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成年居民茶叶消费调查及其启示

2020-09-01管曦于学领苏峰张雯婧高峰

中国茶叶 2020年8期
关键词:乌龙茶茶叶

管曦,于学领,苏峰,张雯婧,高峰*

1.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350002;2.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350003

福建是我国茶叶生产大省,2019年全省茶叶产量43.99 万t,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过千亿,在茶叶种植、生产和加工领域都位居全国前列[1]。同时,福建也是茶叶消费大省,王志威等[2]的调查显示,受访的厦门居民中,77%的家庭茶叶消费量超过2.5 kg,与昆明、信阳和杭州相比,厦门居民的饮茶量明显更高;2016年一项针对福建910 位受访对象的调查结果表明,接近90%的受访者茶叶消费量达1 kg 以上,57%的受访者年均茶叶消费额在500~3 000元之间[3]。无论在茶叶消费量还是消费额方面,与全国层面的茶叶消费情况相比,福建都明显更高[4]。以往针对茶叶消费的研究,虽然有来自全国层面的数据库支撑,但这些数据库并非专门针对茶叶消费,其中设置的茶叶消费问题选项较少,无法全面描述茶叶消费行为[5-6]。在针对某一地区茶叶消费的调查中,虽然研究者可通过自主设计问题选项,达到全面覆盖茶叶消费行为的目标,但样本量相对较少,致使研究的代表性稍显不足。因此,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取足够数量具有代表性的消费者样本,这是对福建省茶叶消费展开分析的前置和核心问题。本文将首先介绍调查数据来源和收集情况,通过对样本代表性和覆盖性问题的说明,在此基础上尝试突破茶叶消费、饮茶和购茶等概念混淆的传统分析框架,从茶叶消费行为的2个维度,即饮茶和购茶的视角,对福建成年居民的茶叶消费展开系统全面的分析,以最终总结福建茶叶消费的特征。

一、数据来源和样本概况

1.数据来源

《福建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8年末福建全省户籍总人口3 861.31 万,其中泉州、福州和漳州人口分别为755 万、703 万和521 万,分别占全省总人口的19.6%、18.2%和13.5%[7]。16岁以下人口占福建全省总人口的17.6%,这个年龄层群体的整体饮茶率很低,贾海先等人对北京地区881 个6~17 岁儿童的调查显示,其饮茶率仅为10%左右[8]。为获取最具代表性的样本,本次调研采取区域分层抽样,即首先依据全省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来确定各地区的抽样数量,保证样本在区域间的分布基本与全省人口区域分布保持一致。

2020年3月初,在全省通过网络传播的形式发放调查问卷,并设置双重筛选机制,以IP 地址作为确定受访对象的先决条件,避免了非福建区域的干扰样本对调查结论的影响。截至5月10日,共获得有效样本3 507个(表1)。样本的区域分布与全省人口分布基本吻合,区域代表性符合要求,能够反映全省茶叶消费的整体情况。

表1 样本人口特征

2.样本概况

从性别来看,本次调查中男性稍多。在年龄分布上,21~30 岁年龄层的样本数量最多,占到总数的26.15%;年龄超过51 岁的样本占19.76%,这与中国网民年轻化的结构基本吻合。在职业分布上,从事与农业有关的样本达到21%,事业单位职员、企业职员及个体经营者三者合计达48.56%,尤其是事业单位职员达到17.31%,以往调查中事业单位职员这一群体相对比例较低,本次调查中样本职业的宽构成和广分布相较以往研究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和改进。从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本次调查中年收入介于3万~7万元的样本达34.93%,低于3万元的样本达27.4%,低收入样本较多(2019年福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56 万和1.96 万元[9]),可能与调查中包含一定数量的学生有关。

二、样本饮茶行为分析

在消费者的传统认知中,饮茶等同于饮用冲泡茶。从已有的大量调查来看,基本上都忽略了茶叶产品类型的多样化,而直接将茶界定为冲泡茶,只有为数不多的文献将茶的内涵由冲泡茶延伸到茶饮料、调饮茶和袋泡茶[10]。为从更宽泛的视角科学、全面地认识福建的茶叶消费,本次调查将茶界定为冲泡茶、袋泡茶、茶饮料和调饮茶,将其概念由传统的冲泡茶延伸至多元化茶产品。由于茶叶的产品形态呈现多元化趋势,导致无论是理论中还是现实里,消费者可能同时饮用不同类型的茶产品,但大部分情况下,消费者会以饮用某一类型茶产品为主,其多元化的饮茶类型并不会对研究结论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本次调查中由消费者根据对过去饮茶具体情况的回忆,选择其最主要饮用的茶产品类型,进而将该消费者定义为某一类型茶产品的饮用者。、

1.饮茶基本情况

样本饮茶的基本情况如表2。整体来看,本次调查样本中的70.32%以饮用冲泡茶为主,饮用中式杯装调饮茶、袋泡茶和瓶装茶饮料的比例分别占样本总量的7.33%、6.16%和4.48%,只有11.72%的样本没有饮茶行为。对饮用冲泡茶的样本展开进一步分析,其中53.57%每日饮茶,每周饮茶4~5天和1~3天的样本占比分别达到16.22%和30.21%。

在界定饮茶与否的传统二分法中,一般将不饮用冲泡茶的消费者界定为非饮茶者。本次调查基于茶叶类型多样化的现实考量,尝试将饮用袋泡茶、茶饮料和调饮茶的消费者从非饮茶者中分离出来。从调查结果来看,随着中式调饮茶自2015年以来的快速发展,它已经超过茶饮料和袋泡茶,成为支撑茶叶消费快速增长的新兴业态,也成为茶叶消费中仅次于冲泡茶的第二大产品类型。在257 个饮用中式调饮茶的样本中,29.57%的样本每周饮用1 杯中式调饮茶,多达35.02%的样本每周至少饮用3杯中式调饮茶。

表2 福建居民饮茶基本情况

基于以上的统计性描述,并充分借鉴和参考李夏等[11]对饮茶频率的划分依据。本文尝试根据中国饮茶的传统方式和饮茶类型,将整体消费群体分为原茶饮用者、泛茶饮用者和不饮茶者。其中原茶饮用者以饮用冲泡茶为主,其又可以根据饮茶频率的高低分为经常饮茶者和偶尔饮茶者,经常饮茶者主要为每周饮茶频率大于3 天以上的饮茶者,偶尔饮茶者为每周饮茶频率1~3 天的饮茶者;泛茶饮用者主要包括饮用袋泡茶、中式调饮茶和茶饮料的消费群体。对某地区整体饮茶率的计算,应将原茶饮用和泛茶饮用同时包括在其中。

根据福建3 507个调查样本的统计结果,成年居民整体饮茶率达到88.28%,其中原茶饮用率达到70.32%,泛茶饮用率达到17.96%。管曦等[5]曾利用全国10 个地区19 786个样本对中国饮茶情况展开分析,结论显示,经常饮茶者和偶尔饮茶者占比分别为27.86%和32.97%。调查结果显示,福建的经常饮茶者和偶尔饮茶者占比分别达到49.07%和21.24%,福建的经常饮茶者占比更高,这与福建茶叶消费大省的地位基本吻合。福建作为我国产茶大省,不仅有丰富多样的茶叶产品和方便快捷的茶叶市场,其历史悠久的茶叶文化和深入人心的饮茶传统,也使得福建在茶叶消费上引领全国。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福建居民的不饮茶率仅为11.72%,明显低于其他各研究的结论。这是因为本文基于茶产品类型的多样化,通过对茶概念界定的延伸,将以往研究中非饮茶者群体中的泛茶饮用者从其中分离出来。事实上,从茶产业发展的实践来看,对于泛茶饮用者这一群体的存在,已有研究大多从割裂的视角分析其中某一产品形态的消费群体,既忽略了泛茶群体内部不同形态消费群体的高度同质性,也忽略了泛茶饮用群体与原茶饮用群体的内在相关性。严格意义上来说,泛茶与原茶间同时存在着替代性和互补性,在追求饮茶的核心功效上,泛茶与原茶是替代关系,但在茶产品的具体形态上,二者则更多地呈现出互补关系。对于承认泛茶这一群体的存在,将有助于更好细分茶叶市场,进而把握不同群体的消费习惯和偏好,采取针对性的营销手段和措施,推动茶产业可持续消费的实现。

从原茶(冲泡茶)的种类分布(表3)来看,乌龙茶是饮用最多的茶类,原茶饮用者中约有58.27%将乌龙茶作为日常冲泡茶饮用的首选。福建不仅是全国乌龙茶的主产区,其闽北的武夷岩茶、闽北水仙,闽南的安溪铁观音、永春佛手等乌龙茶驰名全国,无论是茶叶的可获得性,还是原茶饮茶的传统文化,致使福建省内乌龙茶消费比例十分高。福建也是中国红茶的主产区,诸如传统的坦洋、白琳和政和三大工夫红茶和正山小种,以及21世纪初兴起的红茶精品金骏眉,使得饮用红茶在福建同样较为流行,原茶饮用者中36.25%的样本选择饮用红茶。此外,白茶和茉莉花茶也是福建的特色主打茶类,分别有12.65%和4.14%的原茶饮用者会选择这两大茶类,仅有25%左右的原茶饮用者会将绿茶作为主要消费茶类。

表3 福建居民原茶饮用基本情况

有1 152人同时选择了日常原茶饮用中的两种最主要的茶类。在饮用乌龙茶的1 437个原茶饮用者中,749 人不再饮用其他茶类,688 人在饮用乌龙茶的同时,还饮用其他的茶类,其中同时饮用乌龙茶和红茶的有271人,占总数的11%。在饮用红茶的原茶饮用者中,仅有236 人不再饮用其他茶类,而同时饮用红茶与乌龙茶、红茶与绿茶的分别为271人和261人,都大于只单纯饮用红茶的原茶饮用者数量。这也说明,与中国茶叶饮茶风俗区域性、茶叶形态多样性共存的,是日益兴起的茶类消费融合化,原茶饮用者不再只是饮用单一茶类,而是在可得性基础上越来越多地追求融合多茶类的复合消费新趋势。

2.饮茶频率与饮用量

从表4可以看出,在原茶(冲泡茶)的饮用量方面,选择每天冲泡1 次(7~9 g)的消费者多达40%,选择2~4 次的消费者也分别有29%、15%和15%。总体来看,作为茶叶消费大省,福建的原茶饮用频率以每日1~2次居多。在原茶饮用频率和饮用量的分布上,随着原茶饮用频率不断上升,原茶饮茶量也出现显著增加。如在原茶饮用频率为每周饮茶1~3天的样本中,每天茶叶投放量3 次和4 次的分别有54 人和45 人,占比分别为7.25%和6.04%,但在每天都饮茶的群体中,相对应的人数分别达到282 和318 人,占比分别上升到21.35%和24.07%,无论是绝对量的变化,还是相对比值的变化,都出现了明显的增加。

同时表4中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每周饮茶4~5 天的消费者,其饮茶量的样本量在不同饮茶频率中最低。饮茶频率处于中间区域的消费者,既可以由于消费习惯的固化,进一步转化为天天饮茶,也有可能会因为其他因素,逐渐降低饮茶量。因此,如何固化这些饮茶频率处于中间区域的消费者的饮茶习惯,进而培养其成为经常饮茶者,而不是弱化其饮茶行为,这对于中国茶产业消费市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将是一个具有持续而富有挑战的话题。

表4 福建居民原茶饮用频率与饮用量

在不同原茶种类的饮用量方面,表5给出了相应的统计学描述。在乌龙茶、红茶和白茶的每日饮用量的分布上,每日冲泡大于1 次的比例分别为65.55%、61.41%和68.27%,茶叶产品的可得性叠加市场消费趋势的转变,使得福建居民在这些原茶类的消费量上明显更多。此外在饮茶风俗上,福建在饮用乌龙茶、白茶和红茶过程中大多采用功夫茶的冲泡方式,即一次投放,多人分享共饮,待到5~6 次续水后即重新投放换茶,这也会导致饮茶量的上升。但在绿茶方面,约有47.85%的调查对象每日冲泡1 次,这可能与饮用习惯有关。饮用绿茶大多数时候使用玻璃杯,一次投茶多次续水,且只供独饮,故对应的换茶次数会下降。

3.饮茶者所关注的指标

继续对原茶饮用者关注的因素展开分析。对以冲泡茶为主的2 466个样本,采取里克特五级量表,由消费者对相关指标的重要性予以主观评价,统计权重结果见表6。从表6可见,原茶饮用者来认为茶叶的品质卫生最重要,其得分为4.45,91.61%的饮茶者都认为该指标重要。排在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茶汤口感和茶汤香气,得分分别为4.38 和4.17,89.29%和84.55%的消费者认为这些指标重要。另一方面,时尚潮流对于原茶饮用者来说最不重要,其得分仅为3.09,仅有30.54%的消费者认为其重要,这一定程度上说明茶叶作为一种饮品,可以有其时尚的元素,但是这种时尚只会在茶叶作为一种饮品满足饮茶过程中的色香味形等核心效用后才会被消费者所关注。因此,针对茶叶消费群体的宣传和营销,重点还是应该围绕原茶饮用者关注的卫生品质和口感,在这些领域打造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表5 福建原茶饮用种类与饮茶量

表6 福建居民对原茶饮用中相关指标的评价

以往的文献大多将茶饮料、调饮茶或是袋泡茶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或是突出其方便快捷的功效,或是强调其口感,较少去考虑茶饮料、调饮茶和袋泡茶这些泛茶产品与传统原茶产品的关系。事实上,泛茶与原茶之间存在着替代和互补性,在追求饮茶的效用上,泛茶与原茶是替代关系,但在茶叶的产品形态上,二者则更多地呈现出互补关系。因此,对本次调研中以茶饮料、调饮茶和袋泡茶消费为主的630 个泛茶饮用者,也采取里克特五级量表,统计分析其对饮用茶饮料、调饮茶和袋泡茶过程中的4 个相关指标重要性的主观评价,结果如表7。结果显示,消费者同样最为关心泛茶产品的茶叶卫生,其平均分达到4.33,86.66%的消费者认为该指标重要;80.95%的消费者认为茶汤口感指标重要,其得分达到4.08。值得关注的是,已有研究中一直强调的方便快捷和时尚潮流因素,消费者并没有给予过高关注,认为时尚潮流重要的消费者仅占36.19%。可能的解释在于日常分析调饮茶和茶饮料消费行为的研究中,大多只是给予消费者单因素(如便捷重要不重要或时尚重要不重要)的评价,而忽略了消费者在重视诸如时尚和方便的功效时,其已经假设茶叶卫生质量和口感得到了满足。而一旦给予消费者多因素的评价,对于消费者来说,最为重要的仍然是茶叶卫生质量和口感,这和原茶饮用者对原茶的评价保持一致。

由此可见,虽然中国茶叶消费的群体呈现出碎片化、区域化的特征,在茶叶消费形态上千差万别,但是在饮茶的核心诉求方面仍然是卫生和口感。

表7 福建居民对泛茶饮用中相关指标的评价

4.饮茶地点与环境

针对样本中3 096个原茶和泛茶饮用者饮茶地点和环境的调查结果如表8。无论是原茶还是泛茶,在家饮用比例最高,71.77%的饮茶者会选择居家饮茶,选择在办公室饮茶的消费者占55.75%。在饮茶环境方面,仅有19.51%的饮茶者会选择独自饮茶,更多的消费者会选择不同的社交场景饮用茶叶,其中与朋友饮茶的样本达到44.41%,选择与家人共饮的样本达到18.19%。事实上,随着生活节奏的进一步加快,无论是原茶还是泛茶,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交功能。侯大为等[12]的一项研究显示,家庭其他成员是否饮茶、饮茶频率和饮茶量多少都与调查对象的饮茶行为显著正相关,茶叶在家庭内部的社交属性使得饮茶会在不同家庭成员间传导,进而影响和重塑不同家庭成员的饮茶行为。表8的结论则进一步说明,茶叶的社交属性不仅存在于家庭内部不同成员间,也存在于家庭外部的朋友和同事中。充分挖掘和利用茶的社交属性,围绕社交属性开发茶叶产品,这可能也是未来茶叶消费的一种新趋势。

5.饮茶功效关注度

百度指数是以海量网民行为数据为基础的数据分析平台,是目前互联网重要的统计分析平台之一,某个关键词在百度的搜索规模有多大,一段时间内的涨跌态势以及相关的新闻舆论变化,都反映出网民对该关键词的关注程度和变化。借助百度指数这一数据平台对福建消费者疫情期间的搜索关键词进行分析发现,2020年1月18日,“喝茶的好处”搜索量开始高于“茶叶”,到2020年1月29日,“茶叶的功效”搜索量也开始高于“茶叶”。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步趋稳,对于“喝茶的功效”关注度有所下降,但是对于“喝茶的好处”的关注仍然与“茶叶”的搜索频率基本一致。从市场热点来看,白茶在全国市场的热销,致使关注白茶的搜索越来越多,其过去半年的搜索频率始终高于其他关键词,福建的主产茶“乌龙茶”,其搜索的次数基本上与“茶叶”同步变化。

表8 福建居民饮茶地点和饮茶环境

从以上这些关键词的搜索情况来看,过去半年疫情期间,在饮茶较为普及的福建,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关注饮茶的功效与好处,其搜索频率的变化基本与疫情发展保持同步变化,并随着疫情趋稳而逐步下降,而对热销茶如白茶的关注度也持续维持在高位,对乌龙茶的关注较为平稳;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福建居民选择在网络上搜索茶叶的功效与作用,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消费者对茶叶科普的需求仍然很大。加强对茶叶功效的科学普及,将是今后中国茶叶在消费市场拓展中尤其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样本购茶行为分析

茶叶消费并不完全等同于饮茶,很多时候茶叶购买行为和饮用行为相分离甚至不一致,这使得分析茶叶消费需要从饮用和购买两个维度展开。

针对过去半年是否存在购买原茶(冲泡茶)的调查结果显示,60.34%的居民选择会购买原茶(冲泡茶),没有购买的达到39.66%。与前述分析中福建居民中多达70%的原茶饮用率相比,无疑这一数字明显更低,也反映出购茶行为和饮茶行为存在着一定的分离,它们构成了茶叶消费的两个维度。

1.饮茶频率与购买行为分析

原茶饮用与购买行为的交叉分析结果如表9。随着原茶饮茶频率由没有饮茶到天天饮茶,消费者自己购茶的比例不断上升,由21.41%上升到78.43%。但即使是每天饮茶的消费者,也有21.57%的消费者并没有购茶行为,这说明在茶叶市场中,除了可以按照年龄、饮茶偏好来划分消费群体外,购茶目的上的自用消费和礼品馈送,也是一个重要的细分市场标准。无论是天天饮茶还是不饮茶,消费者或多或少都会具有一定的购茶行为,茶叶的礼品属性并没有因为外界的政策和环境变化而消失。因此,茶叶的目标群体不仅包括饮茶者,也包括非饮茶者中部分购茶作为礼品的消费群体。

2.购茶用途与影响因素

进一步对自己购买茶叶的调研群体开展购茶用途及其影响购茶因素的分析。调研设置货真价实、性价比高、品牌良好、包装精美等6 个因子,要求调查对象根据6 个因子的重要程度排出1~6 位,进而分别赋分,其中最重要的得5 分,最不重要的得0 分;在用于礼品茶的购买方面,相应的因子只有5个,其中最重要的得4分,最不重要的得0 分,从而得出不同因子在不同购茶目的中的重要性程度如表10。从结果来看,大部分人购买茶叶主要用于自己或周边群体(包括家人和朋友)消费,也有部分购买茶叶作为礼品,二者的比例分别为85.28%和12.18%。对于购买茶叶用于自己或周边群体消费的人,其最为看重的因素是货真价实,得分达到4.3,这与当前茶叶市场中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有关,作为买方的消费者既希望购买到与宣传一致的茶叶产品,却又缺乏足够的茶叶产品信息。因此,市场上茶叶卖方需要更多担负起提供货真价实茶叶产品的责任。排在第二重要的是性价比高,其得分达到3.63,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前购茶渠道、途径多样化有关,随着消费者有了更多的参照对象,其对茶叶产品的综合性价比更为关注。包装和商标齐全对于购茶自用的消费者来说,其重要性并不是很高。在购茶作为礼品上,消费者更为看重的是品牌的高端和包装的精美,二者的得分分别为2.93和2.79,这与茶叶需要发挥的礼品功效完全一致。

表9 原茶饮用与购买行为的交叉分析

表10 福建居民购茶用途及影响因子

3.购茶地点与频率

从福建居民的饮茶购买地点(表11)来看,熟人推荐仍然是消费者首选,多达52.74%的消费者选择亲戚或者朋友推荐为主,这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表10中消费者为什么不关注商标和包装。因为通过熟人推荐购买能够较好地解决交易双方间的信息不对称,熟人间的信任机制,使得消费者在购茶自用时更多关注的是茶叶效用,而非其他提供产品信息的相关内容。此外,茶叶市场中的不同规模的茶叶店仍然在福建居民的购茶渠道中占据重要作用,约1/3的消费者选择在实体茶叶店购买。

表11 福建居民购茶地点和频率

值得关注的是,调查样本中仅有19.01%选择线上购买。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茶叶的网上购买仍然没有在福建消费者的购茶渠道中占据主导地位,一方面可能在于充裕和便捷的线下实体店、超市等,为消费者提供了较好的购茶体验,大大降低了线上购茶需求;另一方面,线上网络购物产品参差不齐,茶叶作为体验品,消费者无法品尝,很难对其产生信任。这也为当前的茶叶电子商务提出一个新课题,茶叶电子商务与传统的线下销售二者的关系是互为竞争还是互补?

从购茶的次数(表11)来看,过去半年内购茶超过3 次的福建居民多达31.04%,此外购茶1次、2次和3次的消费者分别达26.00%、28.09%和14.87%。

四、小结与讨论

未来的茶叶市场营销,只有在精准定位目标群体的基础上,根据目标群体的茶叶消费诉求,来提供针对性的茶叶产品,才能够有效扩大茶叶消费群体。通过对福建3 507位成年居民的调查问卷,从饮用和购买两个维度,对福建成年居民的茶叶消费现状展开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茶叶消费过程中存在着购买行为和饮用行为的互相分离,其原因可能在于茶叶具有的礼品属性及饮茶过程的社会属性,前者使得购买茶叶的消费者不饮茶,后者使得饮茶消费者不买茶。

饮茶的内涵十分宽泛,饮茶者包括以冲泡茶为主的原茶饮用者,及选择调饮茶、茶饮料和袋泡茶的泛茶饮用者,整个饮茶群体呈现饮茶类型上的多元化态势。即便是原茶饮用者也存在多茶类融合消费的趋势,但原茶和泛茶饮用者核心关注点都是茶的卫生和口感。

饮茶地点主要集中于家庭和办公室,饮茶环境围绕着与其他人共同分享,场景与环境的多样化结合,使得饮茶行为逐渐转化为群体性行为,社交属性越来越突出。

购茶目的的多元化,导致消费者关注的因素不尽相同。买茶自用的消费者关注货真价实和性价比高,买茶作为礼品的消费者关注品牌和包装。大多数消费者会选择熟人推荐或线下店面,通过人际沟通中的信任机制或个体亲自体验,以克服购茶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

基于以上的研究结论,可以看出随着茶叶消费需求的快速迭代,茶叶消费市场的个性化、碎片化特点愈发明显。茶叶不仅存在自用茶和礼品茶,也存在原茶和泛茶,而原茶消费对象又存在天天饮茶和偶尔饮茶的不同频率分布,这一切都使得满足所有茶叶消费者需求的茶叶不可能存在。值得关注的一点是,饮茶的社交属性可能会在未来的茶叶消费中不断凸显,围绕着饮茶的群体行为属性,开发诸如多茶类搭配的混合装茶叶(产品组合创新)、包装量适于共用的分享装茶叶(茶叶包装创新)、强调家庭团圆的聚会装茶叶(产品功能创新),将可能在不久的未来成为一种趋势和导向。

受制于调研经费、样本质量等资源的限制,本研究尚存在如下不足:(1)虽然在全省通过以区域为抽样分布标准获取了3 507个样本,但未能在区域抽样的基础上结合更多的人口特征变量如年龄和城乡等,来获取更多质量更好的样本,进而提升整个研究结论的代表性;(2)在分析福建居民饮茶行为时,部分消费者同时饮用原茶和泛茶,如对不同茶叶类型的饮用情况展开更为详细的调查,可能会导致询问对象产生疲劳感进而降低问卷质量;(3)针对福建居民茶叶消费的调研结果显示,白茶、红茶和乌龙茶这些福建的主产茶类在日常饮用过程中占据主流。但这种发现是否具有一般性?那么湖南作为黑茶主产区、浙江作为绿茶主产区、云南作为普洱茶主产区,这些省份的茶叶消费特点是否与福建茶叶消费相一致,即茶叶消费与地区主产茶类有关?以上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本文在数据收集处理过程中得到了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团伯遂、何文丽、林坤堃、童耀南、宋晨超、潘衫和安溪茶学院袁婷同学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猜你喜欢

乌龙茶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试论乌龙茶供应链模式的选择机制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自制蜜桃柠檬乌龙茶
乌龙茶加工工艺及适制品种研究
香喷喷的茶叶
徐召学:到北方种茶叶
乌龙茶可缓解脂肪肝
广东凤凰单丛三种香型乌龙茶的理化与香气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