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产融结合:现状、国际经验及启示

2020-09-02万海英

科技经济市场 2020年7期
关键词:产融结合国际经验启示

万海英

摘 要:产融结合的发展模式已成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金流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是世界资本发展的趋势。GE的产融结合开始于1905年,最初金融给通用带来巨大利润。但后来却逐渐拖累了公司的发展,这里面问题出在哪,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这个案例对今后企业发展产融结合会有什么样的启示。

关键词:产融结合;现状;国际经验;启示

0 引言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21世纪,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使得许多拥有雄厚资本的工业企业开始发展金融业。美国GE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美国GE曾经被认为是将产融结合发展得最好的一个公司。然而,在2015年底,GE宣布將剥离其大部分金融业务和金融业务部门,引发了外界对其产融结合发展的质疑。那么,通用电器为何抛弃曾为集团带来巨额收益的金融业务呢?这个案例给今后的企业发展会带来怎样的经验教训呢?

1 产融结合相关理论及发展现状

1.1 产融结合基本定义

产融结合,即工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联合,是指通过持股,控股或人员参与等方式进行的内在融合和联合。产融结合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由产而融”以及“由融而产”。“由产而融”这种形式以产业资本为旗帜,将部分资本从工业转移到金融机构,形成强大的金融核心。这种公司以GE为例。“由融而产”形式下,投资者有意识地利用金融资产来控制工业资本,而不是单纯地投资于股票以获得平均回报。这一类公司以摩根为代表,它将金融资产投资于长期工业或资金大量流入和流出的行业。

1.2 产融结合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到目前为止,国际产业集团发展金融业务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产业与金融的结合推动了主营业务的发展。国际领先企业的金融业务始终关注主营业务的发展,支持与主营业务相关的并购,降低国际业务的汇率风险。在第二阶段,为了满足多方位、多层次的金融需求,获取高额利润,企业参与的金融业务形式不断丰富,涉及到各个金融领域。目前,国际市场已经出现了第三个阶段,即产业与金融重新定位阶段,回归主营业务,重新把金融业务重心放在协调主营业务的发展上。

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由于政策发展缓慢,中国企业的产融结合历史上一直落后于国际先进企业。然而,目前,国家已逐步开放金融领域,我国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及时抓住机遇,正处在追求金融业务规模扩张和形式多样化的阶段,金融业务往往涉及多个领域。目前,我国“由产而融”的产融结合模式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银行企业合作”或“产业金融合作”。依托存贷、结算、信托、债券发行、上市、并购、产业集团或企业改制、财产及职工保险等相关业务,实行产业金融合作,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第二类是在产业集团中设立的金融机构,如金融公司,专注于集团的主营业务,为成员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属于内部财务。第三种是产业集团对外国金融机构的“营利性投资”,外国金融机构不受产业集团控制,产业集团在金融机构经营中不占主导地位。第四种是产业集团设立或收购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甚至主导其经营活动。

2 国际经验:以GE企业为例

2.1 GE产融模式的形成

GE公司, 1892年由托马斯·爱迪生创立,1905年开始发展金融业务,刚开始只有少量的商业信贷。1933年,为应对大萧条,GE开始进入消费信贷领域,目的在于帮助电商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推广GE生产的冰箱、电视和其他电子产品。到19世纪60年代后期,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GE开始扩展其他的金融业务,例如向工业客户提供大型设备租赁。到19世纪70年代末,GE的金融业务包括住房贷款,二手贷款,商业房地产,工业贷款,个人信用卡等,但当时的规模还很小。然而,随着金融部门的扩展,GE的金融业务从一开始的用于推动工业发展转变为提供专业金融业务。在韦尔奇主政GE的时代,金融业务被视为GE的主营业务,通过GE金融资本公司进行并购是其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手段。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金融业务为公司带来的收入已经将近占公司总收入的一半。

从金融业务的发展状况来看,GE已经从以制造业为导向的行业转变为以金融服务为导向的行业,而金融业已成为整个集团的一半。它不仅为集团内的实体提供投资和融资服务,而且还涉足银行业务,例如贷款和证券化,这为集团创造了可观的利润。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突发之前,产业与金融的结合之路似乎都非常好。

2.2 GE放弃产融结合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GE损失惨重。2008年,GE资本的净资产下降了12.2%,为255.6亿美元,其销售比例占集团的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下降至39.1%和40.5%。危机过后,总体财务业绩急剧下降。

2015年4月10日,GE宣布大规模削减其金融业务,以约26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该金融集团房地产业务的主要资产。同时,GE制定了公司的重组计划,“去金融化”发展战略以及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思路已经逐渐清晰。

3 GE放弃产融结合的原因

3.1 科技与金融结合存在潜在风险

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本质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联合,企业内部金融部门的特点是规模快速扩张,收益高,但波动性大,容易受到金融市场风险的感染,而工业部门的规模不能迅速扩大,但利润和回报相对稳定,不受金融市场的影响。

金融部门和工业部门根据各自的特点,在企业发展战略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由于具有较高的杠杆作用,金融业在短期内具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和较高的收益,可以大规模地扩大企业规模。但是对于科技公司而言,工业部门的发展是其核心竞争力,生产经营中产生的稳定利润和现金流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一旦企业盲目追求高收益进入金融业,就容易出现从工业部门向金融部门转移资本的目光短浅的行为。同时,金融部门的盲目扩张将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金融风险,同时,也很容易受到整个金融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GE的战略重点偏离了制造业,金融部门的规模不断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业部门的发展。危机过后,市场对整个集团的信心严重下降,股价回升缓慢,影响了集团在资本市场的表现。

3.2 巨大的监管压力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增强了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组织的监管。GE金融资本公司已进入美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名单。这对GE的消费金融,商业贷款和租赁交易引发了重大影响。在被视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之后,GE资本集团将不得不面对更高的审慎监管标准。

3.3 资本市场压力

自从伊梅尔特2001年出任GE首席执行官以来,GE的股价一直低于其成立以来的每股40美元。尽管GE在2015年宣布了一项仅次于苹果的规模为50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但对公司股价的改善有限。股价的大幅下跌使大量投资者放弃对GE的持股。

4 启示

4.1 产融结合必须以“产业”为核心

企业集团的金融业务应以服务集团的主营业务和实体经济为基础。目前,一些企业集团在取得金融牌照后,在没有主营业务需求的情况下,热衷于发展金融业务,并呈现出发展重点由实体转虚拟的发展趋势。基于GE集团的经验,企业集团应明确其发展战略和计划,全面思考自己的行业特征和实体业务对金融的个性化需求,始终以工业发展为基础。

4.2 适时调整战略

高杠杆的金融业务为集团扩大规模的同时也会增加风险,风险将在产业与金融之间进行传导。危机发生后,GE的金融业务面临危机,领导人果断放弃一些金融业务,回归产业本身,及时推出“工业互联网”这一发展方向。在大数据产业颠覆传统产业的時期,GE抓住重要时代机缘的能力值得中国企业学习和思索。

4.3 审慎投资

产融结合企业应建立投资决策责任制度,对投资方向实施风险约束制度,并根据完成程度和收益对负责人进行奖惩。正确选择投资项目,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督。在进行投资时,产融结合企业应利用机遇投资成本回收的时间来调整投资的节奏。

4.4 采取多种措施对内部交易进行监管

首先,从法律法规角度来看,企业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所有业务都需要在“市场条件”下进行。也就是说,交易的条件与非关联公司的条件相同。其次,遵循“分业经营”的原则,在内部建立有效的“防火墙”,既严格限制特别重要的关联交易,又关注内部金融机构的资金动向。最后,建立完善的内部业务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外部金融监管部门对业务的规模和水平实施监控。

参考文献:

[1]韩忍冬.百年GE你还好吗[J].中国新时代,2018(02):74-79.

[2]王忠来.对产融结合特色银行发展道路的思考[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5):9-14.

[3]陈曦,贾晋平.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科学融合的策略框架[J].经济与管理,2014(03):69-74.

[4]窦尔翔,许刚.产融结合新论[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25-226.

[5]陈建昌.产业链中核心大企业的金融功能拓展[J].金融发展研究,2012(06):23-27.

[6]卢萍.我国大型企业集团企业成长与产融结合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1):28-29.

[7]刘晓霞,谈多娇.GE公司的财务故事[J].会计之友,2014(04):127-128.

猜你喜欢

产融结合国际经验启示
产融结合型企业利润结构质量分析体系的构建
打造产融结合平台推动企业财务转型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