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硝烟中的敌后村级“兵工厂”

2020-08-31徐爱清

红岩春秋 2020年1期
关键词:兵工厂大伙民兵

徐爱清

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对山东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广大军民在与日军战斗中,因为缺乏枪支弹药,往往处于劣势。面对日军的优势武器装备,他们并没有被吓到,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对付敌人。

在山东省五莲县陡峨村(今中至镇),抗日群众发挥聪明才智,白手起家办起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个村级“兵工厂”,先后造出步枪一千多支,修理各种长短枪两千多支,有力地支援了抗日前线,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白手起家造枪支

1943年夏天,八路军山东纵队教导5旅13团开进山东省五莲山区,拔据点,除汉奸,开辟了五莲山抗日根据地。陡峨村处在根据地的中心地带,滨北专署的后勤机关随后迁到陡峨。当时,陡峨村东的山沟里坚壁着大批军用物资,运转的伤员和南来北往的干部,也常常在这里落脚。

这年秋天,13团转入外线作战后,敌人趁机发起“扫荡”。他们把陡峨村看成眼中钉、肉中刺,每次“扫荡”都集中优势兵力,企图一举荡平根据地。为了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和滨北专署机关,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陡峨和周围几个村成立了民兵联防队。他们拿起土枪、土炮、大刀、长矛,日夜与敌人周旋。

与敌人精良的装备相比,他们显然处于劣势。当时,好枪少之又少,而且坏了又没处修。上级有时发给几颗地雷和手榴弹,一次战斗就打光了。一旦遇上大股敌人,就不得不钻山沟“捉迷藏”。专署机关也只好今天转移,明天疏散,跟敌人“兜圈子”。

涂着膏药旗的日机时常来袭,擦着房顶骄横地飞来飞去,“嘟嘟”地扫射着机关炮。看着倒在血泊中的乡亲,民兵们气得咬牙切齿,端着土枪土炮,瞄着飞机屁股发狠说:“要是老子有条钢枪,看不把你揍得稀糊烂!”可是,到哪里去弄钢枪呢?

村里一名铁匠出身的民兵想出了一条门路:没有枪,自己动手造!当时,盘踞在五莲山区的国民党第三专员公署专员张里元的杂牌队伍,曾抓来30多个手艺较高的铁匠,成立了修械厂,制造和修理枪支。张里元被我13团打垮后,修械厂的范希梅等七八个工人,带上一批修配工具逃出来,流落在离陡峨20里远的小古家沟一带,靠着给群众锔缸补锅维持生活。

听到这个消息后,队员们聚在一起商议:“能把这些人请来,在咱陡峨安上个枪厂,自己造枪,那该多好啊!”联防队长王庆元为此事一夜没合眼,第二天一早,就跑到小古家沟联络。范希梅等人听说造枪打鬼子,个个摩拳擦掌,满口应承。

接着,王庆元又去滨北专署武装部请示。罗部长说:“你们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建枪厂,谈何容易啊!”王庆元说:“这个村东边、南边紧靠山沟,有了情况容易隐蔵。村里有11个共产党员和30多个民兵,这是办枪厂的骨干。只要上级支持,办枪厂保险没问题。”罗部长问:“老乡们这种打算很好,有股子抗日的猛劲儿,我们完全支持。可是,造枪可不是说着玩的,既需要过硬的技术力量,还需要机器设备和钢铁等原材料。你们什么也没有,拿什么造枪啊?”王庆元一拍胸脯:“大伙儿都说,枪杆子是我们的命根子。我们白手起家,再难也要把枪厂办起来。”罗部长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他说:“回去告诉大伙,先做好准备,等研究一下,再正式通知你们。”四天后,上级正式批准了他们的要求,并拨来一笔钱帮助办厂。

消息传来,陡峨全村老少奔走相告,民兵们更是高兴得不得了。村农救会长王玉法把自己的三间堂屋、两间草棚腾出来,做了厂房和工人宿舍。民兵联防队副队长王西带领几个民兵连夜去小古家沟帮助工人们搬来家什。不久,范希梅等人赶着驴又到修械厂旧址,挖出埋藏在山沟里的一个大风箱、20支锉刀、两个铁砧和四把老虎钳。人手不够,村里几个民兵顶上,工人增加到13人。

这年冬天,陡峨枪厂就这样办起来了。

首试枪管爆炸

枪厂建起后,王庆元和联防队几个主要干部分了工。王西和村自卫团长具体负责筹集造枪所需的物资。当时,煤炭容易解决,到海边驮趟盐,就能到博山换回炭来。木料也不难解决,民兵们家里长着核桃树,需要时就砍上几棵。难就难在铁上。刚刚从敌人铁蹄下解放出来的新区,民间的铁器钢材几乎被日伪军收尽抢光,要找一块好钢简直比沙里淘金还难。民兵们勉强凑集了一些破头、耙齿、钎子棍,用这些碎铜破铁来代替。

然而,要把一堆碎铁打成枪就更不容易了。首先,大伙把碎铁放进炉里烧红,用大锤砸成铁片。然后绕在圆铁棍上,扭成麻花形,再回炉烧红,打成枪筒子的样子。还要把六尺多长的大台杆枪筒,截成三段,打得和步枪筒子一样粗细。枪筒的模坯造好后,就用老虎钳夹住,用钢钻一下一下钻,用凿刀一下一下凿,用铁锉一下一下锉。锉不圆,就用鲨鱼皮代替砂纸,一遍一遍磨圆。造好一支枪筒,不知要捣弄多少遍。造枪栓也是这样,一块二三斤重的铁棍,七凿八锉,最后到成品时,已不到一斤重了。

因为全靠手工操作,大伙吃尽苦头。开工后第一天,每个人的手上都磨起了一串串血泡。天气寒冷,西北风凉飕飕地往草棚里钻,但每个人脸上的汗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串串地落在地上。艰苦的劳动,却没有人喊苦叫累。钢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经过大伙的努力,八支崭新的钢枪终于造出来了。

可是,枪的质量到底怎么样?他们决定举行一次试枪射击。消息一传出,村民们都赶来参观。八个民兵每人扛着一块大青石板,放在一道坝埂上,一字摆开。枪放在石板上,一切准备就绪。

这时候,现场几百人鸦雀无声,上千只眼睛紧盯着新枪。只见王庆元把手一挥,喊了声“放!”八个民兵同时扣动扳机。随着震天动地的爆炸声,一阵浓烟卷着铁片、石块,一股脑儿飞向天空。原来,枪管爆炸了。

人们跑上去一看,都愣住了。只见放枪的民兵手掌和手指被震得铁青,有的指头缝里流出了紫红的血。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的摇头,有的叹息。

造出合格抢支

当天晚上,枪厂的同志和全體党员、民兵召开紧急会议。大伙闷坐在一盏豆油灯下,昏黄的灯光照着一张张愁眉不展的脸孔。村党支部书记王志梅见大伙情绪不对劲,便诙谐地来了个开场白:“怎么了,枪炸了,把大家都炸成哑巴啦?你们以为这就败啦?不!照我看,造出枪是第一个胜利,不炸枪管是第二个胜利。现在咱就应该鼓起劲来,夺取第二个胜利……”

大家一起分析这次炸枪的原因。几个人不约而同地说:“事情明摆着,一个是造得不够标准,光为了早点造出枪打鬼子,把规格质量给忽视了。再是原料不行,这些废铁造的枪打‘沙子还可以,打子弹怎么能顶得住!”可是,原料铁又从哪来呢?王志梅说:“这样吧,先派两个代表请示一下上级,看能不能给想点办法。”

在史家庄子一间茅草屋里,罗部长接见了王庆元和王西。他知道来意后,微笑着说:“你们干得很有成绩嘛!造出了枪,这就不简单。在暂时的失败面前,不能灰心丧气,不能急躁,要冷靜。”“现在敌人对钢铁封锁得很严,咱大部队上的钢材也很缺。等过几天后,可以发给你们一点,不过数量可不多。主要的还是靠你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临走,他又特别嘱咐:“群众里头有的是诸葛亮,有了困难别忘了找他们。”

回村后,王庆元和王西马上请了一部分群众和工人、民兵凑在一起,召开“诸葛会”,大家开动脑筋提出了很多办法。随后,民兵们冒着风险,到敌占区的大集上以修锅为名买了一宗原料铁。同时通过组织关系,串连了几个可靠商人,请他们到青岛等大城市代买了一些旧钢材。正在这时,潍徐公路上的一个鬼子炮楼被八路军拿下了,枪厂接到前去领铁的通知,连扛加抬运回来一千多斤。

枪厂又恢复了原来的生气。大伙每想到群众的嘱托“一定得出好枪啊,这可是与敌人拼命的”,就觉着肩上的担子有千斤重。为了保证枪的质量,大伙对每道工序、每个零件都认真反复地去做,仔细地检查,一发现漏洞马上补,一有偏差马上纠正,直到符合标准为止。他们分班轮干,歇人不歇工具,每人每天至少要干12小时。在最紧张的时候,他们夜以继日,累了就倒在红炉旁,借着炉火的温度,睡上一会儿。吃饭的时候,也不离开,把筷子一丢又继续干。

他们因陋就简,试制了一些新的造枪工具。譬如,为了解决枪眼容易钻偏的问题,就把大洋布用细麻绳密密麻麻地缝成一丈二尺长、二寸宽的布带,代替转动带,套在特制的轮子上。一个人用手转动轮子,带动钢钻,一个人用肩膀顶着硬钻,这比直接转动钢钻既快又准。他们还把石块、碗片砸碎,砸均匀,胶在布片上,做成土砂纸,再套在纺车上,手摇车把,带动土砂纸旋转,制成手摇砂轮。这样操作,既省工省力,又磨得光滑,枪的质量比原来大大提高了。

离第一次试枪已经一个月了,这天,大家又聚集在试枪地点,参观第二次试枪。王庆元亲自出马,只见他右食指轻轻一动,“叭——勾”一声脆响,子弹头冲出枪筒,呼啸着飞向远方。接着,第二颗、第三颗——一连成功发射了20颗。围观群众欢声不断,围着工人和民兵一个劲地贺喜。

抗日战场显威力

“陡峨出枪了!”这个消息惊动了敌人。

一天,从村西走来一个卖盐的。他卖了盐后,就在村里到处转,碰到小孩便悄悄地问:“你庄的枪厂有多少人?”因为民兵们进行了保密教育,对外就说村里新安了只铁匠炉。至于多少人,造了多少枪更是保密。卖盐的打听了半天,也没摸着枪厂的底细。

天近中午,王庆元带领几个民兵从村东走来,和卖盐的碰了面。王庆元说:“这不是大绿旺村的杜皮匠吗?什么时候改的行?”杜皮匠被问得张口结舌,前言不搭后语。经过盘问得知,杜皮匠的儿子在离陡峨不远的鬼子据点当伪军小队副,他受儿子差遣,以卖盐为名来探听枪厂的消息。

敌人的阴谋被识破后,大伙加强了戒备。村里原来的三座炮楼和三条主要街道上的五道寨门,被重新整修,民兵轮流在上边站岗放哨。民兵经常活动在五里路外的西岭上,一旦发现敌情,赶紧向村里发信号。枪厂的工人也参加了民兵,一手拿钳,一手拿枪,随时准备战斗。为了灵活转移,每个人都有一只篮子,遇到敌人侵袭,就将工具放进篮子,背上就走;笨重的工具被抬到山沟里,放进地窑;造出的成品或半成品,有时吊在井里,有时埋在地里。

1944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枪厂的工人正在紧张地忙活着,突然听到一阵手榴弹的爆炸声。这是在西岭放哨的民兵传来的信号:敌人来偷袭了。工人们有的背篮子、抬工具,钻进山洞;有的和民兵一起,紧急集合,端起新造的枪,迅速穿过中至河,隐藏在河西的树林。

待敌人走近,王庆元发出了第一枪,一个伪军应声倒下。接着,民兵手中的枪一齐扣响,手榴弹也在敌群中爆炸。敌人一看对方的枪这样厉害,火力又猛,以为遇上了大部队,吓得狼狈逃窜。战斗结束后,王庆元兴奋地说:“咱造的枪头一次上阵,就立下了功劳。”

这年8月,枪厂工人增至30人,平均每天能造出一支枪。这些枪虽然不是用机器造的,但各种机件构造比较精细,打得比较准,杀伤力很大。不仅为五莲山区的抗日游击战提供了一批得力武器,还一批批地送到沂蒙山一带的抗日根据地。

一天,罗部长等几位首长来陡峨参观枪厂。罗部长拿过一支新造的枪,拉开枪栓,仔细地察看各部分的构造,然后瞄着村外,一连打了五枪,枪枪都发出了与大盖枪差不多的声音。他放下枪进了厂房,只见里面没有一部机器,只有一盘红炉和一些锤子、锉刀、老虎钳等简单工具。他赞不绝口:“你们真能干,真是石头也能榨出油来!你们是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个村级兵工厂,感谢你们为抗日工作作出了贡献。”

1945年春,滨北专署特别绣了一面锦旗,奖给枪厂,上面绣着“能工巧匠”四个大字。

编辑/韩西芹

猜你喜欢

兵工厂大伙民兵
巨大的回报
哪里哪里?
老人的尊严
美国富兰克林兵工厂F17—L半自动步枪
飒爽英姿女民兵
脚下生风的磊编
“民兵”一词的来历
“山东青年”注意民兵建设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