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歌诞生记
2020-09-01吴关荣
吴关荣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了,红军被迫进行长征。在军事上得势的蒋介石,在政治上也开始利令智昏地发起又一次反共高潮,上海的白色恐怖甚嚣尘上。一大批左翼文艺家被列入黑名单,鲁迅又一次不得不到内山书店避难,夏衍被迫隔三差五地调地方,过起居无定所、提心吊胆的日子。
就在那段日子里,明月歌舞剧社有个年纪很轻的小提琴手,在结识这批左翼文艺家后,却一再强烈表示想加入共产党。这个年轻人叫聂耳,是云南人,他令夏衍刮目相看的是他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国歌舞短论》。文章中,聂耳旗帜鲜明地提出,音乐是有阶级性的,他提出要唾弃当时在上海很有名气的黎锦晖提出的“音乐即娱乐”的观点。聂耳在这篇文章中说:“在这国难深重的日子,更要反对靡靡之音、反对无病呻吟。”
聂耳写的这篇文章立刻招来一个严重的后果——他把自己的饭碗砸掉了。得知此事后,夏衍对他肃然起敬。聂耳的入党仪式就是在夏衍的临时住所——那个又闷又热的亭子间里进行的。夏衍读一句入党誓词,聂耳举着拳头跟一句。仪式结束后,聂耳已是热泪盈眶,他一把握住夏衍的手说:“沈同志(夏衍原名沈乃熙),就让我多为党做点工作吧!说吧,叫我干什么!”
当时,夏衍握着他的手久久没有松开,他说:“你不是一再说,中国太需要《马赛曲》那样的音乐作品了,我们大家都在等着你谱写中国的《马赛曲》啊!”
就在那一瞬间,夏衍感到聂耳抓着自己的手重重地顿了一下。他看到年轻的聂耳眼睛变得很亮很亮。
过了年,聂耳加入了百代唱片公司。那时,夏衍的老朋友田汉正在写《风云儿女》的电影剧本,写一对“九一八”后流落上海的知识青年,在上海见到了达官贵人种种的醉生梦死后,两人终于下决心回东北去参加义勇军,奔向抗日前线的故事。
在卡德路边的那排法国梧桐树下,夏衍和田汉商量着《风云儿女》里的一个又一个细节。两人还说,电影里还应该有一首插曲叫作《义勇军进行曲》,电影里要多次出现,至少重复两次……由于那时夏衍正在写《赛金花》,一时停不下来,《风云儿女》就由田汉执笔来写。
那些日子,风声更紧了,国民党正按着他们的黑名单一个一个地抓人。田汉抛头露面的事干得比夏衍还多,夏衍劝田汉换一个住的地方。田汉说:“顾不上了,这几天脑子里只有《风云儿女>,等忙完这个本子再说。”
那几天,聂耳也常常来,夏衍跟他说起田汉正在写《风云儿女》,还说起里面有首叫《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听到这个消息,聂耳的眼睛亮了,一再说,歌词出来后,马上交给他,由他来谱曲。夏衍点点头,说这件事非你莫属。
望着神采飞扬的聂耳,夏衍忧心忡忡地把他从国民黨内线那里得到的一个消息告诉聂耳:他的共产党身份已经泄露出去,他顶风而进的态度,让国民党工部局的大员火冒三丈,他们已经将他列入了黑名单,很可能就要对他下毒手。他让聂耳想办法避一避。
果然,三天后,夏衍得到一个消息:就在前一天晚上,田汉被国民党抓起来了!
当天傍晚,夏衍打扮成一个乡下人,到了田汉租住处,见到了田汉的房东大妈。那位房东大妈拿出了一叠纸,说这是昨天最紧急的时刻,田汉交给她的。夏衍粗粗一看,田汉果然是快笔,《风云儿女》的初稿他几乎写完了。可他又仔细地找了一遍,里面竟然没有《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他知道田汉的写作习惯有需要雕琢的地方,他往往会先放一放。这样看来,《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他也许还没有来得及写。他想了想,交给房东大妈两块银圆,托她明天买点吃食,到龙华监狱去探监看看田汉,他说田汉很有可能还会有东西让她带出来。大妈收下钱,满口答应了。
三天后,夏衍再去时,那位房东大妈递给夏衍一张皱巴巴、脏兮兮的香烟壳纸。她说,她带进去了一小瓶烧酒和一小包猪头肉。当着她的面,田汉就狼吞虎咽地吃完了猪头肉,吃完就用一个香烟壳来擦手,擦完了把那个纸团随手一扔扔在大妈脚边。趁狱警不注意,大妈捡起那个纸团。
夏衍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香烟壳纸,天啊,就写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多么熟悉的笔迹!看得出来,这是狱中的战友在怒火中烧时的激愤之作!这是田汉在阴暗的监狱里的呐喊!这是他对反动派最强烈的控诉!
当天傍晚,夏衍就把这只香烟壳交给了聂耳。本来,聂耳是来向他辞行的,他要去日本避一避。聂耳含着热泪接过那只香烟壳,说他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谱好再去日本。夏衍说,也许是田汉写的时候过于匆忙,歌词中那句“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总觉得不太顺,谱曲时文字上可以改动……
两天后,在送聂耳登船去日本的码头上,夏衍收到了谱成的《义勇军进行曲》。又过了几天,夏衍收到聂耳从日本寄回的一封挂号信。信里,是他誊写得工工整整的《义勇军进行曲》定稿。在信中,聂耳说,这些日子,无论是在去日本的轮船上还是到日本后的每时每刻,他的脑子里总响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他觉得自己已经是一名义勇军的战士了……还有,那句不太顺的文字,他改成了“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以后要是还能见到田汉老师,请一定代为向他解释一下。另外,如果有稿费,就用这笔稿费代交党费……
可惜,这封信竟成了永诀。1935年7月17日,年仅23岁的聂耳在日本藤泽市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当然,也有说他是被鲨鱼吃掉的,也有说他是被日本特务杀害的。
《义勇军进行曲》在银幕上首次响起时,聂耳已经听不见了。但这支歌作为民族革命的号角响彻了中华大地,还享誉全球。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英、美、印等许多国家电台经常播放此歌。战争结束前夕,美国国务院还批准将其列入《盟军胜利凯旋之歌》中。
新中国成立前夕征集国歌时,在协商座谈会上,马叙伦等主张暂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徐悲鸿、郭沫若等许多委员表示赞成,并在新的政协会上一致通过。于是,1949年的开国大典和此后每年的国庆节,聂耳谱出的乐章都雄壮地奏响,这足以告慰亡逝于异国的英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