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分院新媒体建设研究
2020-08-31李希扬
李希扬
摘 要: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随着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已具备新闻传播、办公办文、娱乐放松等多种功能,微信、微博、抖音等手机软件更是常被高校师生在内的群体使用。因此,高校也应顺势而为,打造具有影响力、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的新媒体平台,在把握正面舆论导向、助力党的建设、做好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广汉分院作为研究对象,对飞行分院的新媒体建设进行研究,制定具有飞行训练特色的院系新媒体建设方案。
关键词:飞行分院;新媒体
一、分院新媒体建设现状
新媒体成为师生获取最新信息的主渠道、交流思想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接收器,因此各高校、内部院系以及职能部门为占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地,更好地把握舆论主动性,都纷纷建立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平台。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广汉分院(以下简称“分院”)以及各飞行大队目前也已成立各自的官方微信公众号用于日常新闻宣传工作,分院的官方微信发挥着宣传窗口、文化育人、新闻传播等多重作用,活跃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新媒体联盟,与校内其他新媒体平台交流互动,资源共享,与学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同频共震,同时与校外新媒体单位积极合作,拓宽宣传路径,提升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分院对新媒体进行了较为清晰的定位和科学的规划,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突出飞行特色,服务中心工作
在新媒体宣传中突出行业特色,弘扬当代民航精神,展现分院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以及分院人参与民航强国事业的坚定决心和良好精神面貌。服务于中心工作,通过宣教促进分院飞行训练安全平稳可控。在学院新型教练机抵达广汉机场之际,分院与学院官方微信同步推送题为《学院新一代初级教练机“西銳”飞抵广汉机场》引发业内热议,对学院训练能力提升进行了及时的宣传。结合民航局局长冯正霖“三个敬畏”讲话精神,在官方微信设置“三个敬畏”学习专栏,并进行专题报道,范围涵盖飞行训练部门、运行保障部门以及先进个人和集体,多方位、多视角对分院人践行“三个敬畏”进行宣传报道。其中,《“严管正是厚爱”——飞行大队长谈“三个敬畏”》和《李家海:心存敬畏 方能无畏》先后被中国民航报刊登。
2.紧扣时事热点,把握舆论导向
及时跟进最新热点,做好热点解读,坚持“导先于防、防寓于导”的原则,注重选题的内涵意义,积极设定热点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专题宣传报道。为引导分院师生进一步深化防疫认识,正确对待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的关系,官方微信推出严把防疫关口的复工开飞系列报道,围绕复工开飞进行的各项准备工作及实地演练,以及全员联动保障飞行学子顺利返校训练等相关内容进行报道,其中通过《厉兵秣马、战“疫”开飞》为题的五期报道,将分院各一线单位在党委领导下众志成城、狠抓落实,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开飞,两手抓,两手硬,力排众难圆满完成复工开飞工作进行了全面生动的展示。
3.传承红色历史,助力文化育人
新媒体工作要坚定不移地为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发力,增强师生爱国情怀和理论修养,挖掘分院红色历史,传承分院红色基因,激发师生对分院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分院成立专项小组分两批次赴新疆、河北、北京、河南、陕西辗转1万公里,追根溯源分院的红色历史,寻访见证历史的老前辈,收集分院历史物品,取得丰硕的成果,对此进行题为《铭记!我们流淌的红色血脉》和《作风是“老二团”精神的灵魂》的专题微信新闻宣传,通过追溯分院悠久的历史,展现一代又一代分院人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号召分院人铭记历史,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民航强国使命。
4.展示群团工作,提升内哺作用
助力分院群团工作,通过新媒体宣传扩大教育效果,积极引导、暖心服务分院职工和青年师生。在习总书记接见川航英雄机组并发表重要讲话之际,分院14个基层班组迅速行动,开展“向川航英雄机组学习,我向人民表决心”活动,官方微信将各个班组的学习活动和坚定决心第一时间进行播报,掀起学习热潮。通过对“安康杯”技能大赛、最美分院人以及劳模讲堂的微信报道,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及当代民航精神,鼓励分院人以先进个人和集体为榜样,以脚踏实地的干劲、勇往直前的闯劲、攻坚克难的钻劲,推动分院高质量发展。在共青团方面,结合分院“九云”共青团科技文化系列活动的开展进行跟踪报道,展现新时代民航青年学子的昂扬斗志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增强青年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
5.注重内外联合,发挥协同效应
加强与校内外各单位新媒体的联系合作,注重宣传渠道和方式多样化,面向不同群体,争取不同层面,对分院进行高效宣传展示。邀请四川日报旗下微信新闻平台“四川在线”对分院进行采访工作,在其微信平台推出《现实版“冲上云霄”看“中国机长”如何炼成》的分院报道,并邀请“四川在线”首席摄影师对分院训练场景进行拍摄记录,推出《90后飞行教员眼中的“中国机长”炼成记》摄影专栏。积极投稿全国工会、民航团委等官方微信,相关内容已多次在其官方微信上面向全国进行展示。
二、分院新媒体优化策略
1.深度聚焦一线,挖掘先进典型
持续聚焦基层,关注一线,向飞行训练和运行保障一线倾斜,为更加贴近基层一线,最快获取真实材料,分院选拔基层各单位擅长新闻采写的年轻干事,组建了基层通讯员队伍,通过他们对新闻事件敏锐的嗅觉、别具一格的视野和各具特色的写作在官方微信上对基层亮点工作进行了较好的宣传展示。同时,通过新闻采写实战,培养了基层通讯员的真才实干,提升了分院宣传力量。
抓好典型引路,总结宣传秉持理想信念、保持崇高境界、坚守初心使命、敢于担当作为的先进典型,号召把非凡的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及时发现、精心提炼、全面宣传先进典型事迹,通过人物专栏报道,结合详实图文,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育人理念,锻造优良工作作风,弘扬当代民航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针对学生需求,制定特色内容
贴近分院实际,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关注飞行大学生思想动态,贴近其训练生活,探索其喜闻乐见并有助于其学习生活的推送内容,将“有益”和“有趣”结合起来,回应解决学生所疑所想、所思所盼的焦点问题。例如,分院设施的使用介绍,进入和离开分院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项,飞行训练中常出现问题的答疑解惑等,这些选题关乎学生切身利益,贴近其心理需求,在报道后容易成为关注焦点,在学生群体中产生较大的影响。
3.开发服务功能,增强用户粘性
开发官方微信的学习和服务功能,吸引更多师生关注,增强用户粘性:一是服务方面,在官方微信公众号首页新增职工饭卡充值入口,教职工可以通过手机支付的形式完成饭卡充值,既便利教职工又达到提高官方微信关注度的效果。二是学习方面,发挥线上红色资源,综合建立各网络学习平台入口,方便党员、团员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将官方微信建设成学习型平台,有利于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和团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例如,开设共青团中央的“青年大学习”以及涵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四史”学习入口,为师生提供理论武装的资源支持,持续激发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義的巨大热情,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营造不忘历史、不忘初心,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良好氛围。
4.开设更多平台,增强宣传效果
除了微信公众号,抖音和微博也成为师生常用的新媒体软件,可开设分院官方抖音、官方微博,发挥不同新媒体平台的特色优势,从短视频、热门话题等多渠道、多形式、多载体地宣传分院特色,展示学生风采,弘扬正能量。由分院党办、团委、各大队把关,发动学生进行构思和制作,通过制作的参与和内容的传播,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激发学生创作活力,提升学生主人翁意识,让学生与分院更为紧密地联系起来。例如,结合党中央、民航局和学院最新的指示精神,在官方微博中发布最新话题,鼓励师生进行探讨;开展短视频大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现积极昂扬的精神风貌,将获奖作品通过官方抖音平台展示。
5.培养学生队伍,注入新生力量
在分院党办和团委的领导下,大力选拔和培育摄影摄像和文字创作的学生宣传干事,鼓励其以飞行大学生的视角去发现和捕捉新闻线索,参与或协助参与分院的新闻报道工作,客观反映学生的飞行训练生活,以活泼和新颖的编排形式,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宣传和展示分院的精神面貌。例如,定期开展采风活动、征文比赛等活动,发掘新闻宣传好苗子,提升学生记者写作水平;邀请学生记者参与分院重大事件活动,负责素材记录采集,发挥好助手作用。
6.携手基层新媒体,形成宣传合力
一是由于基层单位新媒体建设相对薄弱,制作水平较低,内容较为单一,因此要加强指导和培训,广泛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深化学习成效,还要形成监督体系和责任清单,落实相关负责人对发布内容严格把关的责任。二是加强分院内部新媒体联盟的交流互动和内部协作,统筹发挥新媒体联盟的整体宣传力量,实现分院与各飞行大队的有效联动、聚合传播。例如,对分院举办的专题活动进行新媒体宣传的统筹部署,结合开展实际,制定分步有序和分工合理的宣传方案,在分院官方微信主页开辟宣传专栏进行总体宣传,各大队官方微信对大队内部的开展情况同步宣传报道,自上而下,营造活动浓厚氛围,提高活动影响力,达到人人都关注、参与、讨论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侯丽. 加强新媒体信息环境建设[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7-13(003).
[2] 李秀芹.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公信力建设策略[J].今传媒,2020,28(07):15-17.
[3] 朱红伟.微视频在高校新媒体传播中的运用分析——以郑州师范学院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2):68-69.
[4] 高贵丽.促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效融合的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20(06):113.
[5] 卢玉春.新媒体视域下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2):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