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开展
2020-08-31魏华荣
魏华荣
【摘 要】 高中阶段的知识学习非常重要,对学生一生的影响非常大。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思路是灌输式教学,教学效果一般,培育的学优生数量较少。生本理念的融入能够从全新的角度探究高中数学教学,更好地实现各方面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 生本理念;高中教育;数学教育
现如今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需要全面革新,现代教育追求的不仅是分数较高的学生,还要求其在数学的应用能力、研究能力上不断提升。生本理念的落实就是希望不断增加高中数学教学的内涵,坚持在教育的可靠性、可行性方面不断创新,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一、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的学习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在数学知识的教育和引导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运用生本理念更好地充实高中数学教学体系。教学方式的创新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在该方面取得卓越的成果,才能帮助学生在各类知识的掌握上从被动转变为主动。
例如,在“概率”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某珠宝店丢失了一件珍贵的珠宝,根据目前所掌握的线索,推测窃贼是一名女性,黑色头发,身穿风衣,白色皮靴,具有地方口音,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个小偷的线索吧。”通过趣味性导入方式,能够使数学知识与生活接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在“集合”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方式是直接在黑板上板书,引导学生开展大量的习题训练。在生本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可以对“集合”的概念、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做出分析。“集合”存在于不同的条件下,有些是数据的集合,有些是条件的集合。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知识学习的效率。
二、引导学生掌握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数学知识学习非常丰富,在各類知识的掌握、应用方面需要在技巧上不断提升,只有熟练掌握相关技巧,才能改善学习效率。
例如,“指数函数”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灵活掌握函数的各类知识点,但是函数的复杂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计算和学习应用方面必须保持多元化,这样才能得到进步。
从图中可看到,指数函数是高中所学函数当中的一种,对于“对数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学习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在知识的教育和引导方面要连贯、系统,让学生在知识的掌握、锻炼上按照科学的思路来完善,这样才能使指数函数的教学产生更好的效果,加深学生的印象,最终在指数函数的科学运用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通过对指数函数的研究,学生能够把握函数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技巧,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举出几个指数函数的例子,技巧性的训练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在“指数函数”上的学习效率,减少错误的思考模式,在各类思维锻炼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尊重学生主体性,打造多样化的课堂
生本理念的运用要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高度尊重学生的思想和观点,坚持在数学课堂上打造多样化的模式,开拓不同的教育思路、教育方法。例如,在“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函数知识,还要结合几何图形来分析,难度较高。此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函数内容,包括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等,充分分析不同函数的特点,结合几何图像解题,由此掌握知识。相比直接进行教学,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有一个过渡阶段,学习效果相对更好。打造多样化的课堂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切身感受。
四、完善数学分层,实现个性化教育
生本理念的运用,最重要的就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开发学生的潜力,又要帮助学生在各类数学知识的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果。因此,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来完成,打造个性化教育。例如,在“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大题的解答非常复杂,一般会有3~4个问题。分层教学过程中,要求学困生掌握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解答第一个小问题即可,获得基础得分;中等生对1~3题进行作答,努力拓展自己的能力和思维;学优生要求解答全部题目,不仅要快速、准确地作答,还要熟练掌握解题步骤。分层教学的实施能够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复杂的数学知识,不会对学生造成太大的压力,得到阶段性的巩固效果。
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将学生作为主导,运用生本理念,充分融合各方面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掌握、锻炼方面要不断创新,既要掌握好数学要点,又要在数学知识的综合巩固上不断进步。生本理念的运用过程中,要求教师与学生开展积极的沟通、交流,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振伟.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43):85-86.
[2]赵丽娜.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探析[J].文渊(中学版),2019(9):662.
[3]韩文萍.“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8(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