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穷与富

2020-09-02杨熙俊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祖子孙众人

杨熙俊

“衣锦还乡”是一句成语,《旧唐书·姜暮传》有一句:“衣锦还乡,古人所尚。”也就是说,自古人们就崇尚衣锦还乡。

最出名的,莫过于《史记》中项羽与刘邦的记载。当了官或者富贵了,不回故乡就像是穿新衣走夜路,没人看得见。当年,项羽消灭了秦帝国,占领了咸阳,却不以关中为基业,建立霸权,只想着东归回故乡,《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是这样说的:“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富贵回故乡,是让人看的,明显带有炫耀的意思,可惜项羽缺乏战略思维,让出了关中战略要地,刘邦乘机发展,最终垓下一战,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做了皇帝,征战回洛阳,路过家乡沛县,《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日:‘游子悲故乡。”看记载,刘邦亲自“击筑”,这表明刘邦是懂音乐、会乐器的;“自为歌”且流传千古,说明刘邦是有文采的;以及“乃起舞”看,刘邦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是一个非常有情感的人。这段记载,大约是有史以来关于回故乡最广为人知的一段记载。《后汉书》和《资治通鉴》还有光武帝回乡的一段记载,光武帝回到家乡:“修园庙,祠旧宅,观田庐,置酒作乐,赏赐。”但这段记载,远没有司马迁描写刘邦回故乡精彩。

衣锦还乡的,还有西汉中期名臣疏广、疏受叔侄俩,疏广曾为太子太傅,疏受曾为太子少傅,叔侄同为太子刘夷(汉元帝)的师父,晚年向汉宣帝上书,要求辞职回乡。汉宣帝亲赐黄金二十斤,太子也奉赠黄金五十斤,百官相送,何等荣耀。回到故乡后,叔侄二人几乎天天设宴款待亲朋,乡邻有了困难,他们也慷慨赠金。荣归故里的叔侄俩,既没有把黄金分给子孙,也没有置办田产,而是“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并将大部分黄金送给了贫苦乡邻。《汉书·疏广传》疏广有这样一句:“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悦服。以寿終。”这段话的意思是:“富有的人,是遭众人怨恨的,我既然没有什么用来教化子孙的,就不打算增加他们的过失又招致众人对他们的怨恨。另外,这金子是皇上赏赐给我用来养老的,所以乐意跟乡亲宗族共同分享这些恩赐,来度完我的余生,不是也可以吗!于是,族人心悦诚服。后来,他就这样终老一生。”在枣庄市箩藤乡的箩藤村与城前村之间,有一处高约三米、长宽达一百多米的台形遗址,名“二疏城”,又名“散金台”。

从疏广的话里不难看出,富人是招人怨恨的,这实际是一种嫉妒,是人性的劣根的体现。二疏能为帝师,这些道理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他把皇帝赏赐的钱财都散尽了,一来是抚慰“众人之怨”,不要因为钱财,而让子孙带来烦恼和灾难;二来断了子孙对财富的奢望,要靠自己的劳动生存发展。林则徐也有这样的名言:“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论语》里,多处记载孔子对贫、富的论述。有一次子贡对孔子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这就是“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

古人其实早就总结出富能招人怨恨的道理,所以古语讲:“穷不走亲,富不还乡。”人穷的时候,你到亲戚家,亲戚是害怕的,怕你借钱,怕你给他们找麻烦;另外,人穷的时候,要有志气,不要损害了自己的尊严,所以,古人告诫“穷不走亲”。而“富不还乡”也是警示语,告诉你富了不要轻易还乡,因为富了是“众人之怨也”。

猜你喜欢

高祖子孙众人
汉高祖刘邦最后的日子
但问何以遗子孙
废储风波
众人何以至逍遥:《逍遥游》给一般人的至逍遥之路
牵手“袖珍之恋”, 我们的爱情高高在上
First Man
众人吃相
Sounds of the Summer
子孙怎样,你的家族便怎样
不再唱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