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护理管理模式在肠造口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0-08-31沈荣月
沈荣月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管理模式对肠造口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在胃肠外科41例肠造口术后患者为观察组(接受家庭护理管理模式);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的38例肠造口术后患者为对照组(接受普通家庭护理模式)。比较兩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与接受普通家庭护理模式的患者(n=34)相比,接受家庭护理管理模式的患者(n=42),总住院时长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并发症率(特别是肠造口周围皮肤问题)及住院时间显著降低,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患者满意度整体提高(P<0.05)。
结论:应用家庭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肠造口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肠造口术后;家庭护理;管理模式;护理
前言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是目前治疗结直肠恶性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也是导致永久性肠造口的最主要原因 [2]。由于胃肠癌需要术后化疗,而化疗的时机在术后4周以内比较好,因而术后病人的家庭护理显得尤为重要[3]。良好的家庭护理可提高术后化疗患者造口护理质量,培养患者的自护能力,对术后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很有必要。但是针对肠造口术后,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
本研究通过建立并实施肠造口患者围手术期家庭护理管理模式,建立相关标准化操作规程,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率,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在胃肠外科41例肠造口术后患者为观察组接(接受家庭护理管理模式);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的38例接受肠造口术的患者为对照组(接受普通家庭护理模式)。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占位类型上无差异,具有可比性(表1)。
1.2 方法
1.2.1 家庭护理管理模式与普通模式的具体实施对比
具体实施模式见表2。针对造口周围皮肤问题,术后早期指导ARC造口换药流程。针对出血,积极监测血小板水平,给予抗凝药,必要时行介入造影。针对感染,若患者术后持续发热,行引流物细菌、真菌培养。体温≥38.5℃,则行血培养。
1.2.2 评价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造口周围皮肤问题、出血、感染)、住院时间(包括术后住院时长和总住院时长)、生活质量(包括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以及患者满意度。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处理数据,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 被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无差异,具有可比性(表1)。两组患者在术后出血和感染的发生率上并无明显差异,但观察者肠造口周围皮肤问题发生率明显下降(表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而总住院时间两组并无差异(表4)。两组患者在手术前的生活质量评分(QLQ-C30)无差异;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也无明显差异;但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表5)。同时,观察组的术后病人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表6)。
3 讨论
家庭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提升治疗依从度,改善其生活质量,有助于术后康复[4]。家庭护理术后早期拔除尿管和引流管[5],可以减轻对患者的刺激,增加其舒适度。研究显示,早期拔引流管和尿管并未增加术后腹腔感染和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6]。同时,适当活动量有利于维持患者健康,促进病情康复[7]。早期下地活动,并没有增加患者术后出血的风险。
研究表明,肠造口术后容易导致造口周围皮肤问题、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此研究发现,家庭护理可以显著降低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针对肠造口术后的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可以使医务人员更为细致地对不同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而这一点已经在胃肠疾病的诊治中得到体现[8]。
综上所述,家庭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肠造口术后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邵红梅,冯瑞,朱红,等.中国人群结直肠癌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2):174-177.
[2] 罗宝嘉,覃惠英,郑美春 .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社会关系质量与希望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J]. 中华护理杂志,2014,49(2):138-142
[3] 孙涛,傅卫.家庭护理外科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7(6) :564-566.
[4]雷会轻.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杂志2020,39(13):2472-2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