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黑臭水体治理方案研究
2020-08-31
摘 要:黑臭水体的存在对于县城区的环境状况以及生态状况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需要从根本上采取措施来予以改善。在本文中,将结合相关案例,来分析黑臭水体目标治理过程中的设计要点,并从黑臭水体治理的实践方案出发,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改良与优化,从而保障区域内整体环境综合治理的效益。
关键词:黑臭水体治理;目标规划;方案设计
引 言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前期发展的过程中,忽略了水体的污染源头的有效控制,致使大部分地区的水体自然形态放生了改变,并由于生态系统被破坏出现了水体发黑发臭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就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来完成对水体生态修复,恢复水体的自然环境,保障其生态健康。
一、案例概述
临泉县位于安徽省的西北部,县内水系主要属于泉河水系,而在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大部河段水质为劣五类,河道均为黑臭水体。并且,在以河源为单位进行污染源导出的过程中,其污染物入河量中主要以内源与电源为主,而污水排口占据了较高的比重。案例工程在展开时,重点针对了当临泉县区防洪。污染等突出问题,通过对水利、环保、交通、市政等规划成果的衔接,实现了对工程建设内容与治理措施因地制宜的针对性安排,配合综合治理方案的制定,来有效改善临泉县的水体环境、修复生态环境,有着良好的社会、经济以及生态效益。
二、黑臭水体治理的目标规划
结合临泉县区水体污染的特点,该项目在展开的过程中,实现首先从河道防洪排涝能力的提升出发,实现对污染物的有效削减,并提升水环境的质量,实现对城区沿河区域生活环境的有效改善。而在细节上,其不同的水体治理目标设计分别为:
一,发挥河道防洪排涝功能。在进行水体治理的过程中,其在设计目标上确保了在发生城市内涝防治标准(20年一遇)以内的降水时,确保城区内部不会受到内涝灾害的硬性,并避免居民区住宅和工商业建筑物底层漏水的问题。
二,改善河道水质。水体治理过程中,实现河道水质改善的核心目的在于实现健康水生态系统的构建。为此,在目标设计中,其要求能够通过截污控污与清淤工程的展开,来实现对河道内外源污染的有效治理,并配合生态修复工作的展开,保障河道健康水生态系统的建设效果。
三,改善生态景观。生态景观的改善也同样是案例水体治理过程中的重要项目内容,通过对河道生态的改善,可以通过营造出良好的生态景观,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对于保障居民的身心健康,发展地区的社会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黑臭水体治理方案的具体实施分析
该案例项目在黑臭水体治理的过程中,通过对相关方案的针对性制定沿河区域有效改良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并实现对城区面貌的改善,使居民休闲生活的场所更加优美。配合生态修复工作的展开,区域生态的多样性也能够逐渐的恢复,并配合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展开,完成对沿河污水的有效收集与处理,以从源头上实现对生活污染的削减,并降低入河污染物的量,改善沿河区域的环境卫生状况,保障居民的健康生活。而针对规划设计目标所制定的具体方案为:
一,河道治理。在案例项目中,其一期防洪排涝工程在设计的过程中,所需治理的河道总数大约为7条,长度约为14.7km。在该设计中其主要是基于城市总规划就那些的布置,并在河道断面的改造上,尽可能的扩大的了常水位睡眠宽度,使其可以满足排涝功能的充分发挥。而河道岸坡的设计则主要以自然缓坡为主,并通过生态挡墙完成了对局部空间狭窄段的护砌。同时,在进行泵站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其新建斗沟站具有抽排与自拍两种功能,设计抽排流量为36.0m3/s,设计自排流量为40.0m3/s。并且,在水闸工程展开上,该项目工程共设计了五座水闸,其中三座新建的水闸包含一座节制闸与两座引水闸,而其余两座水闸为拆除重建。此外,在市政功能方面,案例项目通过排污口分析、河道水质分析以及现状调查等工作所获的具体数据与施工条件基础上,从适用性、综合性、经济性、长效性原则出发,配合截污工程的有效展开,來完成对河道的综合治理。并从排污口汇水面积、污染源类型、下游水体性质、周边地块发展规划等多种差异性特点出发,对于不同的河道采取了更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保障河道治理综合效果。
二,水环境工程。案例项目中的水环境工程,主要包含有内源整治工程与生态修复工程。其中内源整治工程的重点为完成对工程治理范围内河道底泥清淤与垃圾的清理工作,其中清淤工作的深度大约保持在0.5~1.0m不得不,并且要求在完成清淤与垃圾清理,能够基本上实现对内源污染的有清除。而在生态修复工程中,由于河段两岸的生态缓冲区相对较小,导致了生态系统整体较为脆弱,并且城市建设过程中,河段两岸因生活垃圾、污水等原因导致了其自身的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的问题,而且整体景观效果差、滨水游憩空间凌乱。因此,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为了使县区内水体水质能够长期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并使民众的亲水需求得到满足,案例项目在方案设计上,首先尽可能的确保了其自身能够与不同的河道底质状态、河体形态相结合,并通过河道水力分配、植物种植区域划分定性,来实现对基础环境条件的有效改善。同时,在方案设计上,其结合了临泉县城区的气候与地形条件,选择了具有针对性净化能力的当地物种来实现对生态系统的构建与修复。
三,滨水环境改善工程。案例工程在进行滨水环境改善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了实现景观设计与城市功能、文化之间的结合上。在城市功能方面,其通过主要是在进行滨水景观设计与开发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了城市功能、城市风貌、城市肌理、城市脉络的统合优化上。通过景观改造工程与老城区的有机结合,实现对现状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市政动迁所带来的成本消耗,并结合具体需求来完成对景观节点的布置,以快速的集聚人群。而与新城区开发建设的同步互动可以实现对优质资源的合理分布,将重点放在对城市未来副中心的打造上,并形成相应的地标景观。在城市文化方面,由于临泉县毗邻历史文化保护区,使得其在进行滨水景观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地区代表性文化元素的挖掘,实现形象与功能之间的统一结合,从而为临泉县塑造一个良好的城市形象。
结 论
综上所述,结合案例项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进行黑臭水体治理的过程中,应从其实际状况出发来进行综合性的目标设计。从而通过河道改造、水环境改造、滨水空间改造等方式实现对黑臭水体的有效治理,并使其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均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阮英.黑臭水体生物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实践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0(14):212-213.
[2] 张庆,周文栋,杨炜雯.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研究综述[J].中国环保产业,2020(07):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