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高校学科教学(生物)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分析
——以12所高校为例
2020-09-01黄丹丹陆嘉惠
黄丹丹,陆嘉惠
(石河子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逐渐受到大家关注。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学习阶段进行课题研究和实践的总结性成果,既能反映学生对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检测他们的研究和实践能力[1],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直接体现。而选题是撰写学位论文的首要环节,它决定着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以及研究过程的难易程度[2]。
我国学科教学(生物)专业是教育硕士的一个分支,从1998 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学生,2001年该专业停招一年[3],到 2019 年共招收了21批教育硕士研究生。学科教学(生物)专业旨在为我国中小学生物和科学教学培养一大批高层次人才。该专业自开设以来,培养规模逐渐扩大,培养类型逐渐多样,毕业论文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为了解生物教育硕士的研究热点问题及研究空白,使本专业的教育硕士在论文写作时把握主流方向,避免重复研究,因此对学位论文的选题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二、研究样本与方法
(一)研究样本的确定
本文选取CNKI“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作为检索数据来源,检索年度选择 2010-2019年,检索主题为“学科教学(生物)”,选定“硕士学位论文”选项。由于数据库中本专业的论文较多,同时考虑到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差异性,最终确定检索范围为具有代表性的12所高校,这些高校的学位论文选题基本囊括教育硕士的所有研究领域。经筛选后,最终选取732篇学科教学(生物)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作为研究样本,样本选取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10—2019年12所高校学科教学(生物)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数量分布表
(二)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方法收集学科教学(生物)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采用文献计量法、统计分析法,对论文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学位论文选题的特点。
三、学科教学(生物)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分析
(一)选题概况
从中国知网中搜索到的近十年12所院校732篇学科教学(生物)学位论文年度数量分布如表2所示,从2010年到2019年该专业学位论文数量有所增加,但每年所选样本数量基本均匀。
表2 2010-2019年学科教学(生物)学位论文年度数量分布
(二)研究领域分析
为了对研究领域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将论文题目的关键词进行分类统计,以了解学科教学(生物)硕士选题的热点问题及研究不足之处。本文将732篇学位论文建立Excel文档,分析论文题目并进行归类,每一个选题只归为一个研究领域。 依据此研究方法,可以将样本论文分为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评价、实验教学、学生研究、生物教师、多媒体使用、教学设计、新课标、教材研究、情感培养、生物科学史、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试题分析、课程建设、理论应用研究、概念教学等17类,统计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2010-2019年学科教学(生物)学位论文研究领域分布表
从表3中可以看出学科教学(生物)学位论文选题涉及领域广泛,根据其研究领域又可将其分为教学类、课程类、教师类和学生类四大类。教学类主要包括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模式、情感培养、教学设计、实验教学、多媒体使用、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概念教学、生物科学史、教学评价、理论应用研究等;课程类包括教材研究、新课改、课程建设、试题分析等;由于教师类和学生类的研究较少,则其研究领域分别是生物教师和学生研究。经统计分析,四大类选题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教学类选题最多,其次是课程类,再次是教师类,最后是学生类。
图 四大类论文选题构成及分布情况图
1.教学类选题分析
在所选样本中,教学类选题占了绝大多数,占总样本的78.28%,这与教育硕士在未来基本从事教师行业有关,教学问题是新入职教师的首要关注点。其中有关教学策略和方法(105篇,占14.34%)的研究最多,对一位教师而言,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对教学效果起着重要影响。主要研究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有合作学习、分层教学、模型的应用、问题导向学习、学案教学、探究式教学等,近几年一直是研究热点,每年都有相关研究。教学模式的研究(100篇,占13.66%)在该类研究中位居第二,教学虽没有定式,但有一定的模式可以参照,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有5E教学模式、先学后教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ARCS教学模式等。教学设计是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进行课标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学生分析等,要上好一堂课,离不开全面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83篇,占11.34%)也在教学类研究中位居前三,主要是针对中学生物学的某一教学模块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或者基于某种教育思想进行教学设计。
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问题。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关注和培养学生的情感(80篇,占10.93%)也成为一大研究热点。如在教学过程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营养健康教育、人文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且在2017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生物核心素养后,相关研究也在逐渐增多。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的一些知识需要实验来检验和探究。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实验教学(65篇,占8.88%)研究也是重要的研究领域。由于经济较落后的学校基础设施差,教师专业性程度不高,导致实验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关于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的文章居多,除此还有多媒体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育行业发生革新,多媒体逐渐被应用到教学中,有关多媒体使用(50篇,占6.83%)的研究在逐年增加,从最初PPT的使用到目前逐渐兴起的微课、微视频、电子白板、翻转课堂的研究。概念图和思维导图(22篇,占3.01%)可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关于其相关研究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或者复习课中的应用。生物学中存在较多生物概念,有些比较抽象难懂或相似度较高,学生难以理解和区分,因此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概念教学(20篇,占2.73%)的研究。除此之外,教学类研究还有生命科学史(18篇,占2.46%)、教学评价(17篇,占2.32%)、理论应用(13篇,占2.78%)等问题研究。
2.课程类选题分析
课程类选题占总样本的12.43%,位于教学类选题之后,但两者相差悬殊。在课程类选题之中,有关教材的研究(51篇,6.97%)占比最高。教材研究主要针对教材对比,如新旧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中美教材、中英教材等的比较研究,通过比较发现不同教材的差异,并借鉴其他教材的优势,可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其次还有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衔接等问题。课程类第二大选题是关于新课改(15篇,占2.05%)背景下的研究,包括新课改带来的变化,如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或者针对新课改要求提出应对措施,以便更快适应和接纳新的变化。课程建设研究也是课程类研究的主要部分,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因地制宜地开发当地教学资源、课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最后一类是试题分析(10篇,1.37%)的研究,如试题的命制、高考试题的分析研究、试题考查内容的分析等。
3.教师类选题分析
关于教师的研究相对较少,占总样本的6.42%,对此未做细致划分,且将对师范生的研究也归为此类。关于教师研究包括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行为与心理两大类。教师专业发展如专业知识的储备问题、知识结构调查研究、专业能力调查研究等;教师行为与心理的研究包括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研究、新教师入职适应性调查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等。关于教师的相关研究较少可能与此类研究的研究对象较少、研究过程的可操作性较低有关。
4.学生类选题分析
关于学生的选题研究是四大类研究内容中最少的研究领域,仅占总样本的2.87%。学生类选题可分为两大类:认知行为与心理,学习状况调查。关于学生类选题如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专业术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研究》和《高中生命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生物学图表和文字信息转换能力的研究》是关于学生在生物学学习中能力的研究,除此还有关于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研究,如《提高山区初中生学习生物兴趣的研究——以来宾市忻城县为例》。由于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研究过程较复杂,对研究者的要求较高,因此关于学生类的选题较少。
(三)研究学段分析
为了解学科教学(生物)学位论文在不同学段的选题情况,对论文选题内容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三个学段:初中、高中和高校,为避免分类产生歧义,对初高中的教学内容衔接问题纳入高中学段,则各学段分布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2010-2019年学科教学(生物)学位论文研究学段分布表
由表4可看出,学科教学(生物)学位论文选题所关注最多的是高中学段,共有468篇,占总样本量的63.94%,其次是初中学段,共有244篇,占总样本量的33.33%,与这两个学段相比,关于高校的研究少之又少,仅有20篇,占总样本量的2.73%。论文选题主要集中于中学阶段,这与我国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有直接关系,而且教育硕士利用到中学实习的机会,经常以实习中学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对中学学段的研究较高。在对中学学段的研究中,高中明显多于初中,这可能与教育硕士实习以及未来工作的学段意向有关。但高校阶段作为培养优秀生物教师的关键学段,对于此领域的研究仍有待加强。
四、学位论文选题特点
(一)选题领域广泛,但相似性选题较多
统计分析发现,论文选题领域广泛,涉及教育的各个部分,这体现了教育硕士视野广阔,能够及时把握我国学科教学(生物)发展的动向,发现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从选题方向来看,研究内容包括教学类、课程类、教师类和学生类。教学类主要是关于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翻转课堂、思维导图、微课等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研究也在逐年增加。课程类主要研究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变化等,近年来,随着课程标准的不断更新,新课改的研究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渐成为研究趋势。对于教师和学生的研究主要是知识和能力的研究,因此足见选题领域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虽然选题领域广泛,但从选题内容数量统计来看,相似性选题较多。学位论文选题主要集中在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等领域的教学类上,732篇论文中有573篇是教学类选题,占总样本的78.28%。在教学类选题中,相似性选题较多,如仅与探究式教学相关的选题就有16篇,其次关于有效提问、分层教学、案例教学、合作学习以及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应用的研究也相对较多。比较发现,这些相似性选题的区别较小,多是关于某一教学方式的探索和应用研究,且研究路线和结果存在较大相似性。这也反映出部分生物教育硕士研究视野不够广阔、思路不够开阔、创新性不足,从而导致相似性选题较多。
(二)紧随我国教育改革方向,体现新课程理念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2003年颁布《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生物课程改革随之进行,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高校在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中不断渗透新课程理念,因此在部分选题中都是基于新课改、新课程、新课标背景下的相关研究,在732篇论文选题中就有15篇基于此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研究,而且研究内容也与课标中的课程基本理念相关,如生物科学素养、探究性教学、生活化教学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2011年颁布《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其课程基本理念也注重对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与探究性学习的培养,所以初中学段关于生物科学素养以及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一直成为选题热点。课程改革一直在进行,为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的特点,2017年颁布《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则在2018和2019年的高中生物选题中关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培养的研究相继出现,这些都反映了我国生物教育硕士对我国课程改革的敏感性以及前沿性,能够与时俱进,紧扣时代脉搏[4],使教育研究能解决实际问题。由于数据库收录文献具有延时性,在所选的样本中基于2018年《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研究几乎没有,但可预测关于其相关选题将会逐渐增多。
(三)各高校选题整体相似,但又各具特色
对所选取的12所高校的论文选题分析,每所高校都涉及教学类、课程类,教师类和学生类四大类研究,且关于教学类研究数量最多。但每所高校的研究选题中有存在不同之处,如山东师范大学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领域的研究较多;华东师范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院校,与其他学校的研究不同之处在于对免费师范生的调查研究;陕西师范大学近十年关于教材的研究居多;东北师范大学是12所高校中关于教师类选题最多的。而且高校选题也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如四川师范大学地处四川成都,是多民族聚居地,则其选题有关于多民族班级的教育研究问题;又如新疆师范大学地处新疆,民族聚居地使用维语的人数较多,则存在多个选题是关于双语教学的。这些选题都具有院校和地方特色。因此各高校应该在把握选题总体走向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培养特色和地理优势,极大地保留和发挥自己的特色,不断丰富选题内容。
(四)选题局限于国内教育研究,国外教育研究较少
从对学科教学(生物)教育硕士选题研究发现,选题主要是针对国内教育研究,在732篇论文中仅有21篇是关于国外教育研究的,而且仅限于对教材的比较研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对我国教育发展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教育质量有了很大改善,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吸取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经验,学习国外教育理念,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培养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导致国外教育研究不足的原因可能是教育硕士的外语水平不够或导师的指导力度不足,教育硕士缺乏对国外教育研究的信心和能力。要整体推进我国生物学课程的优质发展,对国外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五、提高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质量的举措
(一)学生层面
作为学位论文的创作者,教育硕士自身是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性因素[5]。首先,应该端正教育硕士对论文选题的态度,重视学位论文的选题,选题时不仅要考虑论文研究是否易完成,还要考虑论文是否具有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其次,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如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研究方法等是开展教育研究工作的基础,是进行教学实践的有力理论支撑。再次,多关注与该学科领域相关的动态新闻和文章,及时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动向,并且多参加与该学科有关的实践活动,如生物教学技能大赛、生物学年会、研讨会等,提升自我实践经验。
(二)导师层面
硕士学位论文从选题到完成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导师的专业水平和指导能力也是影响论文选题质量的因素之一。首先,导师自身应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及时了解该学科领域的研究前沿,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加强其理论基础和问题意识,为选题做好准备;其次,导师应加强对论文选题的指导过程,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共同完成选题的确定;同时校外导师也可为选题提供建议,校外导师一般都是中学优秀生物教师,他们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心得,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为敏感和熟悉,可以为硕士论文选题提供宝贵的建议。
(三)学校层面
首先,学校应制定全面的培养计划,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和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课程设置,对课程内容和结构的设置应合理有序,保证学生在选题前具备充分的理论基础;其次,校内多组织该学科领域的研讨会、交流会,让学生共同分享和交流理论和实践经验、新视角、新观点;最后,可以邀请本学科领域的带头人或者相关专家,为学生普及当前的发展前沿,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邀请国外学者,向学生介绍国外生物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增加学生对国外教育的了解,加强学生对国外生物教学研究的信心。总之,学校应为学生的选题奠定基础,同时多维度、多方式地为学生提供选题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