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视域下的东北抗联精神
2020-09-02何伟志
摘 要: 东北抗日联军用献血和生命铸就的“勇赴国难、自觉担当、顽强苦斗、舍生取义、团结御侮”的东北抗联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恒久的动力源泉。新时代,东北抗联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启人心智、涤人心泉、催人奋进。弘扬和传承东北抗联精神,激荡爱国主义炽热情怀,汲取实现中国梦的前行力量,练就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本领,吸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营养,必将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进一步彰显党的政治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 东北抗联精神 ;永恒价值;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 D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0475(2020)03-004-06
“精神成砥砺,千载此中寻。”在十四年抗日战争中,东北抗日联军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这部壮丽史诗中最惨烈、最艰苦、最令人动容的重要篇章,铸就了“勇赴国难、自觉担当、顽强苦斗、舍生取义、团结御侮”的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气贯长虹的英雄史诗,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革命精神的彪炳彰显,是人类为了正义事业挑战自身极限的传奇典范。随着时光流转,抗日战争的硝烟早已消散,东北抗联英雄的身影也渐渐远去,但是光耀千秋、启迪后世、激励来者的东北抗联精神,已经融入了生生不息的民族血脉,融入了国魂、党魂、军魂,成为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恒久动力源泉。
今天,以新时代的眼光重新审视, 东北抗联精神作为一种经过特定历史和现实历练的文化形态,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国革命精神相结合的文化产物和红色基因, 作为中华民族史册和中国精神族谱中的重要内容,依然以其特有的感召、引领、激励和净化作用,启人心智、涤人心泉、催人奋进,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闪耀着新的时代光芒。“辨方位而正则。”东北抗联精神产生于抗日战争年代,是革命战争年代的产物,尽管有其固有的“内核”和不变的“根本”,但它并不是保守僵化、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丰富发展的。在新时代视域下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绝不应该只是简单的感怀和铭记,更深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不断拓展对东北抗联精神本质内涵的研究阐释空间,实现东北抗联精神与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精神价值追求的有机结合,将不朽的伟大精神财富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新时代的前行动力和磅礴力量,使东北抗联精神在新时代历久弥新、薪火相传,这也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
一、挺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在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中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任何精神形态的出现,都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和历史条件。东北抗联这个英雄群体孤悬敌后,人数最多时有 3万余人,最少时仅千余人,在战争环境艰苦到了生命极限时仍然能够坚持抗战,这源于在中华民族危难之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树立起的驱逐日本侵略者、取得民族独立与解放的信念。在描述当时的生存状态时,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白雪鋪满大地,山中雪积及尺……抗日救国战士,犹着单衣水鞋,日夜出没于寇贼倭奴之封锁线,其困苦颇甚。”如果没有强大的信仰信念信心作支撑,恐怕任何人都难以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东北抗联将士正是凭着这种坚定信念,凭借勇于担当精神力量的支撑,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决战,在日军日夜不休的军事“围剿”、时时刻刻的政治诱降、苛刻严密的经济封锁下,东北抗联的旗帜始终不倒,为全国抗战的最后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
东北抗联将士所展现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优秀精神品质,正是东北抗联精神的灵魂。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曾发出这样的誓言:“一个忠实的共产党员,为民族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最后胜利的决心是坚定的。”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副司令魏拯民在生命垂危之际,把一包文件交给身边的同志,语重心长地说:“它比生命更重要,一定要保存好,交给党组织。”他还拉着身边同志的手说:“不要难过,革命是要付出代价的。我的时间不长了,相信你们会迎来胜利的那一天。”东北抗联将士明知抗日斗争是长期和艰巨的,明知在有生之年可能看不到胜利的曙光,明知自己牺牲后可能默默无名,却仍然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坚信抗日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
“人生如屋,信仰是柱,柱折屋塌,柱坚屋固。”信仰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是促使人们前进和奋斗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共产党人“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东北抗联精神,正是新时代坚定共产党人初心使命一剂最好的“补钙针”。在弘扬和宣传东北抗联精神中固本强基,坚定信仰、坚定信念、坚定忠诚,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有利于挺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问题,从而使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历久弥坚。
二、激荡新时代爱国主义炽热情怀——从东北抗联精神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前行力量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东北抗联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这种爱国主义情怀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空前的,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彰显了东北抗联将士超乎寻常的历史担当。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游击队不仅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工农群众、青年学生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还有放弃劫掠生涯的绿林好汉和东北军爱国官兵,更有一些毁家纾难的有产者和弃官不做的上层社会人士。他们来自不同民族和社会不同阶级、阶层,其出身、经历各异,但当外敌侵入时都怀着“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的爱国主义情怀,毅然决然走上东北抗日战场。抗联英雄杨靖宇在林海雪原中与日寇战斗到最后一刻,面对敌人的劝降,他掷地有声地说:“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以身殉国后,敌人残忍地剖开他的腹部,发现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一粒粮食也没有。“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这是东北抗联女英雄赵一曼的诗句。九一八事变后 ,赵一曼把年幼的儿子寄养在上海的亲戚家中,勇敢地投身于艰苦的东北抗日战争,不幸落入敌人魔掌后,在前往刑场的路上,赵一曼给年幼的儿子留下了遗书,叮嘱年幼的儿子:“在你长大成人以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哪个母亲不爱儿子,哪个幼子能没母亲,但为了拯救祖国,赵一曼义无返顾,慷慨捐躯。正是这种朴素、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怀,让东北抗联将士把自己的生命与祖国的命运、与人民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向全世界人民昭示了“以天下为己任,为人民谋福祉”的担当意识和革命胸襟。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都蕴含着东北抗联精神的“遗传基因”,贮藏着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核密码”。作为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更需要铭记艰苦的抗战岁月,读懂苦难的光辉历史。新时代,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同心圆,成为引领爱国主义硬核力量的鲜明旗帜。弘扬和传承东北抗联精神,激荡新时代爱国主义炽热情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扶贫攻坚战、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应对社会突发事件、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实践中,培养出一大批心中有梦、志诚报国、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和先进分子,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注入新的前行力量。在新时代背景下,东北抗联精神不失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这面旗帜可以引领每一个中国人积极主动当好“梦之队”的一员,自觉做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三、构建凝聚公众情感的精神坐标——借助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一个民族精神文化传统的重要意义在于凝聚公约数,增进文化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强化对核心价值和共有意识的坚守。东北抗联精神所蕴含的价值和信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同源、同根、同向,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范本,具有凝聚社会公众情感、彰显时代精神的价值和功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东北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后,正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的国家认同感和“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扛起土枪洋炮,挥动大刀长矛”的民族气节,成就了东北抗日联军这样一支抗日队伍,使东北抗联将士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里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發挥得淋漓尽致。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让中华大好河山饱受蹂躏,没有自由、没有平等,更遑论公正与法治,东北抗联将士正是为了维护本应属于广大人民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走上了抗日斗争的道路。“救亡图存”是贯穿东北抗联斗争历史的一条主线,“振兴中华”是全体东北抗联将士发自心底的呐喊。驱逐日寇、复兴河山,对东北抗联将士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支撑和鼓舞他们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同敌人血战到底,从而为将来的子孙们打造出一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的美好家园。东北抗联将士的信仰意识和思想品质,为我们树立了个人正确的价值导向和道德标杆,成为指引现代人追求人生价值的一面旗帜。
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不管时代怎样变迁,东北抗联精神都不失为一种价值观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内核,凝聚正义、力量和无畏的勇气。2020年初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举国欢庆、阖家团圆的节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在神州大地每个角落紧急展开。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全民抗“疫”中,中华儿女把弘扬社会正能量、传播中国好声音挥洒得淋漓尽致。在疫情防控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成为介绍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另一种生动阐释,成为讲述中国精神文化、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主题词,也引发了人们对和平年代如何凝聚社会公众情感的新思考。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等优秀革命精神,恰好是坚定“四个自信”,弘扬主旋律,凝聚公众情感,引领社会新风尚,传播社会正能量的重要途径。弘扬和宣传东北抗联精神的过程,是先进精神和价值体系内化为人的素质、转化为人们自觉行动的过程,更是培养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过程,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四、打造建成一流军队的思想利器——在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中进一步彰显党的政治优势
任何一支军队的精神特质,都深深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历史事实证明,东北抗日联军恪守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党领导的一支英雄部队。在漫长艰苦的战争岁月里,他们以鲜血和生命顽强地抵御侵略,捍卫着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尊严。东北抗联将领杨靖宇等曾经指出:东北抗联“队伍健强与否,主要靠党的工作如何而决定的。党是生命线,把党的工作列为第一等的工作。”“党是革命者的生命、灵魂,是革命成功的保证。”被称为“中国的夏伯阳”的赵尚志,是历经波折而信念坚定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他曾两次被错误地开除党籍,但他仍然说“我一天也不能离开党”。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东北抗联队伍才能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看到抗战胜利的曙光,才有坚持抗战的勇气与动力,才能形成誓与山河同在、宁死不做亡国奴的钢铁意志。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创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方针。中央和东北党组织派出大批干部到义勇军和绿林武装中开展工作,或独立创建反日游击队。除原在抗日义勇军工作的周保中、李延禄等人外,派出满洲省委军委书记杨林、杨靖宇到南满,大连市委书记童长荣到东满,满洲省委军委书记赵尚志到巴彦,满洲省委巡视员冯仲云到汤原组建抗日武装,在斗争中培养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骨干,先后创立党领导下的十几支反日游击队,成为东北抗日战场上的中坚力量。东北抗联的主要领导人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等,既是党一级组织的重要领导者,又是抗联部队军事指挥员。东北抗联部队的重大军事决策部署均由党的会议讨论决定,始终按照党的会议决议贯彻落实。即使在中共满洲省委撤销、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东北抗联也没有脱离党的绝对领导,东北抗联部队千方百计地获取党中央的指示,按照党的政治原则、组织原则、纪律原则管理指挥军队。
历史规律反复证明,强大的军队是立国之所需、强国之利器。落后要挨打,富而不强更会挨打。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强国必须强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建设一支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世界一流军队提供安全保障。在新的时代,不管世界形势如何变化,社会思想斗争怎样残酷激烈,都必须坚持构建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东北抗联精神,正是新时代提升人民军队战斗力、打造世界一流军队的锐利思想武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继承光荣传统,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始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人民军队作为共和国的坚强卫士和世界和平的维护者,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五、掌握开展伟大斗争的制胜法宝——在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中练就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本领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纵观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历经艰难探索、把困难当阶梯、不断向上攀登的斗争史。中国革命的进程,就是毛泽东同志讲的“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直至胜利”的伟大斗争进程。1945年10月,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彭真在听取东北抗联领导人周保中汇报后说,“我党历史上有三件最难的事,一是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二是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就是东北抗联的14年艰苦斗争。”抗战胜利后,新华社著名记者穆青写道:“在抗日战争期间,我亲身经历了无数苦难。在晋西北吃过黑豆糠米,在冀中钻过地道。但是,比起东北抗联遇到的困难,实在是算不了什么。我也读过中外战争史,看到过不少反法西斯斗争的英雄事迹的报道。但是,论其战争的残酷性、艰巨性,没有一支是超过东北抗联的。”
东北抗联精神是在极其艰苦、残酷、复杂的情况下形成的。在残酷的东北抗日斗争中,东北抗联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大多战死,这是世界战争史上任何一支军队所少有的;也从来没有一支军队像东北抗联那样,无论是总司令、军长还是普通士兵,每时每刻都面临着被饿死、冻死和战死的威胁。东北的自然环境恶劣,冬季时间长,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就是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东北抗联指战员在长期对敌斗争中缺粮断饮、无衣无食,经常以吃草根、嚼树皮、喝雪水、啃马皮裹腹。所需粮食和棉衣也得用战士们的鲜血和生命去获取。日伪当局在多次大“讨伐”中采取定期、定点、定线分兵包围和篦梳山林、铁壁合围、陆空配合等战法,疯狂围剿,穷追不舍。但就是在如此残酷的环境下,他们没有屈服,且创造了致敌大量死伤、牵制大批敌人的奇迹,成为敌人杀不绝、困难压不垮的钢铁之师。可以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东北抗联将士坚持苦斗十四年之久,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制胜“法宝”。
斗争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品格。放眼全球,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依然面临严峻考验和巨大挑战。在党内,信仰缺失、信念滑坡、精神迷茫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上各种歪曲历史,矮化、丑化英雄的历史虚无主义现象时有发生。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走近的今天,继承和发扬东北抗联精神,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我们就不会为各种风险挑战所吓倒,始终在伟大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六、点亮人类文明发展航程的引航灯塔——从东北抗联精神中吸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营养
东北抗战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10年日本强行吞并朝鲜,朝鲜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大批朝鲜民众流亡到中国东北;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建立伪满洲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统治,中国东北人民和朝鲜人民都深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压迫。驱逐日本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成为中朝人民共同的斗争目标。苏联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进攻也给予了有力回击。在1938年7月和1939年5月,日本制造了“张鼓峰事件”和“诺门罕事件”后,苏联与东北抗日联军更有了一致目的。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旗帜下,中朝苏人民面对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精诚团结,并肩作战,生死相依,抒写了一篇感天动地、气壮山河团结御侮的英雄篇章。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东北抗日联军14年斗争,有效地牵制了日本关东军大部分兵力,严重地扰乱了日军帝国主义的战略部署,迟滞了日本实施全面侵华战争和“北进”入侵苏联的计划。对此,共产国际曾指出:“满洲的游击战起了重大作用,致使日本法西斯军阀至今不敢发动反苏的反革命战争”。同时,在东北抗联斗争进入极端艰苦时期,苏军在指导东北抗日斗争、培养抗联干部、提供军事物资等方面也给予了较大支持和帮助。东北抗联精神结下的一个重要“果实”,就是树立世界眼光,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东方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凝聚各种力量,汇成克敌制胜的伟力,最终赢得了世界反法斯战争的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面临许多共同威胁和挑戰,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或独善其身。”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宛如指引航程的灯塔,散发出跨越时空的思想魅力;又如一颗启明星,指明了人类文明前进发展的方向。当今世界,粮食安全、资源短缺、疫病流行、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构成了严峻挑战。借鉴东北抗联打破国域限制、实现联合抗战、团结御侮的成功范例,从东北抗联精神中吸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营养,对于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中国与国际社会一道守望相助,携手并肩,共克时艰,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同时也极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从东北抗联精神中吸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营养,总结不同时代在复杂斗争环境下的国际合作经验,有利于诠释和响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号召,携手共进,合作共赢,必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成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积极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单行本)[M].人民出版社,2018.
[2] 《东北抗日联军史》编写组.东北抗日联军史 [M].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5.
[3] 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部,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东北抗联精神 北大荒精神 大庆精神 铁人精神学习读本[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19.
[4] 张洪兴.龙江魂——“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学习读本[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19.
[5]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人民军队一支光荣力量——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N].黑龙江日报, 2017-07-25(7).
[6] 何伟志.东北抗联精神的价值意蕴[N].学习时报, 2019-12-30(4).
[7] 何伟志.让东北抗联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异彩[N].学习时报, 2020-03-06(5).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