌能力,但不宜放置过久,常使用于规模较小的医院污水消毒。ClO2消毒是采用HCl+NaClO3现用现制,能有效杀菌、灭病毒效果较好、有持续杀菌能力,但涉及危险化学品,易挥发,易爆炸,有一定危险性,运行成本较高,适用于大型医疗机构污水消毒。NaClO可通过电解盐水制备或直接购买NaClO制剂,能有效杀菌、灭病毒效果较好、有持续杀菌能力,但操作复杂、工作强度大,且具有氧化性、腐蚀性,运行成本较高。本次调研的10所医院(14个院区)中,其中使用ClO2消毒的占比33.3%、使用NaClO消毒的占26.7%(其中直接投加次氯酸钠的占20%、电解氯化钠制NaClO的占6.7%),其余40%的医院选择其他成品药剂(消毒粉、消毒剂等)消毒。

2.采用工艺流程情况

(1)“预处理+生化处理+消毒”工艺:这是医疗废水处理普遍采用的工艺流程,其中生化处理系统多采用厌氧(缺氧)-好氧(以下简称“A/O工艺”),处理后出水可稳定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預处理标准,满足排入市政管网的要求。生化处理可采用的工艺技术包括活性污泥、生物接触氧化、A/O工艺、MBR、BAF等,其中应用最普遍的是A/O工艺。

(2)“预处理+絮凝沉淀+消毒”工艺:该工艺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后,采用絮凝沉淀等物理化学的方式进行强化一级处理,消毒后排放。该工艺对BOD、COD、氨氮等污染物去除效果不理想,处理后出水很难满足排放标准。

(3)“预处理+絮凝沉淀+消毒+过滤”工艺:这种工艺是在一级絮凝沉淀处理的基础上,增加了过滤+吸附的深度处理单元。该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好、可稳定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预处理标准或更高标准。本次调研的10所医院(14个院区)中,采用“预处理+生化处理+消毒”工艺的占总数的80%,采用“预处理+絮凝沉淀+消毒”工艺的有13.3%,剩下的6.7%采用的“预处理+沉淀+消毒+过滤”工艺。

(三)处理系统配置情况

1.在线监测系统设置情况

本次调研对象中,有13.3%的废水处理站已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并与所在地环境生态保护局系统联网,有13.3%的医院虽安装在线监测系统,但并未与所在地环境生态保护局联网,其他73.4%的医院尚未安装在线监测系统。

2.消毒加药装置自动化水平

根据调研统计,有20%的医院采用的是粗放式虹吸重力自流方式投加药剂,有6.7%的医院采用的是精准式计量泵投加与加药装置自动投加相结合,其他72.3%的医院采用的是加药装置自动投加的方式,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大部分医院使用自动加药装置,加药系统自动化水平较高。

3.水质达标情况

调查过程中将医院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取样分析,主要分析指标为PH值、化学需养量、粪大肠菌群数、悬浮物等,分析结果为:PH值达标率100%,化学需养量达标率86%,粪大肠菌群数达标率90%,悬浮物达标率57.1%,从分析结果来看,处理后废水化学需养量、粪大肠菌群数、悬浮物等指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说明处理后水质情况不稳定。总体来说,处理后水质控制情况不够理想,这是下一步管理工作的重点。

4.环境风险排查及应急能力情况

医疗废水处理站存在的环境风险包括两大类,一是危险化学品泄漏,二是废水超标排放。参与调研的10所医院(14个院区),其中有60%的调研对象对自身废水处理站的环境风险进行了排查,并制定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理流程图并上墙。涉及危险化学品的调研对象中,仅有一家废水处理站制定了危险化学品溢出的处置方案并上墙。

5.运行维护及管理情况

(1)运行管理模式:目前医疗废水运行模式主要有委托运营、自行运行管理。根据本次调研可知,有46.7%的医院是委托第三方专业化公司管理,其余53.3%是自行运营。

(2)规章制度规范情况:本次调研的10所医院(14个院区)的废水处理站中,100%调研对象均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并上墙,其中交接班管理制度、系统运行与维护制度、设备故障及处理制度、化学品出入库管理制度等较为齐全,而关于水质监测、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制度较少。此外,调研发现,规章制度的完善程度往往与废水处理站的管理水平是密切相关的,各医院废水处理站规章制度的类别及内容均不统一。

(3)现场管理情况:根据调研情况汇总,有80%的医院每天都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记录,其他20%的医院无记录或记录不全;有33.3%的医院对设备进行定期维修并记录保存,其余66.7%的医院没有记录;93.3%的医院废水处理站都存在通风和散热不好的问题。据调研资料统计,有80%医院排污口有标志牌且设置位置规范,其他20%的医院存在缺少排污口标志牌或放置位置不合理。

三、结语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医疗机构废水处理全部是将生活污水和医疗废水合并处理,但绝大多数医院对医疗废水没有进行分类收集,也未按要求进行预处理后再排入医院废水处理站。从调研中发现,运行管理人员专业技能薄弱,环保意识不强,缺少系统专业的培训,管理粗放;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台账、日志记录不全;现场较为杂乱,标识标牌缺失;在线监测系统有待完善;污泥处理处置不规范;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能力较为薄弱。医疗机构的污水处理直接关乎病患医疗环境与整个社会环境卫生,因此,必须做好医疗废水的规范化处理,确保其达标排放。

参考文献:

[1] HJ2029—2013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S].

[2]路健,殷宾翠,崔淑芳.关于医院污水处理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低碳世界,2019(4).

[3]乔宏,王姝,刘秀菊.医院污水处理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6).

作者简介:裴 勇(1980—),男,硕士,江苏人,主要从事医院后勤管理工作;张桂蓉(1969—),女,研究生,重庆人,主要从事医院后勤管理工作;王 宇(1987—),男,硕士,山西人,主要从事医院后勤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调查分析污水处理公立医院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涌浪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华东地区高校园林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
三亚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