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语文阅读
2020-08-31黄瑞琼
黄瑞琼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要求,需要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其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有效阅读获取知识,拓宽学生思维,增长学生知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在指导小学生进行语文阅读中显得更加重要,可从这几方面的角度着手:一、调动和激发起小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阅读活动兴趣;二、指导和帮助小学生正确掌握语文阅读的技巧;三、指导学生进行多维度有丰富创意的语文阅读;四、读写结合,发散思维;五、结合生活,学以致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指导;阅读技巧;阅读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教学的要求提出了:“小学生首先应初步具备独立参与阅读的能力,注重自己的情感阅读体验和对文学知识的积累,形成优秀的想象力和语感表达能力,学会掌握和运用多种独立参与阅读的方法,能正确理解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接受高品质的情感和丰富乐趣的阅读影响,发展自己的个性,丰富情感世界,能借助参考书籍阅读有关文本。”
小学阶段重在引导小学生进行阅读的方法。阅读能够使学生不断积累知识,培养他们的技能,激发他们的情感,丰富与他人交流相关的知识、态度和情感,使人开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科学阅读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如何优化小学语文阅读的指导和教学呢?在实践中,我主要从这几方面进行教学:
一、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第7条的总体目标开始于:“我们必须逐步让学生拥有独立的阅读技能。”《汉语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体验,对优秀文本的理解能力、欣赏和评价能力,发展探究能力,从而提升使其综合素质。”
1、指导阅读记叙文时,抓住记叙文的四要素。小学阶段大多数是记叙文,如《难忘的一课》指导学生用不同形式多读几遍,接着找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然后由四要素总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最后要求孩子们抓住两件事去体会思想感情和进行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就是这样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进去了。
2、抓住字词句段品读,并展开想象。每一篇文章,都倾注着作者的情感,渗透着作者的观点,贯穿着作者的思想,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所在。而这一切更集中、更突出的是蕴含着一些字、次、句、段中。这些关键字、词、句、段就是阅读理解的联系点。教学中,为了使文章能更好地渗透和统一,我就大胆地要求学生抓住这些文字的联系点。例如,在教学《慈母情深》时就抓住“鼻子一酸”这条线索,引导学生抓住词语和句子去理解、领悟。如:找句子震耳欲聋的声音;找母亲掏衣兜的动作;用龟裂的手指数钱;引导学生抓住“震耳欲聋”“龟裂”;找描写母亲外貌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去深入体会领悟我为什么“鼻子一酸”?然后再深入拓展让学生们回想与自己的父母有什么特别令你感触的事情展开想象。在《桥》的教学中,我抓住“像一座山”问:“山”令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的脑海中马上出现了山的形象——可靠、高大、坚强、巍峨、坚固、永恒……再通过朗读,把作者描述的老汉和自己想象的山的形象进行结合,就可以产生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体验,能更好地感受老汉高大、坚强、镇定的形象。
阅读一篇文章,领悟理解字词句段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是一致的,只有抓住字词句段反復品味读,并结合实际进行想象。掌握了这种阅读技巧,才能较好地领会思想内容。
二、指导学生多维度有创意的阅读
指导学生能够围绕文本中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能力的形成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指导学生阅读,要求学生先提问,并参与对疑难问题的集体讨论。每接触一篇新课文,我都要求学生快速阅读一遍,然后再把自己在心中大概产生的疑问提出来,接着再带着统一出来的问题去读课文,看能否找出答案,找不到的就在课堂上共同解决。
如教学《落花生》一文时,有学生提出:作者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来说明不能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桃子、石榴、苹果他们颜色鲜艳,给人以美的享受,生活中也需要美的东西来愉悦生活有什么不好呢?觉得它们又实用(果实好)又体面(美丽),做人应该做既有用,又讲体面的人最好。我心里暗暗一喜,这问题提得好,但我不动声色,把问题踢给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最后老师进行总结。我先肯定了这位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这样的审美观、价值观,同时解释了作者这样比,仅仅是为了说明观点,并没有从实质上否定桃子、石榴、苹果。接着我又让学生讨论:如果体面和实用择其一而取之呢?并要求他们用实例作答。学生们都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小组内议论纷纷,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小学语文教材中反映的事物形象与感情认识一般是崇高的、光明的、进步的、健康的,但是学生在大量的自主与开放的阅读中,在影视信息中,在写作观察中,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带落后的、阴暗的、不健康的思想观念,所以作为老师要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内容,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经受一些思想上的挑战与历练,让他们有一点思想上准备,从而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免疫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在把握学科规律的基础上,根据现实与发展的需要不断变革我们教育的内容、观点与方法,让我们的学生有点政治意识,有点忧患意识,有点辩证思维,有点应付现实的经验,以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辨别能力、自我控制与自我教育能力。
三、读写结合,发散思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确保阅读教学效果得到提升。教师要考虑学生思维特征,适时进行引导,让学生认真品味与揣摩,并采取以说代写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口语训练,促进学生阅读水平不断提升。例如:课文《慈母情深》学习中,我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热爱、崇敬和感激之情,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一写母亲,主要回忆生活中与母亲的故事、母亲对自己的悉心照顾等。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较深,他们都有自己想说的话,在学习写作时尽情地表达自身的思想和情感。通过这种人性化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发散了他们的思维,让学生从中获得了积极的思想情感和体验,顺利完成了语文教学的目标。
四、结合生活,学以致用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除了要为学生传授知识以外,还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读写训练。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多留意自己的日常生活,能够学以致用,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例如:在语文教学《北京的春节》时,学生们在阅读课文以后,能够充分地感受到老北京人民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老北京民俗文化的丰富和内涵,作者为配合学生们突出体现老北京春节的文化和民俗的特点所需要采用的语言和表达方法。我就是围绕“春节”这个重要的话题,让学生联系自己家里是如何过春节的,并写一篇关于春节趣事的作文。我在课前就布置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人与事,通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学生学习起来才更加轻松,不会产生枯燥乏味之感,学习效率也能得到提升。
另外,阅读应该是开放的,阅读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在课堂之外,如图书馆、网络等阅读是具有挑战性的。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敢于探索未知,宣扬个性,并有所创新。阅读也是实用的,允许学生使用他们学会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对阅读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整体语言素养。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阅读指导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对文章的有效阅读,促进学生知识的全面掌握理解,然后逐步实现了自觉阅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