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名师之力,立己身之长
2020-08-31乔云云
乔云云
“幸福有时会迟到,但一定不会缺席。”对于工作,我想把“幸福”改为“收获”更合适。当大学同学一毕业就顺利地通过招教考试,开始教师生涯的时候,我却迟迟考不上,直到28岁,才搭上了沣东新城招教考试的“末班车”——当时招教考试的年龄限制为28岁及以下。
那些年我被分到了双围墙小学——一所跨入校门除了厕所看不到,其他都能看到的小学校。全校加起来7个班,300多学生,不到20个老师。短暂的失落之后,我开足马力,开始了我从来没想过的语数包班的班主任生涯。
那些年,家人戏称我的工作是“清洁工”。每天早上一到校,我就挥舞着大扫把,把整个前院的三分之一扫干净,卫生区打扫干净后,大扫把换小扫把,打扫教室走廊,拖地擦桌……早读开始前,我上班前精心穿搭的衣服早已遍布灰尘,大课间再围着土操场跑完操,那才真是“灰头土脸”。即便如此,我还是踏踏实实地扫干净每一块地,擦干净每一张桌子。
虽然当时学校的物质条件是艰苦的,但幸运的是教研氛围活跃。形式多样的公开课,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才知道原来别的老师的课堂是那么精彩。我像块干燥的海绵,迫切地吮吸着老教师的经验、方法。一年后,因学校拆迁来到阿房路一校,更让我眼界大开——赛教课上那一堂堂高潮迭起的语文课,授课教师那一张张声情并茂的面孔,上课学生那一段段浑然忘我的深情朗读,听课教师那一双双带着沉思、赞赏、质疑、肯定的眼神,活动后教研会议上那热烈而中肯地讨论……像海啸一样冲入了我的大脑,丰富了我的课堂,让我学会了怎样迅速而生动地导入新课,怎样实际又高效地突破重难点,怎样调动起学困生的兴趣,怎样化解学生回答不到点子上的尴尬,怎样春风化雨般地打动学生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赛教结束后“名师之路”的培训,又让我仿佛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也想学,那也想模仿。我迅速地把学习到的教学技巧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我的字写得不好,那就学专家放手让学生来板书,既绕开了自己的短板,又鍛炼了学生的动手书写能力,还带动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专家课堂上那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中,“引读”是我最喜欢的——我声音激昂地读出前两个字,学生自然也高亢地读,我轻声细语地读出前半句,那后半句当然也就悄悄地、柔柔地从学生口中读出。这种方式无需教师提示“读出感情”,而又扎实高效地让学生读出了感情。名师的讲堂让我如饥似渴,然而“名师之路”并不是天天都有,我也不可能所有培训都去参加,那剩下的时间我该去哪学呢?
没有课听的日子,我买来王林波老师、吉春亚老师的书来看。书籍于我而言,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方式。在他们的书里,我可以直接和专家“对话”,王老师教会了我怎样有效“补白”,拓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吉老师教会我怎样利用“新知点”支撑起整堂课的设计,还有赵志祥老师、李卫东老师、谷春艳老师……有这么多的名师在书中等着为我指导,我是多么快活!兴致来时,我喜欢找到多位名师的同一堂课的教学视频或教学设计来观摩,让他们为我呈现“同课异构”,从不同的教学构想中获得更多的教学思考。就这样,我的课堂中时而有王林波老师的幽默风趣,时而有吉春亚老师的入情入境,时而有赵志祥老师的博学儒雅,时而有薛法根老师的简单实在……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亦乐乎!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终于,2019年春季,西咸新区教育卫体局举办了“万人大练兵”活动,打破了以往评比的教龄限制——年轻教师可以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同台竞技”。借着这股东风,我先后拿下了“沣东新城教学能手”“西咸新区教学能手”,并一举斩获“陕西省教学能手”称号。这一年,我的小学教学经验只有短短5年。
我深知荣誉的背后是巨大的压力,我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但压力的背后更是巨大的推动力,未来的路上,会有更多的名师为我指路,借名师之力,立己身之长,我,并不彷徨。
作者单位:西咸新区沣东新城阿房路一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