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肾俞穴治疗肾绞痛疗效观察
2020-09-02武百强涂小峰李志营张伟彬
武百强,涂小峰,李志营,张伟彬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郑州 450000)
肾绞痛是尿石症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也是临床上患者最难以忍受的疼痛之一。因此,快速有效止痛是肾绞痛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目前,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已经作为肾绞痛首选的镇痛药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其机制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的生物合成,降低尿道管腔炎症和压力而起到镇痛作用[2]。但NSAIDs的临床疗效有限,且半衰期短,需要反复用药。电针治疗肾绞痛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证实,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有动物实验表明电针可以有效降低大鼠炎性介质的活性[3],发挥类似NSAIDs药物的作用。为深入探索电针治疗肾绞痛的机制,笔者采用电针肾俞穴配合常规疗法治疗肾绞痛90例,并与常规治疗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肾绞痛患者 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手册》[4]关于尿石症肾绞痛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关于石淋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②患者知情同意;③年龄18~70岁;④治疗前VSA、NRS评分≥7分。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凝血功能障碍;②合并恶性肿瘤患者;③妊娠期患者;④已经接受其他疼痛治疗,影响疗效观察的患者;⑤不能耐受电针治疗患者;⑥肾俞穴部位皮肤感染、损伤,不宜电针的患者。
1.5 剔除标准
①治疗过程中因为晕针及其他原因未能完成电针治疗者;②检查资料不齐全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根据我国泌尿系结石诊治指南[6],肾绞痛常规予解痉和止痛治疗。予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707)10 mg肌肉注射和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53)2 mL肌肉注射。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侧肾俞穴电针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双侧肾俞穴皮肤用75%乙醇棉球消毒,采用长40 mm一次性华佗牌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苏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2270884号],快速进针 1寸,行针得气后将华佗牌电子针疗仪SDZ-Ⅱ型(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苏食药监械生产许20010020号)连接到双侧肾俞穴上,使用连续波,频率2 Hz,电流1 mA,留针30 min。1 h后评定两组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疼痛量表评分
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数字分级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是临床上常用疼痛评分量表,对肾绞痛的特异性较高[7-8]。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 h的VAS和NRS评分,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两个量表均为0~10分,得分高低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分为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
3.1.2 血清激素水平
治疗前和治疗后 1 h抽取静脉血 10 mL,取 3 mL离心后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 PGE2)水平。取5 mL应用库贝尔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
3.1.3 不良反应
观察两组治疗期间出现的头晕、困倦、口干、恶心、呕吐、心慌等不良反应。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制定疗效标准。
痊愈:疼痛消失。
显效:疼痛评分由重度疼痛降低为轻度疼痛。
好转:疼痛评分由重度降低为中度疼痛。
无效:疼痛未缓解或加重。
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2可见,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治疗组为9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39,P=0.02)。
3.4.2 两组治疗前后VAS、NR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VAS、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NR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 VAS、N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电针可明显降低肾绞痛患者的疼痛。详见表3。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NRS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NRS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VAS评分 NR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90 8.79±1.12 3.65±0.651)2) 8.56±1.04 3.47±0.951)2)对照组 90 8.80±1.09 1.65±0.571) 8.74±0.96 1.57±0.841)
3.4.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PR、PGE2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清CPR、PG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PR、PGE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 CPR、PGE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电针可以明显降低肾绞痛患者血清CRP和PGE2水平。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PR、PGE2水平比较 (±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PR、PGE2水平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CRP(mg/L) PGE2(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90 20.30±5.12 9.36±3.341)2) 180.3±19.4 56.4±11.51)2)对照组 90 19.47±5.09 5.65±1.451) 178.9±14.1 29.7±10.31)
3.5 不良反应
两组均出现轻微的恶心、口干、头晕等不良反应,治疗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12/90)和 15.6%(14/9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尿石症在我国的发病率高达人群的 5.8%[10],局部地区甚至更高。肾绞痛是尿石症最常见的急症之一,患者常常剧烈疼痛,难以忍受。现代研究表明,PG在炎性疼痛和神经性疼痛起着重要的作用[11]。尿石症肾绞痛发作时,体内 PG的合成和释放增加,并且诱导和增强其他炎性物质如组织胺和缓激肽的致痛作用。如王富军等[12]的研究表明,PGE2在肾绞痛发作时合成与释放增加,在肾绞痛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NSAIDs是目前治疗肾绞痛的首选镇痛药[13]。临床上常将NSAIDs和解痉药物配合使用以提高疗效,但即便如此,仍有少数肾绞痛患者的疼痛难以控制。电针镇痛具有疗效确切的特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疼痛的治疗[14]。其作用机制有多种学说,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电针可以降低炎性因子的水平而起到镇痛作用。如黄小珍等[15]的研究表明电针可以调节神经根型颈椎病大鼠的炎性因子(IL-1α、IL-6、TNF-α等)的释放而起到镇痛作用。韦日铺等[16]研究表明,电针缓解癌症患者的疼痛可能是通过降低 PGE2水平表达而起作用的。邢立莹等[17]研究也表明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具有较好的镇痛抗炎效果。在肾绞痛的治疗方面,王峻等[18]实验发现针刺邱氏穴可以降低肾绞痛大鼠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 A2(TXA2)和 5-羟色胺(5-HT)表达水平,治疗肾绞痛效果显著。王巍等[19]的临床研究证实针刺可以降低肾绞痛患者血浆 P物质和5-HT水平,李源等[20]研究结果则表明针刺治疗肾绞痛是通过降低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而起作用的。另外,徐丽君等[21]、陈敏等[22]临床研究都发现电针治疗肾绞痛效果明确,但未对其机制做进一步阐述。
本研究采取双侧肾俞作为取穴部位,是因为肾俞穴是临床上治疗肾绞痛最常见的穴位之一[23],符合针灸“以痛为腧”和“邻近取穴”的原则,同时根据“在筋守筋”的治疗方法,疏解局部经筋,可以治疗筋性类肾绞痛[24]。现代解剖也表明,肾俞穴与肾上腺、肾脏关系密切,刺激肾俞穴可以改善泌尿生殖系统的功能,其作用是通过多种机制而起效的[25]。本研究结果表明电针肾俞穴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可以大大提高尿石症肾绞痛的有效率,且不良反应较少,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的CRP和PGE2水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