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中的“行为偏差”
2020-08-31张兴胜
张兴胜
知名财富管理顾问迈克尔·M·庞皮恩(Michael M.Pompian)集数十年财富管理业务心得写就了平实之作——《财富管理的行为金融》(Benavioral Finance and Wealth Management)。与倡言金融新理念,模型、数据充斥,务求艰深繁复的众多金融学著作不同,该书从众多真实的金融投资案例出发,专注讨论金融投资行为中的“行为偏差”及矫正方案,成为该书一以贯之的鲜明主题。
在金融学发展历程中,如何认识多样、生动的金融市场参与个体,引发了持久的金融理论纷争。在新古典经济学传统中,市场中的个体都是完全利己、完全理性和拥有完全信息的“理性经济人”。1970年,尤金·法玛提出的“有效市场假说”坚持了这一信条,理性经济人假说事实上也成了众多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理论的基石。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长青。”在金融投资实践中,号称具有价值发现、资源配置、风险分散功能的资本市场可能诱发巨大的泡沫,在股价、房价已出现“脱离价值的价格飚升”时,无数“理性经济人”仍可能坚信新一轮飚涨正在酝酿。耶鲁大学席勒教授2000年出版的《非理性繁荣》,用生动的笔墨描述了“在各大洲间漂洋过海的泡沫”,展现了市场泡沫传染扩散时光怪陆离的市場众生相。
迈克尔·M·庞皮恩的《财富管理的行为金融》一书承继了席勒教授直面市场现实、洞察市场个体的著作风格,立足于个人业务实践及众多生动案例,深刻地指出在金融投资市场“人们的大多数决策不是最优的”。这些真实的市场个体,并不是什么“理性经济人”,而是具有认知局限,受情感影响,“大多数决策不是最优”的“正常人”。“正常人”往往出现非理性财务决策,导致非理性财务决策的即是《财富管理的行为金融》一书言之谆谆、思之切切的所谓“行为偏差”。
迈克尔·M·庞皮恩将导致非理性财务决策的行为偏差分为两类:认知型偏差和情感型偏差。前者指由知识局限、基础统计、信息处理或记忆错误所导致的偏离理性决策的行为,后者则指受态度和情绪影响而自发产生的偏离理性决策的行为。作为资深财务管理顾问,迈克尔·M·庞皮恩在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经历了无数次市场崩溃,目睹了1987年、1988年、2001年和2008~2009年市场崩溃中无数的感喟与血泪。从业务实践出发,迈克尔·M·庞皮恩对两类行业偏差条分缕析,将认知型偏差细分为观念执着型偏差和信息处理型偏差,将情感型偏差细分为损失厌恶偏差、过度自信偏差、自控偏差、现状偏差、禀赋偏差和后悔厌恶偏差6类。受益于丰富的财富管理顾问经验,迈克尔·M·庞皮恩对各类行为偏差均加以总体描述、专业说明,阐述其实际应用及研究概述,并详细介绍了矫正策略。在具体行为偏差讨论中,既有案例分析,又有数据佐证;既娓娓道来妙处生花,又条分缕析携纲举要;既具平实质朴之美,又擅案例详博之胜。魏紫姚黄,各钟其美;理念文风,俱擅胜场。通读全书,在感受明快晓畅的可贵译风的同时,颇享增知踵识之美。
迈克尔·M·庞皮恩《财富管理的行为金融》一书最大的遗憾,是作者受学院派经济学家影响,多少带点矜博务全的弊病。先有“行为金融学简介”类与本书几无大多关涉的知识冗介,后有“投资者行为类型及其识别过程”类添貂败笔,未能始终聚焦金融投资行为中的“行为偏差”这一论题,书名也远离“行为偏差”这一焦点,导致珠玉与芜瓦并存,成为该书引人遗憾的不足。
需要说明的是,《财富管理的行为金融》一书的译者邓鑫博士严谨认真,文风晓畅,表述练达。邓鑫博士正值芳华,在外交学院、湖南商学院任教中始终关注金融投资行为,在金融政策讨论中颇多灼见。在生活中温婉可爱,在学术追求中严谨认真,在文献译作中晓畅生春,这是殊为不易的。
(《财富管理的行为金融》,【美】迈克尔·M·庞皮恩著,邓鑫译,2020年4月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