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辣椒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2020-09-01张爱民
|摘要|辣椒是中国设施蔬菜的主要品类之一,分布于各大蔬菜种植区。设施栽培为辣椒生长带来适宜环境条件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弊端,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病虫害发生愈发复杂和严重。本文总结了设施辣椒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措施,以期为设施辣椒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据报道,2017年中国设施蔬菜面积已达5900万亩(393.3万hm2)[1],主要设施类型包括日光温室、大中塑料棚和防雨遮阳棚等,主要分布于黄淮海与环渤海地区、长江流域和陕甘宁蒙等半干旱地区[2]。目前,蔬菜产业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随着产业化经营和流通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蔬菜供应从改善淡季蔬菜供不应求的状况向保证新鲜蔬菜全年供应发展[1],蔬菜生产从反季节栽培向周年生产发展。
中国设施蔬菜主要有番茄、黃瓜、茄子、辣椒和白菜等,其中设施辣椒栽培面积约852.2万亩(56.8万hm2),占辣椒总栽培面积的26.6%[1],分布于国内各大蔬菜种植区。采用设施栽培可避免低温、高温暴雨、强光照射等逆境,为蔬菜生长提供适宜的气象环境,但同时也存在某些弊端,如冬春季设施中往往出现低温高湿、光照不足的状况,设施栽培辣椒的周年生产使得连作障碍严重,造成病害易发、多发、重发。设施辣椒生产中病害种类多而杂,如何正确区分并做好防治是影响辣椒产量和品质的重中之重。本文总结了设施辣椒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识别要点及防治方法,以期为辣椒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主要土传病害
连作是导致设施蔬菜发生土传病害的主要原因,另外化肥、农药过量施用破坏土壤物理结构和微生物区系,植株病残体未及时清理,造成病原菌累积等也是造成设施内土传病害蔓延加重的重要原因[3]。
通常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控:①土壤消毒,可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如高温闷棚、药剂熏蒸等;②轮作倒茬,与非茄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③选用抗病品种,在某种病害多发的地块,尽量选用抗相应病害的辣椒品种;④生物防治:增施有机肥的同时可配合使用有益微生物菌剂,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⑤清洁田园,及时清理田间病残株。另外,应注意温室内温度、湿度调节,生产过程中若发生病害,应对症下药,精准施药,确保防治效果。
辣椒疫病
◆症状
该病是由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卵菌病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根、茎、叶和果实各部位都可染病,以成株期现蕾至青果成熟前后根、茎和果实最易受害(图1)。成株期茎基部发病,病斑呈褐色长形,可围茎一周,病斑交界明显,病斑稍凹陷或稍缢缩,后引起整株枯萎死亡。茎多在近地面及分叉处发病,初呈暗绿色水渍状病斑,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白色稀疏霉层,后缢缩渐变为黑褐色,并引起病部以上茎叶枯萎死亡(图1c)。果实发病,多从果蒂部或果尖开始,呈暗绿色水渍状病斑,湿度大时,病果表面密生白色霉状物(图1a、图1b),病果脱落或失水干燥成暗绿色僵果挂在枝上[4]。
◆主要防治药剂
病害发生初期可选用8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000~5000倍液、50%氟啶胺悬浮剂1500倍液、10%氰霜唑悬浮剂2000倍液、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 500~1000倍液等灌根或喷雾处理,病害发生于根部时建议采用灌根处理。
根腐病
◆症状
该病是由蚀脉镰孢(Fusarium vasinfectum)引起的辣椒真菌病害。植株发病初期白天萎蔫,晚上逐渐恢复,反复多日后枯死。病株的根及根茎部皮层呈浅褐色腐烂,易剥离。苗期发病,主根部呈褐色或黑色,幼苗萎蔫而死(图2a);成株期发病,起初病株白天枝叶萎蔫,傍晚至清晨恢复,反复多日后整株枯死,地下部根变黑或变褐色腐烂,根毛和根的表皮脱落(图2b、图2c)。遇昼暖夜凉天气,大水漫灌或浇水次数过多,偏施氮肥,土壤粘黏,遇高温高湿等气候条件有利于发病[4]。
◆主要防治药剂
发病初期可用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混杀硫胶悬剂500倍液灌根。
根结线虫病
◆症状特点
该病是由植物病原线虫根结线虫(Meloidogyne)引起的根部病害。尤其以侧根和须根最易受害,发病初期,地上部表现为发育不良、叶片黄化、植株矮小,结果较少且小,产量低,果实品质差;干旱时,感病植株易萎蔫,最终枯死。重病株拔起后用清水冲洗,可发现植株侧根及须根上长出许多形态不规则的成串的瘤状物或整个根肿大。剖开根结或肿大根体,在显微镜下可见病部组织有许多线形乳白色或淡黄色雄成虫,在病部组织里埋生许多鸭梨形的极小的乳白色雌虫虫体。一般在根瘤或根结上常产生稀疏细小的新根,之后新根又被感染,形成根结肿瘤[5]。
◆主要防治药剂
使用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10%阿维菌素·噻唑
膦水乳剂437.5~500 mL/667 m2灌根或10%噻唑磷颗粒剂1500~2000 g/667 m2撒施。
枯萎病
◆症状
由尖镰孢菌辣椒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f.sp.vasinfectum)引起的真菌病害。发病初期茎基部皮层出现水浸状腐烂,叶片迅速凋萎并脱落;有时症状只一侧发展,后期全株枯死(图4a)。根系发病呈水浸状软腐,皮层极易剥落(图4b),木质部暗褐色。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或蓝绿色霉状物[4]。
◆主要防治药剂
56%甲硫·噁霉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1000亿cfu/g
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00~300 g/667 m2或10亿 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00~1000 g/667 m2灌根。
菌核病
◆症状特点
该病是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引起的真菌病害。苗期发病在茎基部呈水渍状病斑,以后病斑变浅褐色,环绕茎一周,湿度大时病部易腐烂,无臭味,干燥条件下病部呈灰白色,病苗立枯而死。成株期主要发生在主茎或侧枝的分杈处,病斑环绕分杈处,表皮呈灰、白色,从发病分衩处向上的叶片青萎,剥开分杈处,内部往往有鼠粪状的小菌核。果实染病,往往从脐部开始呈水渍状湿腐,逐步向果蒂扩展至整果腐烂,湿度大时果表长出白色菌丝团,之后形成黑色菌核(图11)[3]。
◆主要防治药剂
50%多菌灵·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或者35%多菌灵磺酸盐600倍喷雾;病茎腐烂的,可以用小刀刮除腐烂物,然后将扑海因或者菌核净200倍涂抹在病部,同时结合喷雾防治。
主要虫害
蓟马
◆危害特征
辣椒上常见蓟马种类包括西花蓟马、花蓟马、黄蓟马和烟蓟马等,其中西花蓟馬和花蓟马危害最重,是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害虫,以成虫和幼虫锉吸新叶、花和幼果[7-8]。苗期危害常造成叶片皱缩、粗糙,受害点(面)斑枯(图12a);花期危害能引起花蕾脱落(图12b);坐果期危害能造成幼果老化、僵硬、果柄黄化。多发生于干旱条件下,某些年份雨水较少时,露地栽培一般于6月上旬初现,7~9月大量发现。设施栽培则全年可见。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大棚春椒栽培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越冬虫源;大棚秋延椒栽培要远离棉田等寄主田。
药剂防治 药剂可选用30%吡虫啉微乳剂5000倍液、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根据蓟马的活动规律,用药时间最好选在晴天9:00之前或16:00之后。
蚜虫
◆危害特征
辣椒上常见蚜虫种类包括桃蚜、棉蚜、萝卜蚜等,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叶片和嫩茎上危害(图13),取食辣椒植株体内的汁液,造成叶片枯黄或卷缩变形,同时还可传播多种病毒,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蚜害本身[9]。
◆防治方法
①清除田周围蚜虫的越冬寄主;②用银灰色薄膜覆盖;③黄板诱杀:可利用昆虫的趋黄特性,设置黄板诱集蚜虫,集中捕杀;④药剂防治:可用2.5%功夫乳油2000倍液、40%氰戊菊酯3000倍液。
茶黄螨
◆危害特征
茶黄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 (Banks)],以成螨、幼螨集中在辣椒幼芽、嫩叶、花、幼果等幼嫩部位刺吸汁液为害。叶片被害后叶背呈油渍状,渐变黄褐色,叶背向下弯曲[10],幼茎变黄褐色,受害严重的植株矮小丛枝,落花落果,形成秃尖,果柄及果尖变黄褐色,失去光泽,果实生长停滞,僵化变硬(图14)。其生长繁殖的适温为16~23℃,相对湿度为80%~90%,高温抑制繁殖,大雨能降低虫口数量。
◆防治方法
茶黄螨不属于昆虫类,为螨类有害生物。因此,使用一般杀虫剂难以奏效,而应采用专门的杀螨剂。常用防治方法包括:①减少虫源,遇有茶黄螨危害植株应及时拔除,收获结束应清除病残体及田间杂草;②药剂防治,可选用1.2%阿维·氯氰乳油2500~3500倍液、20%螺螨酯乳油2500~3000倍液、0.2%苦参碱水剂300~400倍液或43%联苯肼酯悬浮剂750~1000倍液喷雾防治。应注意与病毒病为害症状相区别。
粉虱
◆危害特征
粉虱主要有烟粉虱和白粉虱,在保护地可周年危害。粉虱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被害植株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死亡;分泌大量蜜露,污染叶片和果实导致煤污病的发生,造成减产并降低蔬菜商品价值。粉虱亦可传播病毒病,尤其是烟粉虱,可传播70多种病毒[11]。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 ①洗衣粉:洗衣粉对害虫具有强烈的触杀作用,洗衣粉溶液可以缓解白粉虱体表的蜡质层,并渗入虫体内,堵塞害虫体表气孔,使其窒息死亡,用量为600~800倍。②黄板诱杀:根据温室白粉虱成虫具有强烈趋黄性的特性,可用黄色纸板涂上粘油、凡士林油或其他粘着物,虫飞起时即被粘住,这种方法防治成虫效果很好。
化学防治 ①熏蒸烟雾法:当棚室内白粉虱发生较重时,每667 m2用10%异丙威烟剂0.5 kg,于傍晚收工前将保护地密闭点燃熏烟,到第二天早通风揭棚。可有效杀灭成虫。②喷雾法:三氟氯氰菊酯(阿力克)1000~1500倍
液、1.8%阿维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等均有效。
斑潜蝇
◆危害特征
主要有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和三叶斑潜蝇,在我国发生比较普遍的是美洲斑潜蝇。其成虫、幼虫均可为害,雌成虫飞翔把植物叶片刺伤,进行取食和产卵,幼虫潜入叶片和叶柄为害,产生不规则蛇形白色虫道,叶绿素遭到破坏,光合作用降低,叶片功能减少或丧失。虫体的活动还会传播病毒,植物受害严重时,叶片会枯黄脱落,甚至整株死亡[12]。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清洁田园,将拔除的为害严重植株、摘除的有虫叶片及残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收获后彻底清理田园,消除虫源。
诱杀成虫 利用成虫的趋黄性,使用均匀涂上机油等黏着物的黄板诱杀成虫,黄板悬挂在植物顶部。
参考文献
[1] 农资与市场.5900万亩,看我国设施蔬菜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EB/OL].https://www.sohu.com/a/219359539_
658625,2018-01-27.
[2] 董静,赵志伟,梁斌,等.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J].中国园艺文摘,2017(1):75-77.
[3] 李晓霞.保护地辣椒主要病害及其防治[J].中国果菜,2011(5):25.
[4] 大棚.高清辣椒图谱,一眼就能辨认辣椒各种病害![EB/OL].https://www.sohu.com/a/338697509_120064990,
2019-09-04.
[5] 路雪君.湖南蔬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及抗南方根结线虫番茄品种的筛选[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1.
[6] 张萍,陈世静,陈士亮.蔬菜土传病害的成因及防治方法探讨[J].上海蔬菜,2019(6):60-61.
[7] 谢永辉,张宏瑞,刘佳,等.传毒蓟马种类研究进展(缨翅目,蓟马科)[J].应用昆虫学报,2013,50(6):1726-1736.
[8] 蒋兴川,李志华,曹志勇,等.蔬菜花期蓟马的种群动态与空间分布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3,50(6):1628-1636.
[9] 罗素兰,张圣经,长孙东亭.辣椒蚜虫种类的调查[J].生物学杂志,2003,20(1):22-24.
[10] 贺桂英,罗桢彬,乔智军.日光温室辣椒病毒病和茶黄螨区分与防治[J].西北园艺(综合),2019(3):53-54.
[11] 李增丽.沈阳地区设施蔬菜害虫和天敌种类调查及粉虱防治技术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9.
[12] 沈莉.设施辣椒斑潜蝇防治措施[J].云南农业科技,
2013(2):50.
*项目支持: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项目“辣椒主要病害检测技术的建立及药剂筛选”(所创新[2018]11)。
作者简介:张爱民(1984-),女,山东临清人,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辣椒病害防治。
[引用信息]张爱民.设施辣椒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16):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