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健康城市长效模式

2020-09-02徐振强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0年15期
关键词:养老智慧疫情

文|徐振强

全球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创世界经济、扰乱社会秩序、不同程度地导致城市运行和服务的“停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社会不稳定、企业经营和就业困难、以及广泛的社会恐慌。在后疫情阶段,我国需面临在近期内提高城市生物安全应对能力和中长期内进行高质量建设健康城市的双重需要,这是增强城市经济社会的韧性和持续改善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必然举措。医疗和养老是民生领域之中备受关注的重点领域。提升城市各级医疗和养老公共资源的供给质量,是改善民生和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必要举措。医疗和养老在做好业务内部专业化提升的同时,应考虑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应用,对于专业本身有提质增效的协同促进作用。

广义智慧城市技术

近年来,以“大智移云”(大数据、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物联网、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跨学科专业技术的交叉应用,是广义智慧城市技术的代表,该技术的集合,有效缓解了医疗和养老供给侧矛盾、提升服务质量,创新了工作思路和落地场景,智慧城市相关技术,通过参与疫情全要素的价值数据信息获取、平台建设、大数据共享、舆情监测和人工智能分析等,服务于疫情防控决策和公众参与,为疫情防控提供了高效便捷技术支撑。疫情考验了各国应对重大公共卫生灾害的应急治理能力,我国依托以智慧城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广义智慧城市技术,建立的“健康码”“抗疫物资/调度等大数据平台”“公共场所疫情红外防控”和“人工智能算法辅助诊断”等,它们在抗击疫情中作用突显,为及时有效地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技术利器。数字化抗疫技术为我国及时有效地控制疫情发挥重要作用,是保障生物安全的关键技术举措的组成部分。

图1 基于城市大脑的疫情防控体系

广义智慧城市技术支撑的健康城市总体板块

中国1989年启动的国家卫生城市项目则着眼于改善城市的基础卫生设施和环境。1990年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开始评定“国家卫生城市”,2016年7月,经国务院同意,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并研究制定了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8 版),特别强调应当秉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实施“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指标体系共包括5 个一级指标、20 个二级指标、42 个指标体系。2015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时隔25年,又一次专题印发指导开展爱国卫生工作,提出“争取到2020年,国家卫生城市数量提高到全国城市总数的40%,国家卫生乡镇(县城)数量提高到全国乡镇(县城)总数的5%;探索开展健康城市建设,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编制健康城市发展规划,促进城市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截至2018年12月,全国爱卫会共命名93 个国家卫生城市,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六分之一。此外,全国还命名了236 个国家卫生县城(乡镇)。2016年11月,国家卫计委公布38 个首批健康城市试点。

“非典”以后,健康城市从北京市东城区(健康教育、污水处理和绿化)、上海市嘉定区(垃圾无害化处理)制定《健康城市发展规划》。到全市范围内的系统性行动,以上海和苏州为代表。

上海是我国第一个开展健康城市运动的特大型城市,上海市健康城市建设项目始于2003年,当年由市政府下发了《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03-2005年)》,确定了8个项目:营造健康环境、提供健康食品、追求健康生活、倡导健康婚育、普及健康锻炼、建设健康校园、发展健康社区、创建精神文明,涵盖104 项指标,并被作为市政府的重点工作来抓,目前已经完成了4 轮的健康城市计划。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期规划都纳入了健康城市建设工作,各级政府也分别制定了各区的行动计划。

苏州是我国第一个参加WHO 健康城市联盟的城市,1999年8月WHO 在吴江举办了健康城市讲习班,将健康城市理论引入苏州。苏州根据其古城特色,将文化建设融入到健康城市建设中,以城乡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古城保护性改造与居民居住环境改善、健康文化与城市精神3 个结合为特色,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实施了包括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全民健身、治理环境等10 项重点行动。苏州制定了3 个板块122 条健康城市指标体系。为促进细胞工程建设,苏州市根据城市及行业特点,结合国际标准,制定了健康饭店,健康商场、健康学校等11 类行业项目标准,并逐渐关注促进健康的公平性,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弱势群体的健康促进活动,包括民工子弟学校、流动人口的健康促进,促进老年人健康公平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图2 某地基于城市大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城市态势呈现”

图3 杭州“舒心就医”数据实时在线效果

图4 银川市互联网医疗监管平台展示

自下至上的案例模块支撑的健康城市模式

近三年国内智慧医疗和智慧养老行业领域有参考价值的案例,自下至上服务健康城市领域的顶层设计。

1.智慧医疗支撑诊疗康复全过程舒心、放心

杭州全市245 家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实现对市医保正常参保居民提供“舒心就医”服务,推出“最多付一次”服务。“先看病后付费”信用就医,是杭州“城市大脑”卫健系统的重要内容,“舒心就医”服务推出以来,已有2352万人次享受,就诊时间平均缩短1 小时。这样的变革让医生更专心,省出的时间让医生去与患者多交流,促进了医患关系;截至2019年底,11 家市属医院从开展舒心就医前的127 个收费窗口,减少到目前的57 个窗口,许多都已改成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服务专窗。实现健康档案互联互通实时在线,全市公立医院实现诊间调阅全覆盖,不仅实现医生诊间看得见,而且让患者通过手机自己也能查看。三是多渠道服务,“健康杭州”微信、“杭州健康通”APP、“杭州办事服务”APP、“市民卡”APP 均可开通“最多付一次”舒心就医服务。

银川首创互联网+医疗监管平台,探索出互联网+医疗有效监管的路径。银川互联网+医疗监管平台于2018年5月发布,已接入丁香园、医联、小苹果、达康、景联科技、七乐康、大象医生、涛医宝等19 家全国知名互联网医院,注册主任、副主任医生超过2.6 万人,平台上线4 个月内,累计在线问诊数超过250 万人次,累计用药咨询数超过82 万人次,服务患者超75 万人。该平台实现了事前、事中合计6 大类63 项指标检查(其中事前审核2 类17 项、事中审核4 大类46 项),采取自动核查预警+人工干预方式进行管控。该监管平台的建立,为发展互联网医院提供前提支撑。

图5 上海社区智慧养老健康数据可视化示意

图6 天津社区级智慧养老“云-管-端”闭环生态

2.基于市场化路径实施社区级智慧医养平台+服务

上海市静安、闵行区探索社区级数字化养老健康医护信息服务,2018年起,搭建数字化养老健康医护信息服务平台,采用“AI+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通过养老场景的线上线下数据收集、分析和利用,高科技赋能养老产业的同时并行与社区医院、零售药店等健康医护服务相连接,做到了从老年人的各项需求为中心,形成全方位、多场景、智能化的养老健康医护服务闭环,落地上海市静安区、闵行区辖区内的50 多个社区,惠及当地6 万老年人。

天津指尖上的“无围墙养老院”,被国家三部委列为首批“智慧养老的示范项目”,研发出具备完整的智慧养老科学管理软硬件及综合服务管理体系,以智慧物联网为手段,个人健康数据化为核心,社区康养服务共同体为基础,打造出了软硬件相结合、远程资源与地方资源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从用户的健康、安全、生活、医疗、精神等需求方面提供高效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已成功在全国十多个省市中,建立起百余家“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服务50 多万用户。

在改善整体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的背景下,促进公共卫生、养老行业职能部门的发展,从借鉴自下而上的实践,来设计更有持续性的健康城市运行模式,并基于实践进行相应的管理技术指南,以填补地方能力建设的短板。

猜你喜欢

养老智慧疫情
养老生活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