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麦制粉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020-09-02刘少广吴孟桦
刘少广,冯 强,吴孟桦
(无锡中粮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无锡 214035)
小麦制粉是小麦产业链条的关键纽带,联通着小麦种植和居民消费、面制品食品工业以及饲料行业,是大力发展我国粮食产业经济的重要引擎,直接影响着小麦流通市场及其产业链延伸发展,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2000年以来,小麦制粉行业发展迅猛,产能规模急剧膨胀,部分小麦加工企业也逐渐实现了从产量扩大、产能扩张发展到产业集聚的转变,发展成为集团化公司。然而,小麦制粉行业依然面临着“从业数量多,领军企业少;产品同质化度高,品牌认同度偏低;通用粉产能过剩,专用粉供应不足;资金需求大,利润空间小”[2]等问题困扰,产能过剩日益严重,市场竞争激烈加剧,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当前,小麦制粉产业的结构升级以及供给侧改革步伐也在加快,落后的产能加速被淘汰出局,新工艺新技术得到持续加码,产品策略和品牌战略日益加深,小麦制粉行业的发展转入新的阶段。
1 国内小麦制粉行业的基本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近五年的小麦产量均维持在1.30亿t左右[3],近三年每年小麦的消耗量维持在1.20亿t[3],而这其中有将近0.90亿t(约占75%)的小麦经制粉生产进入食品消费领域[3],详见表1。截止2018年,全国小麦制粉加工企业5 300家以上[4],产能约为3.5亿t/年(以加工小麦计)[4],行业平均开工率不足40%[4]。
表1 近五年小麦种植及消耗量表
2 国内小麦制粉行业的发展现状
2.1 产能严重过剩,产品同质化
小麦制粉行业自2006至2018年的12年间,小麦粉的产能从0.94亿t[2]增至3.5亿t[5],产能翻了近两番。但在此期间,小麦粉作为口粮消费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逐年递减。另外,从2004年以来的统计数据来看,小麦制粉行业平均开工率均在50%以下,小麦制粉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日益严重,小麦加工企业的“去产能”压力依然很紧迫。
另一方面,由于专用粉对企业的产品研发、原粮调配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要求高,具有一定的技术瓶颈,大多数中小面粉企业仍只生产等级粉和通用粉。加之,专用粉的市场有限,受产品辐射范围消费量的制约,对于体量庞大的集团性面粉企业,等级粉和通用粉仍然占据着产品结构的大部分比例。当前小麦粉的产品标准偏低,且等级粉和通用粉市场的价格敏感度高,企业往往通过提高该部分产品的出率而非提高产品质量获得更多收益,因此导致市场上的产品差异不明显,产品同质化程度高。
2.2 行业洗牌将进一步加速
由于小麦制粉行业属于微利行业,据不完全统计,行业平均净利润仅为1.6%[2]。因此行业内各企业的经营状况差别甚大,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但另一方面,以五得利、中粮、益海等行业巨头以其规模和成本优势得到快速发展,截止目前,五得利产能为4.6万t/d,益海嘉里产能为2.4万t/d,中粮粮谷产能为2.2万t/d,三巨头的小麦粉市场占有量约占30%[6]。另一方面,一些大的面粉集团公司(诸如:河北今麦郎,河北金沙河,克明面业,山东发达,陕西陕富,古船面粉,南顺集团等数十余家)也因其良好的经营策略实现了规模的快速扩大。但上述两部分企业市场的总占有率不超过60%[6]。而在美国,产能前十的面粉集团公司约控制了行业总产能的84%[7],其中最大的阿登特面粉公司(由嘉吉和康尼格拉公司合并组建),以日加工小麦2.6万t,占据美国面粉市场的30%左右[7]。在我国,五得利面粉集团有限公司日加工小麦为4.6万t,约占中国面粉市场的18%~20%[7]。以上两组数据可见未来我国面粉市场的整合空间有多大。
随着面粉企业规模化运行的优势效应逐渐放大,加之这些巨头企业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以及研发、运营等方面的投入,市场优势更加明显。据三巨头五年的扩产计划,日加工能力将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计划新建产能约9万t/d,行业的洗牌速度将明显加快,整合力度将持续加大。
2.3 企业产业链延伸
小麦制粉行业是小麦产业链条的纽带,但“麦强面弱”的产业局势一直影响和制约着小麦制粉行业的发展。尽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但小麦品质结构一般,优质小麦比例少,且高筋不强,低筋不弱,优质小麦资源稀缺,品质不理想也是直接影响着专用粉的生产。农业种植成本高和小麦的托市收购政策形成了对小麦价格的硬性支撑。另外,小麦种植受气候影响较大,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原粮主产区的大型小麦加工企业纷纷将产业链条向上游原料延伸,发展订单农业、合作化种植;在小麦粉销区的小麦加工企业则更多的是兴建仓储设施,开设粮食代储业务;两者均可稳定原粮供应、降低原料波动带来的风险,同时收获产业链条接口利润,进而增强市场竞争优势。
有实力的小麦制粉企业积极发展主食工业化,投资兴建利润率更高、技术瓶颈有限的挂面、馒头等生产线;同时,大力发展专用粉、营养面粉、预拌粉等准入门槛高、技术瓶颈明显的产品,利用产品的品质优势提升附加值;更有些小麦制粉企业向小品种、高利润的杂粮加工业务靠拢。
2.4 资金及技术投入加大
伴随着制粉行业巨头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巨头优势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剧,为确保不在横向竞争中失去优势,各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日渐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研发等方面加大投入,淘汰落后产能,改造生产线,逐步从摆脱机械化实现自动化向智能化发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依托新技术安全生产逐渐实现可视化、可追溯化,生产更平顺,质量更稳定,产品品质不断改善,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提高。资金和技术投入带来的经营改善和竞争优势更加明显,可支撑企业提高高端产品的市场进入门槛。
3 国内小麦制粉行业的发展趋势
3.1 规模化、高质量、低成本
规模化发展不单单是简单的产能集聚,单条生产线的生产规模由过去最大的500、600 t/d已发展到750、830 t/d;单个车间的生产规模由过去最大的2 000 t向如今的3 000、5000 t发展。尽管单线及单车间生产规模急剧扩大,但伴随着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投入,生产人员仅小幅增加。对于每吨平均毛利仅不过百余元的产业,人员工资成本大幅下降带来的利润空间相当可观。另一方面,伴随规模扩大,局部工序错峰生产、包装成品在线装车等技术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规模扩大也带来了生产分工细化,生产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均得到了提高。规模化、高质量、低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强了竞争力,拓展了市场生存空间,助力企业良性发展。
3.2 大力研发专用粉
当前等级粉、通用粉市场的竞争相当激烈,利润空间也一再被竞争对手压缩,单纯生产等级粉、通用粉已很难保障企业有长足发展。另外,随着消费观念逐步趋向美味、安全、营养、健康,大力发展附加值高的专用粉已成为行业从业者的共识。专用粉有着较高的技术瓶颈,并且对原粮的要求非常高,对于食品添加剂和改良剂的性能把握和安全性要求严格,因此,专用粉业务发展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企业优良的分水岭。作为行业内的优秀企业都在积极大力发展专用粉,以免在产品升级过程中处于下峰。
3.3 走品牌化、特色化发展战略
当前小麦粉市场的区域化品牌优势明显,但巨头企业(五得利、中粮、益海等)的品牌优势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势正在逐步显现。品牌化战略将带来更大的市场和更大的利润空间,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技术、资金等投入,这也是普通从业企业难以做到的。另外,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河套面粉)或差异化产品定位(幼儿食品用面粉、功能性食品用粉、石磨面粉)走特色化发展道路为一些优秀的中小型小麦制粉企业提供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3.4 融合新技术,推动产业升级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日渐成熟和普及,小麦制粉企业正在逐步与新技术融合,生产设备逐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全自动原粮抽验检测定价系统、全自动包装码垛系统、智能生产监控、生产数据大数据处理、一体化生产运营平台等新技术的运用和支持,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稳定了产品质量,增强了市场应变能力,新技术持续推动着小麦制粉产业升级。
4 国内小麦制粉行业展望
由小麦制粉在小麦产业链条的特殊作用来看,未来小麦制粉产业与上下游的产业联系将更加紧密,产业间拓展将更加广泛。同时,随着小麦制粉行业整合力度的加大,未来必将会出现更多的大而全的面粉集团公司;另一方面,结合面粉的差异化消费特性,未来也将转变出现更多小而美的制粉企业。面粉的差异化将变得明显,伴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追求营养、美味的同时,有绿色、健康、功能性等消费理念的面粉及面制品有可能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借助于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解决当前小麦制粉企业面临的一些痛点问题,智能化仓库、无人工厂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现实。小麦制粉企业的产业印象或许会被重绘,体验式工厂、花园工厂结合爱国节粮教育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