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培养小学生说话能力的策略探析

2020-09-02周小根

神州·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生

周小根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要教会学生理解和认识汉字,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最常用的沟通方式就是说话,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师生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稳步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生;说话能力

说话是人类最常用的一种沟通方式,在说话的过程中,我们能够传达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情感,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简单来说,说话在人类的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语言系统还不是很完善,正是培养他们说话能力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够在小学阶段科学的、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将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也能够有效的落实新课程标准中的“使學生具有语言交际的基本能力”的教学目标,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达成的目标。

一、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说话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想要在新课程下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说话环境,使学生有一个轻松、愉悦的心情,进而主动的开口说话。

良好的说话环境指的是一种积极的环境,即能够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此外,良好的说话环境也是一种轻松的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够消除自己的心理障碍,敞开心扉的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不是把想说的话憋在心里,让别人猜不透[1]。

二、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

语文课是一门语言性质的课程,对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语文课程,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发言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些学生不喜欢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就需要教师来设置一些与课程教学相关的、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例如在上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落花生》一课时,教师可以先问问学生吃过花生吗?花生是什么样子的?味道如何?能用花生来做什么?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来与学生进行互动,学生能够你一言我一语的各抒己见,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课程最后,教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

2积极开展一些小游戏,使学生主动说话

对小学生而言,游戏一直都充满着极大的诱惑,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开展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说话,与教师和身边的同学进行交流,以此能够实现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目的。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课《介绍一种事物》的授课中,教师可以举办一个猜谜语的活动,教师提前让班上的学生准备好一个谜语,在习作课上随机叫一名学生起来出题,其他学生举手抢答,说出自己的答案和思路,回答正确就有出题权。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3.将说话与看、听相结合

因为小学生的年纪还比较小,在有的文章理解上会存在一定难度,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在制作课件时找一些合适的图片进行辅助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时还能够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描述图片上都有什么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此外,爱听故事也是小学生的一个共同特点,特别是有趣的童话故事,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在早读阶段或者是每堂课开始的时候,为同学们准备一些有趣的、又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课《讲民间故事》的授课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精卫填海》的故事,或者是邀请一些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民间故事,与班上的同学一起分享。通过这样的形式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听力,同时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说话是一种基本能力,但同时也是一种艺术,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采用的语气不一样,所处的环境不一样,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所谓的说话的能力,并不是指简单的能够发出声音,而是指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且对方能够理解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但是这种说话能力的形成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达成的,而是需要慢慢的培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种方式着手:

1.采用复述的形式

处于小年级阶段的学生的心理还不是很熟,在交流上可能会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学生的沟通交流。说话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复述是一种培养小学生说话能力的有效形式,因为这种形式简单,在复述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掌握说话的技巧,久而久之就能够将复述的内容转化为自身的一种说话能力。

2.采用辩论会的形式

对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相比于低年级的时候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知识储备量也得到了丰富,这个时候可以采用辩论会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辩论会是根据一个话题进行展开论述,需要学生对这个话题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反驳他人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中,说话能力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2]。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的形式有很多种,但是具体采用哪种形式,需要结合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和学生的性格特点而展开。在这个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说话环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慢慢的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卢燕奔.挖掘教材资源拓展语言思维——新课改下小学生语言表达与交际能力培养策略分析[J].读写算,2019,000(005):203-204.

[2]简新喜.敢说 会说 乐说——浅议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版),2015,000(007):58.

猜你喜欢

新课程小学生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