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语文“画图写话”教学实践研究

2020-08-31杨琳

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能力自主性

杨琳

【摘 要】 针对传统写话教学实践中,“看图写话”教学形式所存在的主体性隐藏等缺陷,研究者尝试性探索“画图写话”教学实践形式。通过对“看图写话”与“画图写话”的比较分析,指出“画图写话”具有以真实生活激发兴趣、以自主选材融入情感、以绘画实现整体构思、以“乐于”催动主体表达以及以评价促成良性竞争等教学优势。从长远教学效果看,“画图写话”能使小学低年级学生逐步甩掉“拐杖”,以主体性感受与表达,逐步达到“我手写我心”的境界。

【关键词】 “画图写话”;自主性;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新课标对低年级写话的基本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新课标力图通过写话方面的培训,提升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实现“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等多方面教学目标。

在传统写话教学实践中,低年级写话教学惯常使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看图写话”,即给学生指定一个或多个连续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完成写话。一方面必须承认“看图写话”教学,学生只需看懂图片逻辑顺序,并按照图片给定顺序完成写话任务,容易降低写话难度,给学生指明写作方向。但是在多次教学实践过程中亦发现,“看图写话”本身隐藏着其不可克服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指定图片内容过于陈旧,图片内容非学生喜闻乐见等方面。 “看图写话”缺陷产生主要是与“看图写话”本身离学生生活实际相对较远,导致学生不能在其中写自己想说的话有关。传统“看图写话”教学,容易抑制学生自主思考、自主选材机会,最终导致学生写话兴趣大大降低,使“看图写话”陷入恶性循环。

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研究者开始尝试以“画图写话”取代传统单一的“看图写话”教学方式,并着重从以真实生活激发兴趣、以自主选材融入情感、以绘画实现整体构思、以“乐于”催动主体表达、以评价促成良性竞争等五个方面探析“画图写话”的教学优势,从而真真切切提升小学低年级语文写话教学效果。

一、以真实生活激发兴趣

根据新课标对低年级小学生写话要求,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抹杀学生对写话的兴趣,让学生敢写、愿写、有话可写、写自己想说的话。但笔者在过去教学中发现,平时主要练习“看图写话”,图片内容提前指定,就极容易导致写话培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而个性化表达则成为写话教学的“稀有物”。“画图写话”力图打破“看图写话”的既有弊端,让学生以自己亲身经历或感受为具体背景材料,让学生结合自己有趣或难忘的事自己作画,再根据所画的内容自己表达与写话。

记得第一次实践“画图写话”教学过程时,正好赶上学校组织春游活动。作为小学阶段的第一次集体外出春游活动,其会给每位学生带去难忘的差异化感受。于是春游一结束,研究者立即抓住机会下发专用画图写话稿纸,让一半学生自己作画,一半学生根据图画写话。当时可能担心第一次“画图写话”教学效果,笔者仍然规定了春游主题与基本格式,然后让学生回家自己拟定题目,自主完成。同事第一次“画图写话”教学尝试,限于教学对象为一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于是建议学生回家后先把一天中印象最深的经历讲给父母听,厘清思路之后再动笔完成。这样,说的过程也是语言训练和整理的过程,可能会让思路更有条理性、内容更具完整性。

经过这次训练,笔者意外发现:学生会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写,而不是千篇一律,尽管主题都是春游,但有的学生能细致描绘观察到的植物,有的能抒发第一次春游的激动心情,有的能写和小伙伴分享食物的经历,教学效果异彩纷呈。自此,教学组织者开始进一步体悟到“画图写话”确实符合孩子天性。当学生以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画着自己喜欢的画,表达自己想说的话时,写话兴趣就会逐渐自主培育,写话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二、以自主选材融入情感

新课标提出写话方面要写自己想说的话。既然是写学生自己想说的话,那么写话内容就应由学生自主选择,而不是由教师单独指定。写话训练就应当设法尊重学生亲身体会,让学生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笔者进一步教学实践还发现,如若只是让学生习惯被动性地“看图写话”,则可能导致学生进一步缺乏自主选择写作素材的锻炼机会,进而很难适应高年级话题作文或自主命题作文的独立完成教学要求。“看图写话”的主要缺陷在于图是指定的,全班学生对着同一幅圖片;图片顺序是固定的,大部分图片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每天只能在教师的指引下被动地练习写话,这时写话已然不是创作过程,而只可能导致学生主体性情感的淹没。“看图写话”的教学过程,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加之小学生强烈的向师性,学生最后仅仅成了背诵的工具,只是快速记忆教师眼里的图片内容,而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缺乏对真实生活的感受,因而很难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可供利用的有利素材,很难写出有真情实感的高质量作文。

意识到“看图写话”的局限后,笔者进一步尝试让学生练习“画图写话”,尽管在写之前教学组织者也会说明写作范围,但当第二次在每个教学班级布置画图写话任务时,对于基本的格式问题,学生已了然于心。譬如,面对一年级科学课上学生观察蜗牛(从找蜗牛、抓蜗牛、看蜗牛到学蜗牛,学生整体兴趣性都较强)的别样兴趣,在布置写话任务之前,教师就没有再做过多指导,只是告诉学生这次写话主题是大家最近在观察的蜗牛,然后让学生回家自主完成。尽管部分学生仍免不了“看图写话”的习惯性思维,交来的写话也有部分学生只是描绘蜗牛形态、生活方式,但同时应当承认,已经开始有部分学生能以自我的情感认知,从自己观察的视角写蜗牛形态,还有极少数学生竟然能将观察蜗牛的过程以故事的方式呈现。尽管研究者也深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写作素材,需要一个长期的写作习惯养成过程,但通过一次次的写话教学实践训练,笔者更加强烈地认识到,相对于“看图写话”而言,以学生情感投入的“画图写话”,对于提升低年级学生自主选材,进而提升其写话能力有着独特的教学优势。

三、以绘画实现整体构思

新课标对于低年级写话并没有过多提及构思方面的问题,但写话过程本身不得不涉及整体构思,学生写的时候也许并没有考虑如何整体构思,但在写的过程中暗含着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从哪里开始写,到哪里结束等整体构思方面的问题。传统“看图写话”教学实践,也涉及整体构思,但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譬如,一组连续的图片,哪几张需要详细写清楚,哪几张略写,在写之前教师会提前告诉学生。时间一长,学生也会逐渐摸索到其中规律。学生想当然地配合教师心目中的所谓“完美”教学效果,大部分写话作业都呈现为中间图片详写,开头和结尾略写。但至于为什么这样整体构思,学生并没有深入思考。这样的学生“看图写话”只会导致学生就图写图,整篇作文虽然按照教师要求详略得当,但段与段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差,没有一个突出主题,写话教学效果“形似而神不似”。教学过程中也曾发现,当让学生完成一家人围在一起吃西瓜的“看图写话”作业时,学生因为缺少对生活的敏感度,只能浅层次地写到一家人开心地围在一起吃西瓜,却看不到人物动作细节所渗透的深刻主题。经过对“看图写话”的教学反思发现,教师日常习惯于“喧宾夺主”,习惯于提前告知学生所谓的道理,容易抑制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

而在“画图写话”中,教学组织者力图规避看读写话的“喧宾夺主”行为。笔者开始尝试让学生先写后评,例如在某次“画图写话”作文教学中,以六一儿童节义卖活动为主题,笔者提前告知学生这次写话主题是义卖活动,义卖过程中哪些小事是最让你难忘或有趣的,请你重点写下来。学生有的做收银员,有的做售货员,有的负责采购,大家各司其职,经历的事情也都不一样。最后结合“画图写话”教学效果,学生写的内容也就各有侧重。在画的过程中,学生画的图片丰富多彩,也就无形间逐步具备了整体构思能力。学生绘画的过程也是自主厘清思路,自主整体构思的过程。有了这样的思考作为过渡,学生写的内容就不至于杂乱无章,写话教学效果就会让人喜出望外。

四、以“乐于”催动主体表达

新课标提出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这一要求强调“乐于”,应理解为学生积极主动运用所学词语开展写话训练。“乐于”本身不是仅仅在教师指导下把一堆词语堆砌,然后被迫地运用于写话之中。“樂于”突出学生写话表达天性,突出写话中的好词好句日积月累,且在恰当地方积极主动从大脑提取。传统“看图写话”练习中,在给定图片的练习下,学生思维往往受到限制,即使学生平时积累了很多好的词语,但不一定适合图片主题。“看图写话”练习,一方面影响学生本身词汇库的有效提取,导致学生使用词语时难免出错,另一方面也会抑制学生主动积累好词好句的积极性。

“画图写话”的运用则是尽量促使学生“乐于”表达。画是自己创作的,内容是自己选的,在自主性得到极大提升的情况下,有助于积极调动学生大脑中储存的词语,产生主体性的有意义的积极表达。从表达的层面来看,“画图写话”会给予学生更多表达机会,学生在写之前就在寻找写作素材,带着问题思考,更有助于其积累与主题相关的词语。学生在“乐于”学习的精神氛围下,在画的过程中思路完全打开,学生可以不受约束地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想象空间得到释放,想象力得到发展,然后再将其转化为文字,学生表达就会更加自如、流畅。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组织者在学生写话之后集中展示优秀作品,并让学生之间展开相互点评交流,又进一步增加了学生交流表达的机会,进而不断以学生自由表达,逐渐提升写话教学效果。

五、以评价促成良性竞争

写话的完整过程还包括评价。只有在评价中学生写话能力才能获得成长与进步,进而为下一次更好地写话做好准备。尽管传统“看图写话”也有评价,但囿于写话内容本身的千篇一律,学生很难从一次“看图写话”评价中获得更多成长锻炼机会。研究者不否认那些基础相对较差,看了图片也无从下手的低年级学生,可能会从其他学生完整的表达中获取部分有价值的经验,学习其他学生的基本写作思路,进而模仿完成一篇写话现象的存在,但研究者同样认为,传统的“看图写话”并不完全适合现代教育教学中班级写话的个性化目标。

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逐步体悟到,要想让学生从一次写作练习中获得更有效的锻炼,就需要有更多丰富多彩的优秀作品供学生学习、欣赏和交流。“画图写话”方式正符合这一理念,在实践教学中,每一次写话作品上交之后,笔者顺势而为,将优秀范文中好的词语、句子快速圈出,然后将这些优秀作文及时贴在教室后面,以供全班学生欣赏交流。等学生欣赏交流一段时间之后,再专门利用一节课讲评优秀写话作品。特别是对写话技巧好的学生作品给予积极评价,让先进榜样激发全班学生形成“你追我赶”良好氛围。以班级学生的良性有序竞争,促进每位学生自主探寻写作素材,进而不断提升写话教学效果,在“画图写话”作品的积极评价过程中,带动学生形成“你追我赶”良好竞争态势。

经过写话教学的多年实践,笔者意识到对于那些刚接触写话的一年级学生而言,“看图写话”过程中有教师一定的帮助、指导与示范,或许可以给学生提供一根拐杖,但“看图写话”的缺陷也可能在于长时期地给学生一个可以始终依靠的“拐杖”,反而无形间抑制了学生自主自立能力的养成。“画图写话”主张不能让学生一直依赖教师主导性指导这一“拐杖”。教师写话教学应当审慎处理好“扶”和“放”的辩证关系。教学最起始阶段的“扶”要为接下来持久性更大的“放”做好准备。“画图写话”更有利于学生主动乐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不断激发学生自主持久写作动力,进而让学生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心”境界,实现语言表达能力持久性提升。

【参考文献】

[1]吉色方森,杨琼.让每朵花儿都灿烂[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

[2]徐栋,管建刚.作文教学12问[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

【备注:本研究是吴江区教育科学研究室青年教师专项课题“在‘画与‘话的转换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号:0819YXQ1111)】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能力自主性
自主性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无人机自主性分级标准浅析
成员自主性视角下社会组织自主性探析
国内教师自主性研究的回顾与建议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幼儿教育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探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
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