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角下“五结合”教育实习指导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华南师范大学砺儒实习工作坊为例

2020-09-01彭上观熊建文

高教论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工作坊实习生师范生

彭上观,赵 艺,熊建文

(华南师范大学 教务处,广东 广州 510631)

一、为何提出“五结合”教育实习指导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1]广东省“新师范”建设方案明也确提出“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2]。而高师院校培养的师范毕业生,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教育实习则是培养师范生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师范生发展教书育人实践性知识、练就教育教学能力、增强职业认同、养成良好师德师风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师范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如何有效保障教育实习质量,师范生培养各相关高校持续在探索的路上。

(一)教育实习混合编队模式已在国内高师院校广泛采用

1999年华南师大提出并实施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3],至今被众多学校采纳,已成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主流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150所师范院校采用混合编队实习模式,对大多数师范院校而言,改变了以往单科定点实习的模式,大体上形成了一个实习点由多个不同学科的实习生混合一起组成的格局。

(二)教育实习混合编队模式中学科教师指导不足问题凸显

由于高校扩招,大学派出的实习指导教师人数严重不足。带队教师更多的是从管理、沟通、协调等非学科层面进行管理与指导,难以深入到具体学科教学的指导,学科教学指导任务基本上是全权委托中小学校的教师。这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指导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对实习生形成系统、专业的指导;教育实习资源分散,实习平台不统一;缺少系统的实习过程性评价等。

(三)工作坊模式已在诸多领域得到有效应用

工作坊起源于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以培养工程设计与建筑设计人才为宗旨的包豪斯学院, 主要是指一种基于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方式[4]。在包豪斯学院,学生的身份是“学徒工”,“形式导师”教授理论性知识,“工作室师傅”教授技术类知识,由于实践环节需要在特定的场地进行,因此学生的日常实践操作空间工作坊,逐渐成为实践环节的核心,以此形成的实践模式被称为“工作坊教学”。坊的本意是场地,即学生日常实践的空间,以此形成的实践模式称为“工作坊教学”。工作坊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工作坊从人数上看是一个小群体;第二,活动领域为某个特定领域、项目或话题; 第三,活动内容为调查、研究、讨论、比较或实际活动等;第四,活动的目的为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直到解决问题。研究显示,它在提高专业能力、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强化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工作坊模式产生后,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建筑学、工业设计等专业领域也得到了推广[5]。由于工作坊模式的成功应用,有学者尝试将工作坊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师培训方面。如林志淼[6]等研究了工作坊式教师培训模式,黄建辉[7]等探讨了特级教师工作坊的建设等。

(四)“互联网+”技术手段已渗透到社会诸多方面

目前“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已经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诸多方面。但如何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借鉴工作坊的工作方式,突破时空的局限,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大学教师指导与中学教师指导一体、学生成长与教师成长一体的新模式,依托实习基地、网络研讨等平台,为切实提升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工作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何为“五结合”教育实习指导模式

本研究以华南师范大学砺儒实习工作坊为例,基于“互联网+”技术,将工作坊模式应用于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指导,采用自主研修、同伴互助、坊主引领与专家指导相融合的方式,依托“华南师大-中小学”协同发展联盟学校、网络研讨等,构建了线上指导与线下指导相结合、大学教师指导与中小学教师指导相结合、教师引领与同伴互助相结合、预设指导与问题驱动相结合、集中研讨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五结合”教育实习指导模式(见图1)。开发和整合教育实习的优秀资源,有效提升师范生教育实习的质量和水平。

图1 教育实习指导模式示意图

(一)线上指导与线下指导相结合

在当前教学科研任务均较重的情况下,大学教师往往无法全程实地跟随实习生进行现场指导。利用“互联网+工作坊”,能够突破时空界限,更加便于导师与实习生随时随地的交流互动。同时,实习学校的学科教师和班主任教师的面授指导,与工作坊辅导团队的线上指导互为补充,形成一个有效的混合式实习指导新模式。

(二)大学教师指导与中小学教师指导相结合

通过组建工作坊团队,以师范大学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为坊主,实习基地学校优秀一线骨干教师为副坊主构成的指导团队,实现了大学教师指导与中学教师指导的有效衔接,发挥合力,工作坊成为理论沟通实践的桥梁和纽带,为实习生提供知行合一的指导。

(三)教师引领与同伴互助相结合

以往的实习指导,我们更多是主张“将教兵”的方式,即教师指导实习生,而忽略了“兵教兵”的方式,即实习生之间的同伴互助。其实,同伴互助也是提高实习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同龄人的成功经验,实习生们会觉得可复制性更强,更容易得到实习生的青睐。统一的工作坊平台,为实习生之间更好地相互借鉴学习提供了契机,让教师的引领与实习生同伴互助融为一体。

(四)预设指导与问题驱动相结合

通过教师有组织有计划的预设指导,包括专题辅导,在线研讨、同步教研等,同时,也充分考虑学生实际需求,设立了“实习教学周记”“问题讨论区”栏目,让实习生及时分享实习过程中的经验体会、问题或建议。指导教师团队通过了解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及困惑,动态调整指导对象、指导内容、指导方式等。预设指导及以实习生的问题为驱动导向的生成指导,使得实习指导工作更有针对性。

(五)集中研讨与分散实习相结合

由于混合编队模式的一个实习学校的实习生由多个学科组成,而每个学科的学生又分散在不同的实习学校,一般每个学科在一个学校的人数约为2-3人。在这种情形下,工作坊远程集中研讨的优势就很明显,它能方便高效地将分散在不同实习学校某个学科的实习生集中起来,就学科特定问题进行专题辅导、在线研讨,同步教研、点对点的辅导等活动也能组织起来。

三、“五结合”教育实习指导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创建“互联网+实习工作坊”,汇聚分享优质实习资源

基于Moodle课程管理系统及“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创建“互联网+教育实习指导平台”即“砺儒实习工作坊”。该平台由三类子平台构成:第一类是学科课堂教学工作坊,含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课堂教学工作坊。分学科设置,不同学科的实习生参与相应学科工作坊的学习互动。第二类是班级管理工作坊,主要针对中小学校的班级管理、学生心理咨询、教育管理等方面设置的工作坊。第三类是综合指导工作坊,主要针对师范生教育教学通识能力设置,如教育研究、信息技术应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等。通过工作坊指导教师团队的远程指导和实习学校科任教师和班主任教师的面授指导,实现实习的线上指导与线下指导相结合(见图2)。

图2 互联网+工作坊实习指导示意图

(二)创新实习远程指导方式,突破时空限制提升效率

目前高师院校普遍采用的混合编队实习模式,是多个学科的实习生安排到同一个实习学校实习,每个学科大约为2-3人,同一个学科的实习生较为分散。通过“互联网+工作坊”的平台,以学科为单位,将分散在不同实习学校的实习生聚合在一起,让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得到及时分享,遇到问题或困难得到及时答疑解惑。辅导教师团队通过专题辅导、在线研讨、在线答疑、作业点评、周记点评、案例点评、同步教研等方式,解决了同一学科的实习生因为分散在不同实习学校而无法及时分享、交流的瓶颈,使实习生的集中研讨与分散实习相结合。

(三)组建实习指导教师团队,促进师生专业协同发展

每个工作坊由1名坊主、2-3名副坊主和40名左右实习生组成。其中,坊主为大学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担任,副坊主为在“华南师大—中小学”协同发展联盟聘请的优秀一线名师,含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等。“华南师大—中小学”协同发展联盟由华南师大牵头组建,共吸纳了160多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和省一级中小学校加盟[8],成员覆盖广东省内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知名中小学,汇聚了广东省内中小学校大批优秀一线教师。坊主、副坊主构成了一支理论引领与实践指导兼备、大学教师与中学教师协同引领实习生实践指导的“双导师”团队。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的强强联合,通力合作,与实习生一道,三方构建了师生专业学习共同体,促进了师生专业协同发展[9],实现大学教师指导与中小学教师指导相结合的目的。

(四)设计系统性的指导内容,强化实习互动针对性

统筹考虑实习前段、实习中段、实习后段等不同阶段实习生的实际需求,分类别、分学科系统规划、科学设计各类工作坊的指导内容,采用恰当的指导方式。同时,及时根据实习指导过程中实习生提出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需求,采取针对性解决方案,其中,共性问题采取专题辅导、在线研讨、资源共享等方式,个性问题采取个别辅导,个别交流(回帖)等形式,为实习生答疑释惑。以教师主动引领和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相结合,预设性引领与生成性驱动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多途径引领和支持实习生的专业成长,实现预设指导与问题驱动相结合的目的(见表1)。

表1 实习工作坊的任务设计

(五)建构多元实习评价体系,有效促进学生专业成长

依托“互联网+工作坊”平台的大数据信息,全面系统记录了实习生参与实习的过程与成长的轨迹,便于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面对面评价与远程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大学教师评价与中学教师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以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实习生的成长。

四、“五结合”教育实习指导模式的实践成效

(一)师范类实习生受益面广

“五结合”教育实习指导模式已于2016-2019年连续4年在华南师范大学的师范类多个专业混合编队教育实习中实施,覆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13个学科。参与辅导的教师达538人次(其中,大学教师178人次,中学教师360人次),师范实习生受益人数达6545人次。与之前没有实施 “五结合”教育实习指导模式相比,实施该模式指导的实习生普遍反映实习指导得到了大大的强化(见表2)。

表2 “五结合”教育实习指导模式实施概况(2016-2019年)

(二)实习生实践技能训练实

实施“五结合”教育实习指导模式,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更加扎实,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提升得更快。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学生的教学技能水平初露端倪。学生频获省级、国家级竞赛的大奖。例如,在教育部主办的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中,连续十届保持获奖,成为保持届届获奖的四所师范大学之一,其中,一等奖获奖人数及总获奖人数居全国第一。又如,在全国师范大学教务处长联席会议主办的全国师范技能竞赛中,学校成为保持科科获奖两所高校之一,历届总成绩位列全国第二;再如,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本科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在历届比赛中保持绝对的领先优势。在截至2019年已举办的7届竞赛中,学校参赛选手获得一等奖的数量和总获奖数量在全省遥遥领先。

(三)师范教育同行关注度高

“五结合”教育实习指导模式的主体内容,以《华南师范大学依托“大学生实习工作坊”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实习模式》为题,在“2017年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库评选活动”中获得优秀案例奖,受到远程教育同行的推介。本模式作为《四年与四十年: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成果展》重要内容之一在2018年第十五届全国师范大学联席会议上展出,受到参会的49所全国师范大学校领导、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领导等高度赞赏。本模式内容还入选2019年编印的《华南师范大学师范生培养成果汇编》,得到教育部师范认证专家组现场考察的好评。国内师范院校也慕名前来学习取经,譬如北京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等师范教育同行陆续前来交流学习。

(四)工作坊平台成师生好帮手

“互联网+实习工作坊”平台汇聚了众多的实习教学资源,生动记录了师范实习生的专业成长轨迹。这些资源和材料是师生学习不可多得的宝藏。一方面是师范生同辈之间相互学习的样例,成为师范生实习备课、就业应聘素材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是大学教师在教师教育理论课程教学中的鲜活案例,中学教师通过此平台也可以得到不少理论的启迪。经过几年的积累和熟悉应用,工作坊已经成为师生专业成长的好帮手。据不少学生反映,在实习工作坊中学到的教育教学技能,在应聘上也派上了用场,让他们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也更加充满了期待。

五、“五结合”教育实习指导模式的意义价值

(一)构建了“五结合”教育实习指导新模式

“五结合”教育实习指导新模式,既有教师成体系有组织的引领,也有依据师范生实习过程中生成性的问题驱动,能及时针对性解决实习过程中的各类疑惑,较好解决了传统混合编队实习中的专业教师指导不足问题,切实提升教育实习的质量,从而促使教育实习从混合编队实习模式走向混合式实习模式的新阶段。同时,这也是落实教育部提倡“全面落实高校教师与优秀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为师范生提供全方位、及时有效的实践指导”[10]重要创新实践。“五结合”教育实习指导新模式,系统设计实习指导内容,组建高水平师资指导团队,搭建统一的实习指导平台,优化实习评价体系,为高师院校师范生教育实习有效指导提供了一个可以复制的范例。

(二)构建了大、中、小教师与实习生协同发展共同体

通过“互联网+工作坊”平台,构建了大学教师、中小学教师、实习生三位一体的学习共同体[11],就教育、教学的实践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能促进相关各方的互动学习和协同发展。一方面,大学教师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有更深入的了解,进而有助于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在指导实习生的过程中,也是对自身教育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的进一步锤炼。实习生在双导师(大学教师、中小学教师)的指引下,其专业成长周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缩短。

(三)构建了创生性教师教育平台,汇聚优秀实践教学资源

“五结合”教育实习指导新模式中,指导教师与实习生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好做法、好想法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视频、图片、文档、教案、ppt等资源,都会汇聚在工作坊平台上,可以成为师范生培养、新教师培训的鲜活、真实、有效的素材。进一步,还可以将优秀校友、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年轻骨干教师、各级竞赛获奖的师范生等各类优秀代表的授课视频、教学设计、教案、课件等资源,汇聚整合到工作坊平台中,为实习生、新教师提供学习的榜样,树立学习的标杆。而且这样的资源,是创生性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丰富和完善的。

(四)构建了师范生专业成长空间,记录师生学习发展轨迹

通过工作坊的统一平台,生动真实地记录了师范生成长的轨迹,构建了师范生的信息化个人专业成长空间。为实习生反思、提升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鲜活真实的材料,加速实习生的成长。也为师范生相互之间学习借鉴,取长补短提供了平台支撑。更是为未来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了丰富的可亲可学的示范蓝本,更好地达成“朋辈教育”,促进师范素养的养成。

六、结语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等五部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0-2022)》《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的颁布实施,教师教育改革如火如荼,“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越发深入。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师范生教育实践依然是教师培养的薄弱环节,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尚不能完全适应中小学的需要”[12]。如何更加有效地提升教育实习效果,保障师范生培养质量,是师范培养永恒的话题。期待更多的教师教育同行关注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互联网+”“人工智能”“教育神经科学”等已正在深刻影响着教育的新时代,如何有效地吸纳新理念、应用新技术、探索新路径、构建新模式,持续提升师范教育的质量,造就更多未来优秀的“四有”好教师,需要我们一起努力。

猜你喜欢

工作坊实习生师范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浅谈心电图医学实习生带教体会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