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南水北》中的“回归”意识

2020-09-02连萍玲

神州·下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韩少功自我劳动

连萍玲

摘要:韩少功的《山南水北》通过朴实的文字让我们领略了八溪峒中的自然风光、家禽草木、农民的日常生活言行等,表现出他对于生态、劳动、自我意识的思考和呼唤,其农村形象更是反思现代文明的参照物,是人类回归自然的诗意栖居,在对照下让人重新思索那些在城市化中被我们遗弃的传统精髓,传达出期待自然、淳朴的美好部分的回归。

关键词:《山南水北》;韩少功;生态;劳动;自我

一、生态意识的回归

在韩少功的《山南水北》中,生态意识其实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他对于自然的生态环境不可谓不向往,对于城市化带来的生态危机不可谓不焦虑。而韩少功的《山南水北》独特之处在于他并不是通过对生态逐渐恶劣的现状描写来表露自己对于生态环境的焦虑心,而是将生态中的动植物的生活细节进行真实的描写,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它们生命的可贵,对比现状生物逐渐灭绝的触目惊心,从而警惕人类对于生态保护的迫在眉睫。因此文章中韩少功对于八溪峒的生物描写的篇幅不少,在他笔下,万物仿佛有了自己的灵性,更甚于能与人进行精神的会话。

比如在《养鸡》中,作者描写鸡圈中唯一的公鸡时形容它“享受着三宫六院的幸福和腐败”,但是也夸耀它具有一定的齐家之道,能够维护鸡圈的和谐共处,这甚至是身为人类的我们都无法达到的程度,而在《小红点的故事》中,小红点因为享受过主人的温情后,居然“保持着跟人走而不跟鸡玩的习惯”,不仅是动物,在韩少功的笔下,植物也是具有喜怒哀乐的,“我家的葡萄就是小姐身子丫环命,脾气大得很,心眼小得很。”“当一棵树开花的时候,谁说它就不是在微笑,甚至在阳光颤动的一刻笑如成熟女郎,笑得性感而色情?”。

在韩少功的笔下,动植物都是具有生命意识的个体,他把这一切生物富有情欲的生活面目赤裸裸地摆放在读者眼前,让我们不再以为那只是人类的附属品,不再以高等的姿态看待这些生物。在同等的地位上,我们对于这些生物的残杀就变成了十恶不赦的,把抽象的生态以鲜明的形象摆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心生爱怜,让我们意识对于这些生物进行保护是多么自然而然的事情,从而保护我们的生态是多么理所当然而又迫在眉睫。

二、对于劳动意义的回归

随着科技的发展,脑力劳动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对象,很多时候,你的智力就决定了你在这世界的价值,相对的,体力劳动却越来越被人轻视,正如古往今来的流行理论,总是把劳动者权当失败者和卑贱者的别号,夸耀劳心者的功劳,但是作者却说“我怀念劳动”,并“相信那种劳动的欢乐,完全可以从贫苦中剥离出来,在将来的某一天,在人们觉得出力流汗是幸福和体面的某个时候。”海德格尔说:“静观”只能产生较为可疑的知识,“操劳”才是了解事情最恰当的方式,才能进入存在之谜。在韩少功看来,体力活动,流汗的劳作,才是一种真实和踏实的生活。勤勤恳恳,用真真切切的汗水耕耘土地的农民,那踏踏实实,用一砖一瓦构建家园的民工们,那付出了体力满足了身为人类的我们基本衣食住行的体力劳动者,那样的真实的生命色彩,那样热切的劳动意义,是抽象的智商,冷冰冰的机器所无法比拟的。

韩少功作为一个文人作者,但他也是一个土地耕种的农民,他并没有完全否定了脑力劳动的价值,他说“我对白脸和金领不存偏见,对天才的大脑更是满心崇拜”,因为他也是属于脑力劳动者的一员,但他并没有抛弃体力劳动,他在农村时也用自己的劳动去亲近土地,在越来越重视知识与智商的时代,他用自己劳动的美好与体验,提醒了我们别忘了是谁提供了我们的衣食住行,离开了那些体力劳动者,我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光景?而他双重的身份也让我们更容易接受这样的提醒,让我们重新审视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寻找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三、对自我意识的回归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满目琳琅的灯红酒绿,随处可见的欲望诱惑,我们的心在这斑斓的社会大缸中不断挣扎、旋转,不自觉染上喧嚣,染上狂躁,等到某一天在某一偶然际遇间,你向缸外探出头,呼吸到了一时的一缕清风,那发热的脑子突然涌起一丝清明。才恍然间发现自己离最初的自己已经越来越远。正如作者说的“好像城市是巨大的旋涡,一次次把我甩到了边远,只要高楼丛立的城市旋转得更快一点,只要我捏住钥匙串的手稍稍一松,我就会飞离一张张不再属于我的房门,在呼啦啦的风暴中腾空而去,被离心力扔向遥远的地方。”[]在巨大的利益的诱惑面前,在日益忙碌的追逐中,我们就像被生活中某根看不见摸不见却也挣脱不掉的绳索捆绑着,推向未知而神秘的前方,途中的功利、荣誉、欲望、美女、鲜花在肆意地裂開嘴狂笑,于是也许我们只是做做样子地挣扎下,然后就理由当然地妥协了,迷失了,我们在路途中无数次挣扎过,但一次次的失败让我们开始麻木、认命,但也总有那么些人愿意咬破自己的唇齿,来抵御利益那罂粟花般的诱惑,用手腕间的死命摩擦挣扎,即使岁月让挣扎的手腕血肉模糊,却死死扼住了命运的喉咙,让沿途的鬼魅欲望胆怯了,于是他们赢得了自我的胜利。

其实,该用怎样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追求,没有人可以给出百分百正确的答案。每个人心中衡量的天平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价值准则。但是无论追求的是什么,在追求的过程中却不能遗失了自我。因为“那些平时看起来巨大无比的幸福或者痛苦,记忆或者忘却,功业或者遗憾,一旦进入经度与纬度的坐标,一旦置于高空俯瞰的目光之下,就会在寂静的山河之间毫无踪迹—似乎从来没有发生过,也永远不会发生”,韩少功面对着商业化生活所带来的巨大的精神恐慌时,他“突然有一种再次逃离的冲动”,他喜欢远方,喜欢天空和土地,于是在葬别父母和带大孩子以后,他与妻子带着一条狗,走上了多年以前走过的路。这并不是说明他就是有多么了不起,或多么高风亮节,他只是选择了一条自己想走的路。这也提醒我们,无论我们追求的是什么,都不能丢掉了自我。

韩少功用他笔下的八溪峒人民的赤裸裸的生活形态,给我们展示了曾经乡村时代的人们的思想与情感,无论是落后的一面,还是真诚朴素的一面,让如今身处城市化的我们再以理性的姿态审视过去,让我们去发现那些被我们丢失的旧时代的人与人之间的坦诚与直率,珍惜身为人类这一动物本身应有的野性不羁与热切真实,去发现那些我们已经失去的或者正在失去的珍贵的东西,给我们警惕,让我们去寻觅。

参考文献:

[1]崔凯璇.静心静寂的生命体认 朴素坚韧的赤子情怀——读韩少功精神生态烛照下的《山南水北》[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47-51.

[2]姜旬恂.从《山南水北》看韩少功的人生取向与艺术追求[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000(010):P.81-82.

猜你喜欢

韩少功自我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探索与回望——论韩少功的“后知青”写作》文献研究综述
热爱劳动
韩少功乡土叙事与命名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
成长中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