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区”联动发展势头猛

2020-09-01谢巍娥刘苏颉杨柳

当代贵州 2020年18期
关键词:赤水三区石斛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谢巍娥 刘苏颉 杨柳

坝上育苗,山上栽种,园内加工,盘活每一块山林土地,赤水市以坝区带动、山区驱动、园区联动,不断推动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料峭春寒冷,山中始放晴。

赤水市石堡乡的丹霞崖壁上,金钗石斛爬满石块,预示着新一轮丰收与增值。坝上育苗,山上栽种,园内加工,盘活每一块山林土地,赤水市以坝区带动、山区驱动、园区联动,不断推动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赤水市在率先在全省实现脱贫出列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生态经济占比超过75%,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之路,成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9%,列全省第一位。

小坝区带动释放连片农田活力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赤水市宝源乡观田坝上,130亩花卉基地内鲜花争艳,这里已成为黔北辐射川南、遵义等地的鲜切花供应基地。坝区非洲菊盛销赤水周边地区,日均销量达3000余枝,年销售额达200余万元。

观田坝是一块300多亩的小坝区,是赤水市4块坝子之一。

长期以来,赤水市依托山区和水域先天优势,围绕竹子、乌骨鸡、金钗石斛、生态渔业,大力推进“十百千万”农业主导产业工程,但在坝区建设上起步晚。

“我们以前走的是山地产业发展路子,现在要加个轨道把坝区纳入进来,带动山区共同发展。”赤水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万恩毅说。

小坝区带山区,如何带出大产业?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赤水市委书记况顺航提出,要在牢牢把握“八要素”基础上,跳出坝区看坝区,立足全域抓坝区,突出坝区带动、山区驱动、园区联动。

为推进坝区建设,赤水对全市4个坝区全部实行一坝一长,明确党政“一把手”及市委、政府分管领导领衔坝区工作,引领全市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和集中建设。赤水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实施坝区“12345”工程,通过抓目标建设、组织保障、科技服务、载体创新、示范带动、考核挂钩等方式探索坝区服务新途径,全面保障坝区稳产增收助农致富。

在旺隆镇新桥子坝区,金钗石斛驯化苗替代玉米和部分水稻,在137亩的大棚内郁郁生长,成为赤水各地金钗石斛的种苗供应地。

“我们把坝区培育成山区农业的总部经济,着力打造精而特、特而优的高效农业坝区,通过坝区培育苗、做配套,为山区农业提供种苗、技术等,输出坝区发展模式,推动农业产业集约化发展。”况顺航表示。

立足经济效益高、生产周期短、立竿见影的好产业,赤水市采取一田多用、一物多用、一季度多收和立体种养、生态循环养殖等模式,提高坝区复种指数、土地产出率和综合经济效益,在启动坝区建设之初就打响了坝区发展先声。

2019年,全市4个坝区农业总产值达2440.4万元,亩均产值达2.22万元,预计到2020年底亩均产值达3.6万元。

大山区驱动壮大“十百千万”主导产业

赤水市是全国最大竹乡,拥有214万亩森林,森林覆盖率达82.75%。

挖掘生态优势,践行“两山”理论,赤水着力建成金钗石斛种植基地10万亩、培育丰产竹林100万亩、年出栏赤水乌骨鸡1000万羽、发展山地生态水产3万亩的农业主导产业“十百千万”工程,形成了山上栽竹、林下养鸡、石上种药、水中养鱼的赤水特色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绿色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进程。

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尚宇杰 摄)

百万亩竹林置换金山银山。赤水市全年产成竹170万吨、年产各类鲜笋5万吨。赤水市宝源乡是竹种植知名乡镇,竹林面积66343亩,2019年全乡通过销售楠竹、杂竹竹原料、箐竹笋、楠竹冬笋、春笋等,实现竹类产值5760万元,人均收入达6800元。随着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持续改善,赤水丰富的竹资源被源源不断运出大山,成为农村群众脱贫增收的“绿色银行”。

千万羽乌骨鸡产值破6亿元。赤水市大力发展林下乌骨鸡养殖,广泛推广应用获得国家专利的平养+林下生态放养技术,引入龙头企业发展产业化经营。2019年出栏以赤水乌骨鸡为主的家禽1040万羽,综合产值达6.5亿元,产业覆盖16个乡镇(街道)98个村贫困户4560户1.4万人,年人均增收1200余元。

10万亩金钗石斛点石成金。赤水被誉为“中国绿色金钗石斛之乡”,目前建成金钗石斛种植基地9万余亩,种植面积全国第一,年产石斛鲜条8000吨以上。3月底,赤水市迎来金钗石斛收购旺季,成群结队的村民赶往各镇集中收购点,拿到今年第一笔石斛收入。少则数百斤,多则近万斤,大户一季收成就进账10多万元。目前全市13个乡镇12700户农户4万人参与金钗石斛产业发展,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3万亩生态渔业水下吐银。得益于赤水天赐资源禀赋,赤水市生态渔业得到快速发展。水产养殖总面积达到2.02万亩,产量4080吨,总产值约1亿元,带动699户2276名贫困群众人均年增收2170元以上。

村镇山山隔,红利户户分。在山区产业的驱动下,赤水的农业经济活水愈流愈长。

多园区联动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做好产业这篇大文章,仅盯种植养殖是不够的,如何立足山区坝区,发挥农业优势,促进农业产业增值?必须打通产业链,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抓,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赤水市坚持用工业化、现代化的理念抓农业,大力推进农产品工业化,坚持生产出的农特产品变为工业原料,集聚园区做强精深加工业,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87家,建成GMP加工生产厂房2万多平方米,培育出纸制品、特色食药品、家具制造、竹集成材四大产业。

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达49.1亿元,拥有竹木加工企业400家,年竹加工业产值达100亿元。仅赤天化纸业公司,一年就要消耗140吨以上竹原料。

“我们主要生产竹浆板和原纸,年产量分别为36万吨和20万吨。”赤天化纸业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该公司是竹加工业的龙头企业,对接有近10家以分切、包装为主的再加工企业,是赤水竹产业链上重要一环。

除了纸业,竹建材也是竹产业集群的加工产品之一。贵州新锦竹木制品有限公司一方面生产竹地板和马桶盖,远销美国、日本、欧洲,一方面生产碳化楠竹大棚等竹构筑材料,用于发展坝区设施农业,实现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

在金钗石斛领域,信天药业领跑加工产品制造,实现了从石斛培育、种植、加工、产品销售、品牌打造全产业链的一体化发展。目前,已研发有金钗石斛饮片、石斛枫斗、石斛茶片、石斛粉、石斛浸膏、石斛胶囊等16个系列40多个产品,成为金钗石斛农特产品主要供给商。

随着坝区、山区、园区的产业联结且不断壮大,赤水市将利益联结和党建引领放在了产业发展的突出位置,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三者构建为产业发展共同体,探索形成“五统两分一带”运作模式、“127”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与坝区产业发展挂钩,参与集体经济和合作社的经营发展,通过土地流转收租金、反租倒包赚薪金、入股享股金、投资分红金。目前,4个坝区带动932户3084名农户人均增收4100元。

猜你喜欢

赤水三区石斛
石斛兰
仙草石斛
高淳区人大常委会调研侨务“进三区”工作
石斛莫打粉 久煎疗效佳
仙草石斛的护肤传奇
赞贵州赤水诗四首
伞兵三区海上起义的前前后后
赤水市委离退局举办“我们的节日·清明”活动
赤水情
自治区图书馆启动“三区”人才支持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