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自然环境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2020-08-31李可心
李可心
摘 要:芬兰教育成效显著,“自然教育”是促进其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芬兰访学的经历,分析芬兰的自然环境对“自然教育”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芬兰;自然教育;幼儿
引 言
在历届不同主题的PISA評价中,芬兰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方面展现出了令世人瞩目的特别优异的成绩。与同样在PISA评价排名中名次较好的中国不同,芬兰以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闻名,学生幸福指数较高,被《三联生活周刊》称赞为 “世界上最好的教育”。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通过这一次为期三天的芬兰访学,我有幸从学前教育的角度粗略学习芬兰的教育,并在芬兰自然环境对幼儿教育的影响方面有所发现。在芬兰幼儿教育中自然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促进了幼儿的“自然教育”。其形成原因与历史地理和社会制度、文化等方面有关。这里的“自然教育”既包括幼儿在自然环境中玩耍、探索与发现,也包括环境保护知识和对自然的热爱教育,更是一种尊重自然规律、符合人类天性的教育观。
一、影响“自然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因素
芬兰人与自然的相处历史久远,幼儿自然教育有历史渊源。早在1万多年前,芬兰人就开始在芬兰地域定居,以捕鱼、捕猎野鹿为生,极寒的自然环境使他们敬畏自然,依恋自然。工业革命之后,富饶之地养育的人们逐渐想要征服自然,对自然肆意掠夺与破坏,而芬兰人依旧保持人类对自然最初的热爱。这种热爱的传承就是幼儿自然教育的一部分。
芬兰自然资源丰富,是幼儿自然教育的地理优势。截至2008年,芬兰森林面积23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9%(扣除陆上水域面积的森林覆盖率为76%),是欧洲人均林地面积最多的国家。芬兰被誉为“千湖之国”,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森林和湖泊为幼儿教育中的“自然课程”提供了极佳的活动场所和研究对象。
国家政策和社会制度对自然的重视投射在幼儿教育之中。教育是国家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反映、巩固与提升。一方面芬兰对自然环境保护及其重视,首都赫尔辛基“颂歌”图书馆Oddi已经实现了 “碳中和”,政府设定了到2035年成为 “碳中和城市”的目标,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与消耗的平衡;收取环保税和实行普遍的垃圾分类。环境保护已然成为一种社会常识,在幼儿接触社会环境比如图书馆、儿童活动中心时潜移默化地对幼儿产生关于环保的社会教育。另一方面芬兰将环境和自然知识纳入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中,与幼儿的语言、数学、卫生知识以及艺术等一样同时作为幼儿学习的内容。据芬兰政府提交给议会的调查报告显示,入学前教育对儿童成长影响很大,为期一年的入学前教育使儿童的技能有所提高,而且还培养了其对学习的兴趣。学龄前儿童接受入学前教育后,通过对自然知识的学习,懂得了应该如何爱护和保护大自然。
热爱自然浓厚的文化氛围促进幼儿亲近自然,探索自然。“如果上班的路上不能穿过一片森林,那么生活将没有意义。”这是芬兰现代主义之父、建筑师兼设计师阿尔瓦·阿尔托法发自内心的感慨,也是无数芬兰人热爱自然的反映。芬兰湖泊多,森林多,岛屿多,芬兰人从出生到死亡总是和自然相生相伴。热爱自然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表现,保护自然,表现自然,借鉴自然在生活中几乎成为本能。在这种社会文化氛围的熏陶下,教育幼儿热爱、亲近与保护自然也几乎成为本能。
二、“自然教育”的表现方式
芬兰人崇尚的“自然”在这里不仅仅是大自然,其延伸意义更代表了一种自由民主、尊重发展规律的思想。芬兰幼儿教育中的自然元素体现在诸多方面。
幼儿园的“自然教育课程”活动
芬兰教育学习和发展中心展示了部分芬兰幼儿园的“自然教育课程”,孩子们将在森林里度过大部分时间,在森林中吃饭、睡觉;在老师的带领下捕捉昆虫、观察植物。他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通过在自然中的观察探索活动学习自然的知识,发展作为孩子应当发展的能力和技能。幼儿可以在自然中自由地玩耍,释放他们的天性,在自然中充分发展他们的运动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与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研究能力,发展独特的自然审美。孩子以自然为伴,把自然当做探索的基地,成长的舞台。
幼儿园朴素自然的环境创设。就算在芬兰,能够提供“自然教育课程”的幼儿园普及率也并不高,大部分幼儿园不能提供幼儿额外接触自然的机会,但是依旧可以看出幼儿园在诸多方面都受到自然的启示和影响。例如在芬兰某公立幼儿园,墙面有较多的留白,没有过多教师制作的装饰品或者是教学图片,更多的是展示幼儿的作品,幼儿园的环境创设风格朴素而自然。幼儿园最大程度地尊重幼儿,用最自然的方式为幼儿的作品提供展示空间,而不是增加教师主观的判断和评价,幼儿在幼儿园中可以以最自然的方式学习、创作和表达自己。
多元文化融合的国际氛围。芬兰是一个国际化的国家,包容、接纳各国公民,在幼儿园里可以看到不同种族、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孩子,幼儿园不会刻意隔离不同的孩子,也不会精确地根据年龄、国家分班,或者是偏重于某一国家的孩子而轻视另一国家的孩子,而是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他们不会因为国别的不同而被有意区别教育,他们有介绍自己的文化和了解同伴的不同文化的权利。幼儿园甚至不需要特意做什么,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就能玩到一起,和睦相处。顺应自然,尊重孩子的本性,而孩子的本性就是不论国别,平等共处。
三、“自然教育”对幼儿发展的积极影响
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强健的体魄幼儿才能更好的学习与发展。研究发现,土壤中的细菌和病毒会帮助减少孩子过敏或患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概率。工业化国家过敏性疾病发病率上升很快, 最近10年以每年3%到4%的速度增加;而生活在农村环境下的孩子却不太有过敏性疾病。孩子们在自然中接触到的都是纯净无污染的空气、水和食物,另外在自然中的活动可以增加幼儿的运动,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增强体质。
提高积极思考与主动探究能力。在户外的成长体验会让孩子们思考如何应对各种各样的成长问题, 通过认识—体验—寻求方法等一系列解决方案。相比于一直留在室内玩耍的幼儿,在自然中活动的幼儿会有更多机会接触新鲜事物,发现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思考与探究能力。
促进全面发展。自然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是一种天赋教育, 是造就人本身的教育, 是利用自然本能, 自然发展个体的教育。在大自然中,幼儿遵循自然规律成长,他们因为积极锻炼、饮食纯净而健康;因为认真观察自然而获得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素养;因为和同伴一起游戏而发展社会和语言能力;因为感受自然之美而培养独特的艺术审美,健康、科学、社会、语言和艺术五大领域都可以获得发展,不需要教师特意为幼儿设计促进各领域发展的课程和活动,幼儿在自然中游戏与学习就可以全面发展。
结 语
虽然本次的芬兰访学之行时光短暂,但我依旧收获颇丰,如果有时间,希望能够继续深入了解芬兰的教育。对于芬兰的自然环境之美和自然教育方式之巧妙我深有感触,或许正是芬兰的自然环境影响了芬兰的自然教育,为幼儿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使得芬兰的教育获得举世闻名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聂玉翠. 第四条道路:芬兰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2] 芬兰学前教育调研[J].基础教育参考,2016(19):74-78.
[3] 汪邦福. 人性与自然之性[D].合肥工业大学,2010.
[4] 庞丹,王翠丽.自然教育与儿童成长[J].教书育人,2019(0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