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德:党徽和红马甲是最“硬核”的防洪堤

2020-09-01张雪军苏锐

杭州 2020年13期
关键词:新安江红马甲硬核

张雪军 苏锐

入梅以来,新安江上游遭受多轮强降雨,新安江水库水位持续上涨。7月7日上午10时,新安江大坝开始泄洪,23个小时内从开3孔到5孔、7孔,再到史无前例的9孔全开。面对巨大防汛压力,全市1.1万名党员干部不眠不休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用党徽和红马甲筑起了最“硬核”的防洪堤。作为本次泄洪最前线,建德市经受住了9孔泄洪的最强烈冲击,承受住了最严峻的防汛考验,打赢了梅汛防御攻坚战。

洪水面前 党组织是最坚强的堡垒

面对历史性洪水,建德市委市政府靠前指挥、一线作战,基层党组织火速集结,筑起一个个冲不垮的红色堡垒。

“堤坝万一冲垮,将影响到全市的饮水,必须马上抢修。”7月8日,关系建德市30万人饮水安全的自来水厂出现险情。建德市水务公司支部迅速成立应急突击队,应急队员绑着安全绳顶着一波又一波冲上堤坝的洪水,在前后100余人次的努力下护住了水厂,保证了全市的饮水安全。

危难中冲在最前线的是党组织,面对严峻的汛情,建德市迅速构建市镇村三级防汛工作体系,第一时间向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发出了共同打赢防汛攻坚战的倡议,各级党组织进入战时状态。

“百合园小区存在山体滑坡的风险,急需20名志愿者现场守护。”7月9日晚上10时,一条“红色召集令”发布在机关党建群中。“我可以参加,算我一个……”不到半小时,志愿队在点位上集结完毕。组织快、响应快、行动快,基层党组织彰显出强大的动员力。

“人员全部撤出,终于安心了。”新安江街道组织员刘玉宏放下了心中大石。因持续强降雨,位于低洼地带的近江花园小区形成内涝,好几栋楼成了雨中“孤岛”。由街道干部、社区干部、武警、民兵、民安救援队组成的80余人的应急救援队立即展开救援,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分头行动。街道、社区干部逐户走访、逐户喊话,武警、民兵涉水牵引皮划艇、转移物资。数不清喊了多少次话,记不清往返了多少趟,经过3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将小区166户、356人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连日来,党员干部发扬“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的精神,组建专项工作组,开展拉网式排查行动,先后转移群众10027人,将泄洪的经济损失和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热腾腾的白米饭,刚出锅的红烧肉……7月9日傍晚,暂住在新桥宾馆512房间的童锦标老人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了晚饭:“味道不错,不比老伴烧得差。”老人竖起了大拇指。新桥宾馆安置点安置居民100余人,老年人约占一半。在社区党组织和志愿者的精心照顾下,大家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纷纷感慨:“远远看到飘扬的党旗,看到红马甲忙碌的身影,我们就安心了。”

冲锋在前 干部是最英勇的战士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第一时间奔赴抗洪一线,始终挺立在防汛抢险最前线,充分发挥顶梁柱、主力军的作用。

“9个小时,他们终于挡住了洪水!”7月7日接到9孔泄洪通知后,下涯镇240名党员干部连夜抢筑防洪堤坝,抽排倒灌水,安排村民及时撤离。经过9小时连续作业,抢筑小队搬运沙袋12000余个,筑起了一条高0.5米、长近900米的抗洪长堤,保障了沿江100余户、600余亩农田的安全。

“你们都放心,贵重的东西我们和村干部一定会转移保管好。”得知有转移的村民因担心家中财物丢失,偷偷返回村里,下涯镇党委副书记吴峰立即赶去劝阻。对照下涯村200多人的转移名单,吴峰挨家挨户检查,确保危险地带不留一人。

不論是抢筑堤坝、查看河道水位,还是转移群众、保障财产安全,干部都始终冲在第一线。尤其当洪水遇上高考,这不仅是对莘莘学子的一次考验,也是给道路交管部门的一份考题。

7月8日,320国道新安江中学路段积水1米多深,最深处达1.5米,通往桥南方向地面道路全线中断,新安江中学路段暂时封闭。建德市交通运输部门连夜组织人员,在省武警指战员的鼎力支援下,经过近20个小时的抢修,恢复部分车辆双幅双向通行,保证了全市2763名高考生准时参考。

面对汛情难题,沿江区域防汛压力大,需要看守点位多。为了解决防汛力量不平衡的问题,建德市委组织部制定了防汛协调机制,全市域统筹党员干部力量,根据泄洪形势选派1680名机关党员干部奔赴压力最大的防汛点,推动力量下沉,更在防汛一线锤炼了干部。

7月7日下午,新安江水库7孔泄洪后,沿岸的罗桐花园等宾馆酒店告急,大水已经淹到2楼的餐厅和客房。正在培训的建德市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学员们迅速加入防汛队伍,帮助酒店转移物资,一直坚持到下令撤离的最后一刻。7月8日,新安江水库开启9孔泄洪,学员们在江滨路沿线组成人墙,对靠近江面聚集围观的群众进行疏散劝导,保障沿岸泄洪安全有序。学员蒋卫涛表示:“大家坚持人民至上,不到最后一刻不言放弃,这是一堂最生动的党课。”

急难险重 党员是最可爱的人

危急关头,党员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的力量,迅速组建志愿服务团队,为一线防汛提供“硬核”支撑。

“千鹤妇女精神”的发源地梅城镇千鹤村防洪压力空前巨大,千鹤女民兵连不畏艰险,挺身而出,贡献了抗洪抢险的“她力量”。她们提着扩音喇叭,身穿反光背心,沿线巡查劝诫;她们扛来水泵,拎起水桶,将积涝排进水渠;她们穿上雨鞋,拿起工具,将淤堵的沟渠一一疏通。连绵的大雨下个不停,女民兵们却干得热火朝天。“哪里有险情,我们就要坚守在哪里。”千鹤女民兵王丽娜坚定地说道。

“快,南峰村发生路边坡崩塌,党员先跟我上!”梅城镇南峰村书记向值守人员发出动员令。大家拿上饼干、面包、饮用水等必需品,奔赴险情点,经过2个小时的处理,终于使路面恢复正常通车。

江水退去,面对狼藉的受灾现场,全市的党员纷纷加入重建家园的队伍中。各乡镇街道自发组织了数十支志愿服务团队,从受灾点的安民服务,到社区居民走访;从道路积水排查,到交通险情排除;从清理绿道淤泥垃圾,到田间抢种插秧……党员志愿者活跃在第一线,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7月12日下午,一场“万人大清扫”行动,“抢回了”最美新安江。建德市四套班子成员穿上红马甲,加入志愿者队伍,带头清理新安江沿线的泥沙、垃圾。截至目前,共有1万余名志愿者参与灾后重建,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总服务时长达15万小时。初步统计,泄洪导致经济损失达7.2亿元,目前灾后恢复工作正稳步推进。

防汛抗洪以来,志愿者们冲锋在前,连续作战,用真情温暖人,用行动感召人,与党员干部在风雨中构筑起一道冲不垮的“铁堤”。

7月13日洪水退去,一道横跨在湛蓝的新安江上的彩虹,在微信朋友圈中刷屏。“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党员干部在汛情大战大考中用实际行动,守护住了家园,践行了初心使命。

作者单位:建德市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新安江红马甲硬核
最硬核“创新之城”在疫情应对中彰显定力与温度
红色之心
这都是什么硬核老师啊
“硬核”时代下的人性
新安江
“硬核”火遍网络,意味着什么?
“红马甲”在行动
浙江省数学高考考法剖析
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促进新安江水环境生态平衡
新安江流域茶园农业面源污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