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人才协同新模式 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发展

2020-09-02罗智刚

四川党的建设 2020年15期
关键词:双城经济圈成渝

罗智刚

纵深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人才协同是重要牵引力、驱动力和支撑力。川西北地处长江、黄河上游,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担负“建设生态屏障”“服务国家生态安全大局”“保护中华水塔”的重要使命。人才工作应聚焦生态定位,按照聚力产业、开放融合、一体发展新思路,构建生态、旅游、人文、科研等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新高地,探索资源共享、平台共建、成果共用、环境共融的人才协同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新路径,不断提高人才工作对生态示范、全域旅游、民族团结的创造力和贡献率。

聚焦“生态示范”定位,优化人才协同新格局。推进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需优化资源配置、夯实人才基石,厚植区域比较优势,在错位协同发展中更好助力战略实施。一是全力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研究加快推动实施,决定了人才工作要把握的大势、服务的大局。坚持人才发展与区域布局相匹配,根据生态示范区功能找准人才工作定位,针对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制定差别化的人才支持措施,着力推动“成都—重庆主干”与“川西北分支”形成更加紧密的人才发展共同体。二是努力践行新时代人才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正确人才观,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坚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盘棋”,通过协同发展、资源整合来落实总书记强调的“大人才观”,既支持认同发达地区集聚人力资源的“主干”作用,又鼓励川西北区域内部、行业之间的人才协同,推动人才工作走向合作共赢。三是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人才成长离不开市场驱动、经济激励,市场作用也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坚持科学把握“两个规律”,通过人才协同,协调好、规范好“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的关系,让各类人才在更宽领域、更大空间成长成才和发挥作用。

深化“引育用服”策略,拓展人才协同新路径。成渝地区创新发展重在人才创新发展,要在引才、育才、用才、服才同向发力,让有志英才汇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是创新人才引进。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注重基础与瞄准高端结合,打造川西北区域内和跨区域人才招引平台,推行“康巴雄鹰”特聘专家、博士工作站,协同开展人才政策推介、平台对接、项目洽谈,促进人才流动良性循环。二是创新人才培育。推动川西北与成渝地区联建共建干部人才培训基地、大学生实习基地、博士后实践基地,采取合作办学、委托培养、订单培训等方式,加快培养川西北急需的生态、文旅等专业技术人才和综合实用人才。三是创新人才共用。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推行“候鸟型人才”“星期天工程师”等做法,深化与重庆、成都高校院所、重点企业战略合作,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人才共享、合作共赢。四是创新人才服务。放弃单纯的资金、住房比拼,注重优化人才发展的治理体系。破除藩篱、搭建平台、改善环境、增强服务,真正实现党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各方面人才的资格条件、资历台阶、评价体系有效对接、顺畅流动,助力人才全方面发展。

树立“人才治理”理念,构建人才协同新体系。推进基层治理和区域治理,人才是关键。自古以来,成渝地区山水相连、人文相亲,人才协同发展可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创造新经验、探索新办法。一是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把人才工作纳入成渝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工程,紧扣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人才工作结构性重塑性发展,着眼战略发展引才聚才育才用人,在全社会培树尊重人才、渴望成才、人人成才的良好氛围。二是积极释放人才红利。成渝两地比较优势在人口总量、高校院所,坚持高端切入、微端落地,突出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深入实施“返乡”“回引”“创业”,着力破解人才分布不均、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不够、高端人才结构不优、创新创业环境不佳四大问题,努力实现人口规模优势向人才资源优势转变、科教人才优势向高质量发展竞争优势转变、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向绿色产业经济优势转变。三是下大力气解决贫困地区人才短板问题。成渝两地特困地区并存,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重要指示,要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引进培养急需人才与留住用好本土人才相结合,深入实施民族地区干部人才援助、产业发展紧缺人才培养、社会发展急需人才支持等长期人才工程,引导鼓励优秀人才到贫困地区工作服务。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提升人才协同新水平。人才挖掘使用,区域人才协同,关键是提高党管人才的效益质量。一是树牢党管人才定位。围绕西部“一极两中心两地”、四川“五区协同”、甘孜“三创联动”推进人才发展规划、政策、目标一体化,缩小政策落差,实施统一监管,打破地区限制,整体提高人才服务效率水平。二是完善党管人才体制。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在当好参谋、创新实践、整合资源、示范引领上下功夫,把党管人才贯穿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过程各环节。三是构建人才制度体系。科学务实的制度是凝聚人才的内在因素。對现有人才政策全面梳理,修订、废止、补充一批,做到与时俱进;建立分系统、多层次的人才制度框架,并保持公开性、权威性和连续性;将人才法治环境建设作为实施人才强州、富民兴州的重要内容。四是落实人才考评机制。把人才工作纳入“一把手”政绩考核范畴。搞任人唯亲、浪费人才、埋没人才,造成人才大量流失、问题反映严重的,追究领导责任。五是扩大人才改革开放。立足全球拓展人才工作视野,推动川西北广泛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思维理念,把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高度。(作者系四川省委组织部援藏干部,挂任甘孜州委组织部副部长)(责编/刘艳梅)

猜你喜欢

双城经济圈成渝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双城和一周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分产业区位优势研究
成渝复线璧山段全线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