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灯具的造物之美
2020-09-02胡广晶刘洁
胡广晶 刘洁
摘 要:设计活动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原始人在对火的使用中发现了火的照明作用,至今人类也是在这样的照明作用下工作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许多新兴材料的运用,灯具已经不仅仅只是照明的作用了,人们开始对灯具的造型样式和装饰图案进行设计。此文章主要是从功能性的角度对汉代灯具设计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分析汉代灯具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汉代灯具设计 实效性 实用功能
一、 两汉时期的社会背景
汉朝初期,因为战争的连败,造成经济不济,国家决定恢复生产来稳定社会秩序,国家的稳定才能带动艺术的发展。与此同时,丝绸之路的开通给各国之间带来新的契机,加强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与往来,所以间接影响了汉代器物设计的成长。
西汉初期,随着经济开始恢复发展,农业上也开始逐渐向前发展,出现了各种工具和生活用品。同时,随着剥削阶级享乐水平的不断升级,商品交换的便利,手工业的不断发展,种种这些的繁荣发展都推动了器物的生产与发展,实用器物的设计十分丰富。各地在出土的大量造型优美、工艺精致的实用器物,充分代表了当时手工艺的发展水平。
统治者充分汲取了秦朝衰亡的教训,当时汉朝的社会环境较为宽松,也解放了人的思想。统治者尊崇儒家思想,这也间接影响了汉代器物的设计,出现了很多宣扬儒家思想的器物,图案上的设计也时常出现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的花纹,有宴会、舞乐、狩猎等生活场景,也有耕种劳作等劳动的场景,显示出了当时的艺术生活。
二、汉代灯具设计的发展
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发明了钻木取火,在对火的使用中发现了火的照明作用,但是专门用于照明的工具最早是在战国时期发现,战国以前并没有发现用于照明的实物,甲骨文等文字中也并未找到关于“灯”的相关字眼。在战国以前用来照明的工具是“烛”,但不是现在所说的蜡烛,而是近似于火炬的形象。在讲究礼仪的古代,如果你在别人家做客,到很晚还没走的话,主人会把火點起来,火烧到木头的时候也就是客人该离开的时候。
战国时期出现了很多结构不一的灯,比较简约的是豆形灯,豆形灯的结构是灯座上方有一个灯盘,并且在底盘的中间有一根柱子来支撑。象生形灯是通过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来汲取营养作为灵感的。战国时期还出现了一种极其重要的灯具样式“枝形灯”,(如图1)人抛食引猴,底座有三虎作为器足,这种样式外形非常像树,所以称之为树形灯,是战国著名青铜灯具之一。
两汉时期,灯具的造型仍延续战国时期在发展,许多文献中也有提及到汉代灯具,《南京杂记》卷一写到,汉元帝皇后赵飞燕送给她妹妹的物单中就列有“七枝灯”。从很多这类文献中就能看出来,汉朝灯具的形式十分多样,造型多变。西汉时期的灯具形象相对以往变得丰富许多,风格也更加活泼。到了东汉时期,商业与手工制造业都得到了空前发展,那时生产的铜镜等物品都是出口到国外,间接的推动了汉代灯具的发展。两汉时期的灯具设计是中国灯具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在造型、适用性还有质量方面都是值得称赞的,在功能方面也有很多值得现代灯具学习的地方。
三、汉代灯具的设计特征
1.功能合理
实效性,也就是实际的效果,指的是功能性。有的东西很华丽但却没有内涵,有的东西很实在却不华丽。在器物艺术中,“实效性”一般指的是指对器物实际功能的追求,在一件器物的使用过程中,往往是从功能上来看其实效性的。灯具,顾名思义就是灯照工具,所以灯具的照明功能要强,但汉代灯具在尺度适宜、消除尘烟、挡风调光这三个方面的功能也十分强大。
在尺度适宜方面,一般实用性器物的尺寸肯定要根据人的使用习惯来衡量。首先,两汉时期的建筑,尤其是宫殿建筑和贵族府邸,都追求气势雄伟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这样相比较而言,室内的空间相对来说比较空旷,特别是当时的人们还保留着席地而坐的习俗,对比就十分明显。为了充分展现照明功能,灯具的大小一般也依据人的习惯来适宜人的视觉空间。所以当时出现了许多以人为本的灯具样式,比如立灯、座灯、行灯等。
立灯就是连枝灯,高度大概会是一米并且是放置在地上,这与当时人们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这样的高度与人的生活习惯吻合,也十分符合人们局部照明的需要的。(如图2)并且,立灯是不使用灯罩的,这样室内的照明效果会很明亮,但可能产生一定的污染。现代立灯除了随着时代变化会有材质装饰等设计的不同,并且根据现代人的垂足而坐的生活方式,其高度会比汉代灯具的高一些。(如图3)
座灯是比较常见的一个类型,放置的位置一般是低矮的家具上或者直接放地上。座灯既有简洁适用的小型灯,也有造型繁杂、装饰奢华的形灯。造型复杂的形灯高度一般是在20-50厘米之间,因为汉代的几案一般是在30-40厘米左右,所以如果把几案的平均高度和座灯的平均高度相加,高度一般与人们跪坐在地上时候的眼睛视线基本适宜。汉代灯具有两片灯罩可以用来调整光照的方向与大小。(如图4)现代座灯一般也是有灯罩的,为了防止灯直接照射眼睛,而且座灯一般是放在床或沙发边的几案上,适合当代人坐着或躺着时的视线。(如图5)
行灯,也就是行走时所需要用到的照明工具。因为要手持所以拥有重量轻、尺寸小的特点。这样的尺寸与重量就很适合行走时携带。现代行灯就是更加便捷和有利于人们夜间行走,注重人机工程学设计的手握式把柄,充电式设计的蓄电模式都是现代行灯的特点。
在消除尘烟方面,因为汉代灯具大多是燃油灯,主要的燃料是动物油脂,当油脂和灯芯都放在同一个灯盘里燃烧就会产生残余,导致室内烟雾缭绕并影响室内空气和环境,对人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汉代设计的“釭”灯就起到了缓解室内环境污染的作用。釭灯非常巧妙地把灯的某一部分作为中空的导烟管,灯上面装的中空弯曲的导烟管,有的灯装有一根,有的是两根,且体腔都是中空的,是用来贮藏清水。导烟管的工作原理是当点燃灯火时,烟尘随之进入到烟管内,并且会与灯体内的清水相融,从而室内就可以减少烟雾的污染,起到保护环境和保护人体健康的作用。
在挡风调光方面,灯具的设计也十分科学性,汉代灯具设计时会设计两片灯罩,灯罩可以调节光照度和光照的方向。这样还可以控制灯烟的污染,有的灯罩上还有刻有镂空的形状,其作用是不仅能透出光,还能散热。
2. 结构科学
灯具的结构设计在整个灯具设计中占很大一个比重,它在节省材料、易维修易携带等方面非常看重,结合种种因素之后做出了既简单方便,又合理美观的灯具,很多灯具在结构设计这一环节是非常注重科学性的。首先,汉代灯具的灯盘与灯体是连体结构的,一般是把燈盘做成翻转的形式,掀起盖就是灯盘,合起来就是整体的造型。当灯盘打开,就是照明灯,灯盖合住后,就是一件装饰艺术品。其次,灯体拆洗携带方便,很多灯体与灯盘采用了连接方式和套合组装的方式,这样能方便拆洗。最后,汉代灯具的悬挂结构也十分科学,比如湖南出土的人形铜吊灯就是设计了一个类似等边三角形的三条吊链,(如图6)吊灯处于一个非常平衡的状态。灯盘在头顶的上方,灯盖和灯盘并不在同一条垂直线上,灯盖不会直接受到烟火的熏染。
3. 造型生动
动物造型的器物在商代晚期就盛行了,这类造型在当时是一种祭祀用的祭器,在当时是祭天礼地至高无上的地位,到了西周时又变成礼器,制作十分精致,但同时又充满威严神秘令人望而生畏。到了汉代,代表的是人们的寄托,寄托了人们对光明吉祥的追求和向往,体现了当时的人文关怀。
汉代青铜灯具在进行造型设计的时候往往从人物、动物中寻找灵感引入到设计当中,那时的工匠们会巧妙地把灯具某一部件造型进行适度的夸张与变形,以创造出优美的并饱含生命的线条,赋予静态的灯具以灵动性。汉代的凤鸟铜灯昂首回望,双足并立,尾巴下垂到达地面,十分稳重大方,姿态曲线构成了一个优美的弧形。表现出一种和谐的韵律感,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寄托了人们对光明的追求和向往。
四、汉代灯具设计对现代灯具设计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现代灯具无论在结构、材料还是做工等方面都有很快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问题存在,受极简主义的影响,现代灯具在造型和设计方面会表现的过于简约,这其实是不能满足现代人们情感多样化的需求,这是现代灯具设计中存在一个问题,而汉代青铜灯具充满人文关怀的设计恰恰在这方面可以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非常好的思路。
汉代灯具选取了很多自然界中的动植物造型作为灵感来设计,符合其创作造型的丰富多样性。当代灯具设计应当多向汉代灯具学习,从自然生态环境里寻找设计的灵感,借鉴大自然的结构和形态来做设计,但我们也不能只做简单的模仿和复制,应该在高于生活上进行开发和利用。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不断提高,人们会逐渐发现其中会在造型、功能、装饰等方面不那么尽人意,比如说造型设计的不合理、实用性差、装饰上过于繁琐等等,这样的设计就失去了原本的美感。
参考文献:
[1]王梦渔. 古拙质朴、器道相依[D].沈阳师范大学,2015.
[2]任留柱,郭星.汉代青铜灯具艺术对现代灯具设计的启示[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
[3]刘敏.浅论汉代青铜灯具的设计特征[J].中国民族博览,2019(2).
[4]祝燕琴.从长信宫灯看汉代灯具的功能设计[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