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写《只留清风在人间
——记宋德福在福建之二三事》前后

2020-09-02陆开锦

福建党史月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福建

陆开锦

作者(前左)陪同宋德福(前中)在宁德三都澳调研

今年5月下旬,全国两会前夕,我十几年前所写旧文《只留清风在人间——记宋德福在福建之二三事》,被人翻出来在微信里重发,一时间竟在网络上流传开来。先是出现在一个叫“不是官话”的公众号上,几天时间阅读量就逼近20万;接着又被“中改研究”网站转发,阅读量也很快突破了5万。当时,引发媒体的热点是陕西省委原书记赵正永因为受贿7.17亿元而在天津中院一庭开审。也许是因为这个背景,再加上“不是官话”在我文章的原标题前面,又加了一个吸引眼球的标题《原副秘书长回忆:堂堂省委书记,衣食住行竟如此寒酸》,因而使得昔日旧文仍被刷屏。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也让我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宋德福逝世前后以及我当年写作此文的点点滴滴。

宋德福是2000年12月12日“空降”福建的。当时最直接的背景是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的爆发。赖昌星的远华集团,从1994年成立,到1999年案发,短短5年间走私货物款额达530亿元,偷逃税收300亿元,总共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800多亿元。此案牵涉到一大批党政领导干部,包括当时的公安部副部长、福建省委副书记,以及厦门市委副书记、常委、副市长和厦门海关关长、厦门工商银行行长等在内,仅厅级以上干部就有十几个。涉案人员中,最终15人被判死刑和死缓、13人被判无期徒刑、58人被判有期徒刑。案发后赖昌星外逃加拿大,于2011年7月被引渡回国,被判无期徒刑。远华特大走私案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大经济案件,备受海内外关注,对福建的对外开放、投资环境、政治生态都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决定对福建省委领导班子作适当调整。宋德福曾任团中央第一书记,后到国家人事部任部长8年,此次南下福建任省委书记,可说是临危受命、重任在肩。

宋德福到任时,我刚从省委办公厅综合处处长提拔为省委政研室副主任不久。我的职责是分管省委综合文字工作,说白了,就是负责起草省委主要领导的讲话稿和省委的一些重要文件,依托的处室主要是办公厅综合处。宋德福来后,让我继续负责这方面工作,我由此跟在他身边工作了几年,直到他生病、去世。

针对当时福建的形势,宋德福上任伊始就提出了“旗帜鲜明反腐败、聚精会神抓发展”的口号。他认为,抓其他工作都是单项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只有抓发展,才能最大程度地凝聚人心,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福建的形象。于是,他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发展的重要性,诸如“九九归一是发展”“悠悠万事,发展为大”“发展是硬道理,是主旋律,是最强音”“福建工作的关键词是发展”等等。继而在2001年底召开的省第七次党代会上,提出了“构建三条战略通道,加快福建发展”的总体战略构想。在以宋德福为班长的省委领导下,福建逐渐从远华特大走私案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经济社会发展开始步入正轨,不仅经济增速有所加快,而且干部队伍稳定了,对外开放的形象也重新树立了起来。

正当他满怀信心地准备大干一场时,没想到身体却出现了问题。我们后来才得知,他来福建工作一年多以后,身体已经有了状况。他担心治疗会影响工作,影响好不容易才取得的良好发展态势,就一直没有将病情告诉别人(只是利用晚上时间去福州总院检查,连病历上的名字都是假的)。就这样病情拖到了2003年3月初全国两会结束,他到北京301医院检查,被确诊为胸腺瘤,后转到协和医院治疗,从此再没有回到他热爱的工作岗位,直至2007年9月13日凌晨逝世。

宋德福病逝后,省委派办公厅主任张广敏和我几个人去北京帮助料理后事。有天晚上,我忙完后回到住处,想着这么一位可亲可敬的领导就这样永远地走了,难抑内心的悲痛,含泪写诗:

你要去山高云深处宁思静想了

——献给敬爱的宋德福书记

你要去山高云深处宁思静想了

磐石是你的意志

深远是你的情感

六十一载的日月光华

吸纳晨曦、雾霭、雪雨

日积月累

你内蕴无限的热量

燃烧——燃烧——

直至灰烬

滋养漫山遍野的花草

你要去山高云深处宁思静想了

苍野天地间

你是一座兀立的高峰

挺拔、刚毅、伟岸

巍然屹立

又气象万千

你以你淡定从容的神情

以时间为火

以道义为质

铸就不可动摇的

骨气、正气、大气

你要去山高云深处宁思静想了

你高挑而单薄的身影

在我的心海

树起了一面旗帜

在庸常的世风中

猎猎作响

纵然这世界还有许多丑陋

我的信念

不会坍塌

只因你——

注予我的力量

请用你丰厚的雄浑

覆盖我生命的脆弱

用你酣畅的淋漓

洗涤我疲惫的心灵

人生如果没有彻骨的疼痛

又如何收拾爱戴的泪水

汇流成河

你要去山高云深处宁思静想了

我在时光的轮回里

找寻世间最朴素的思想

诗写完后,我用短信发给了《福建日报》总编室。当晚值班的报社领导副总编张红极富正气,看后就决定要刊发。因为诗中出现了宋德福的名字,按规定要报省委审批。但如果这样做,事情就复杂了,而且根据当时的情况,很可能一时批不下来。于是,张红就打电话对我说,她非常崇敬宋书记,这首诗让她很感动,应该发表让更多的人看到。她建议把诗的副标题“献给敬爱的宋德福书记”改为“献给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这样就可以免去审批一事。我当然同意。过了几天,9月23日,《福建日报》在副刊刊发这首诗时,专门加了个粗黑的边框,广大干部群众一看就知道在敬悼谁。

参加完宋德福遗体告别仪式,我从北京回来。那些天,我沉浸在对宋书记的深切怀念之中。宋德福在福建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从上任到去世,算起来6年多,实际在岗不到3年),加上他身居高位、为人低调,真正了解他的人不多。我想起这些年来他为福建发展、为福建干部和百姓而付出的心血,就觉得有责任、有必要为他写一点东西,让更多的人了解他、走近他,并从中得到教育。宋德福热爱学习、思路清晰,而且很有个性,可写的东西很多,主政福建后所谋大事,诸如抓发展、反腐败、谋布局、解难题等,我想在福建党史上自会留下一笔。而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光风霁月的事迹,他身上透出来的那种骨气、正气、大气以及日常生活中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若非身边工作之人,就不一定能够了解,且很容易被时光的流水淹没。俗话说,“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的官德与人品,往往更能从一些小事和细节中体现出来。那么我就先从他的小事和细节入手吧,诸如稿费、抽烟、喝酒、做西装、拿补贴等等。这就是我当年写宋德福在福建二三事的由来。

其实,除文中提到的这些,宋德福清廉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他爱人金老师想去海边看看,他就利用一个周末,不和任何人打招呼,带着司机和警卫,一车四人去了闽江口的琅岐岛。当时琅岐还没有通桥,他们自己买票、排队,然后过渡。等看完海,时间已经是12:30了,本想找家小店吃饭,看来看去感觉不太卫生,只好饿着肚子往回赶,下午2时才回到家。又比如,他中午去食堂吃饭,担心刚喝的茶叶被公务班的服务员清理掉,就留下一张小纸条:“小姑娘,这个茶叶不要倒掉,下午还可以喝。”再比如,他不许妻子用家里的公家电话打长途,专门买了一张电话卡,让她去街上的电话亭打。诸如此类的事例写多了,我难免担心会给人留下这个省委书记不近人情的印象,因此就给省略了。可有谁知道,他严于律己之外,那颗对同志、对百姓博大而又宽厚的心呢!

文章写好后,经好友冰凌推荐,人民网于2007年9月26日首发,新浪网、新华网等几十家网站随后转发。宋德福清正廉洁的事迹在网民中立马引起了热烈反响,短短两周,阅读量累计几十万次,跟帖、评论数千条。网民纷纷为宋德福点赞,称他是真正的共产党人,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的形象就是一座丰碑!有的感叹现在社会风气不好,像宋德福这样的好干部太少了,要多加宣传。有的说,心中总是装着人民的人,人民会永远怀念他,做官就要像宋德福那样。有的提议评选宋德福为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建议中央树立宋德福为领导干部的典型等等。除了跟帖评论,一些网民还根据我这篇文章提供的素材,引申写了不少评论文章,如:“一个让爱人坐大巴的省委书记”“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宋德福这样的好干部”“省委书记宋德福的临终遗言震憾人心”“宋德福把谁比了下去”……新华社福建分社看到网民反响如此强烈,认为是近年来少有的舆情现象,把网民的跟帖和评论作了分析整理,又补充采访了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袁启彤等老同志,由记者苏杰执笔,专门写成一份内参《宋德福清正廉洁的事迹在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上呈中央领导。

其间,《福建支部生活》杂志副主编曾慧清建议我把标题中的“只留清风”改为“长留清风”,因为作为一名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宋德福给这个社会留下的财富是多方面的,“清风”只能体现他清正廉洁的方面,“长留”要比“只留”更贴切。后来,《人民日报》决定发表此文时,我就采纳了这一意见。和《福建日报》发表我那首诗一样,《人民日报》编辑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那天当班的副总编想到了一个能尽快刊发的办法,把此文当作文学作品转给了“作品”副刊。11月3日,《人民日报》第8版全文刊发了此文。

现在回头来看,这篇纪念文章涉及的事例中,关于宋德福的少将军衔和去世后穿军装一事,在此需作一点更正说明。原文写道,宋德福“1993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中国军网”转载我文章之后,有读者指出,1993年中央军委并无举行授衔仪式,宋德福何来的“少将军衔”?有的读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历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名单中并没有宋德福的名字。对此,我也有点纳闷,宋德福1993年获得少将军衔,是他亲口说的,岂能有误?为此我专门问了宋德福的妻子金老师,她开始也是语焉不详。一直到几年之后,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要为已故的历任省委书记立传,我受托撰写《宋德福传略》。为此我专门去看望金老师,她才从箱子底下找出一本证书,我才恍然大悟,这本由中央军委主席签发的证书,上面写的是宋德福“晋升”为少将。原来我文中写的“授予”是不准确的,“授予”需要举行仪式,“晋升”则不然。那么,作为国家人事部的部长(起初几个月,还兼任着团中央第一书记),宋德福怎么会晋升为少将呢?原来,他进入团中央时,代表的是军人这个群体,人事关系一直在部队,晋升为少将后才转到地方。

此外,我在文中写道,“宋德福临终前曾向前来探望的中央领导提出,希望离开时能穿上军装”,这句话有误。后来也是从金老师处得知,宋德福并没有提过这个要求。实际情况是,宋德福去世后,金老师忽然想起他离开团中央时有个临别讲话(后来以《我走了,共青团》为题发表,共青团系统知之者甚多),他说:“如果有那么一天,我比你们当中有的人先走到了人生的终点,我相信一定会有同志,还记得团中央机关有那么一位老团干,赶着去看一眼。不过,我不要眼泪,不要花圈,不要大的场面,只希望穿上军装,盖上一面团旗,再把一条红领巾系在胸前。”金老师认为,这应该就是宋德福为自己后事所作的安排,是他生前的一个愿望,于是她就向中组部领导提出,希望组织上能满足他的遗愿。后来,经中组部和中央军委商量,再报给最高领导同意,宋德福终于实现了穿上军装、盖上团旗、系上红领巾离开人世的愿望。

2007年11月3日《人民日报》刊发的《长留清风在人间——记宋德福同志二三事》

宋德福逝世数年后,金老师带着儿子又一次来到了丈夫生前无限眷恋的福建。那次金老师送给我一本宋书记在病中撰写的《情趣·情思·情怀》。我感慨万千,先后写了两篇读后感,即2005年12月19日发表在《福建日报》上的《行者胸中天高海阔》和2006年3月6日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从人性的本真到文学的话语》。

我省著名党史研究专家钟兆云曾经写过数十位党史人物传记,其中有一本是写项南老书记的,我读后深为感动、深受教育。和项南一样,宋德福离开我们也已经多年,但他似乎并没有走远。直到今天,其名字仍不时地被人满怀敬意地提起,我的那篇拙文也不时在新媒体上亮相,斯人斯事得到如潮好评,不禁让人想到诗人臧克家的名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宋德福生前也有一句名言:“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臧克家说:“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正所谓:天地有正气,于人曰浩然;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诚哉斯言,善哉斯言!守好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事关党员干部的信仰操守,事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斯人已去,风范长存,但愿我们这些后来者,都能从先贤的背影中,读懂为官做人之道,并深思之,践行之,努力做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大写的人。

猜你喜欢

福建
福建工程学院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福建党史上的今天(十月)
十一月 福建党史上的今天
福建党史上的今天(七月)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艺术战“疫”
福建每个村(居)将配备1名“儿童主任”
福建医改新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