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旅游管理部门对生态旅游管理的认知研究

2020-08-31刘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经营策略组织部门生态旅游

刘峰

摘要:以研究可持续生态旅游的管理指标和策略为目标,探究生态旅游管理者对生态旅游管理策略的看法,以及不同生态旅游场所管理者对管理策略的认知是否存在差异,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生态旅游管理策略。

关键词:生态旅游;组织部门;经营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0)10-0206-02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10.04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Aiming at studying the management indicators and strategies of sustainable ecotourism,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views of ecotourism managers on the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ecotourism and whether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cognition of managers of different ecotourism sites on the management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this study proposed ecotourism management strategies.

Key words:ecotourism;organizational departments;business strategy

近年来,关于生态旅游发展趋势的讨论,普遍集中在对理念的讨论、地点的评价、游客和居民的态度、行为的判断。为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需加强当地社区与游客之间形成互动,从而找到管理的平衡点。如今,政府积极促进生态旅游,在保护当地环境资源、促进地方发展的同时,如果没有具体的发展模式和完善相应的管理策略,很容易导致生态旅游仅仅作为口号而存在,与大众旅游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1]。因此,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出不同层次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提出可持续生态旅游的管理策略。

1  生态旅游的内涵

赫泽尔(Hetzer)是最早使用生态旅游一词的人,他提出用生态旅游代替一般传统的觀光模式,以减少观光活动所造成的冲击。有学者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到相对未受干扰或未受污染的自然区域旅游,有特定的研究主题,欣赏或体验其中的野生动物、植物景象,并关心该区域内所发现的文化内涵。生态旅游最原始的概念来自于对生态及野生动物的保育,传统的观光产业容易对自然环境、人类文化资源造成冲击,对当地社区居民造成各个层面的负面影响,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观光产业为达到永续的目标,应该要考量到保护自然的管理策略[2]。

生态旅游可以说是一种基于环境伦理的旅游。通过实施生态旅游,引导自然环境达到保护与发展并存的可持续管理的总体目标[3]。生态旅游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从近年来学者对生态旅游的定义来看,社区在生态旅游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管理对生态旅游的态度和实施规范也是地方生态旅游成功的关键[4]。

2  生态旅游的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生态旅游强调资源特色和环境保护。生态旅游主要是基于旅游区本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游客来旅游,所以环境保护是非常重要的[5]。

二是生态旅游重视游客的态度和行为规范。游客到达生态旅游区时,主要是出于旅游目的对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研究或欣赏,从事非消费的深度旅游活动[6]。因此,有必要开展环境教育,塑造游客正确的环境态度。生态旅游者一般喜欢自然环境和户外休闲活动,他们也愿意承担旅游腹地野生动物规划所带来的商业限制来避免生态旅游景点的破坏。

三是生态旅游尊重居民的意见和经济利益。生态旅游以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特色为吸引力,资源的利益必须尊重居民的意见。观光事业发展必须以能够满足当地的经济利益为前提,方能获得居民的支持与参与[7]。生态旅游者是户外游憩的爱好者,最重要的是,他们大多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历史和人民感兴趣,希望能从旅游的体验中获得情绪上和精神上的成长。与普通游客不同,他们愿意为当地的环境保护活动支付更多费用。

四是生态旅游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不仅是旅游产品的设计,还涉及方方面面。生态旅游由许多行动者来完成,包括游客、当地居民、供应商和管理者,相互之间形成共生关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机构、经营者和当地居民也必须建立一定程度的伙伴关系[8]。社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关键在于获利程度、民营企业的投资和组合、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居民对生态旅游的正确认知。生态旅游成功发展往往需要多元专业领域的导入,生态旅游经营需要高度且多元的专业,建立不同领域的共识与合作平台。在生态旅游的整体机制中就包括社区参与机制、资源品质管理机制、生态保育机制、旅游产品管理机制、旅游产品开发机制、游客服务与管理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资源旅游套装机制、营销管理机制、伙伴关系建立机制。

3  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阻碍

在实施生态旅游的过程中,有效的规划、运营和控制是保持保护区与旅游业良好关系的前提。为了实现可持续的生态旅游活动,组织部门应扮演好供应商和管理者的角色。通过干预、整合和参与,主导和控制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制定合适的发展模式,实施可行有效的管理策略。虽然生态旅游可以看作是一种实现环境可持续性和促进当地发展的解决方案,但它仍然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活动。政府政策是支持生态旅游发展的关键,主导生态旅游发展的组织部门的认知将会影响整体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因此,有必要制定不同于一般大众旅游的发展模式和管理策略。如果政府的政策可以管理和监测生态旅游,它就可以产生保护和限制之间的平衡,而不妨碍个人的经营和管理。通过政府政策的实施,可以实现发展与保护、供给与需求、效益与成本、人与环境的平衡。因此,在生态旅游产业中,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提供必要的资金供给、管理技能和知识,使私营部门能够顺利、高效地开展和运作[9]。

生态旅游的实现过程是不同于大众眼光的,包括产品价格较为昂贵、必须使用小型车容量限制、餐饮与住宿提供操作细节等因素,都可能造成发展上的阻碍[10]。无论是在规划前还是在实施过程中,产业经营者、政府组织部门、当地社区都面临着发展生态旅游的困难。

在经营者方面,当地产业经营者对什么是可持续旅游没有清晰的认识,不理解可持续旅游的概念,无法将这些概念转化为实际的、可操作的工作流程。经营者缺乏相应的生态旅游知识,从而无法给旅游者提供具体的旅游路线;缺乏正确的营销理念和方法,导致不能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

在政府组织部门方面,政府缺乏清晰的规划,自然区域的管理责任划分不清,法律法规的制定不完善、信息的缺乏以及相关人员的培训不到位等。

在社区方面,如果没有当地社区的支持,生态旅游就难以成功,居民的态度对生态旅游的发展非常重要。如果当地居民对游客或生态旅游持不友好的态度,这将损害生态旅游的发展机会。社区内缺乏足够的公共设施、限制游客停留时间、过度控制保护区也会阻碍生态旅游发展。

4  生态旅游中的管理策略

1)生态旅游的管理结构。生态旅游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它所依赖的目标。建立一个有效可行的生态旅游评价框架,明确生态旅游在环境中的作用和地位,可以很容易地实现生态旅游管理水平的目标。有学者提出了生态旅游参与要素与经营管理机构、保护区政策以及当地非政府组织、援助开发机构等组织共生关系的框架。

2)生态旅游管理指标与策略。有学者根据其明确的经营管理战略目标(保护自然环境,提升游客体验),提出了7个衡量指标。游客层面,满意度、教育学习、态度看法、行为生活形态的改变。自然环境层面,将干扰降到最低、改善地保护、广泛地寻求捐献以求自然环境的健康与其生存能力。有学者描述了有效规划、运营和控制的先决条件,以保持保护区和旅游业之间的良好关系,认为生态旅游的积极发展依赖于限制游客数量、向旅游者和当地人提供信息和教育、高效率地经营并控制地区[11]。

基于以上分析,管理者对生态旅游经营管理策略的认同度与可行性判断均对游客管理层面中有关教育与学习指标的策略有较高的评价,包括设立游客解说中心、提供解说媒体与导览人员、对于解说导览的内容加入生态伦理的概念等;而对于游客管理层面中的使用者收费及捐献指标的策略则有较低的评价,包括设置捐献渠道以获得经费、收取解说费用、收取入园门票等策略。管理者所属生态旅游地的类别不同,对经营管理策略的认同程度仅出现少数显著差异。差异大多显现在游客管理层面部分,包括不导入过多活动、设立游客解说中心、限制旅游地不同看法的策略,分别为设置低环境冲击的设施或步道、不导入过多活动、维持游憩品质、设置游客捐獻渠道、提供地方学校或社团组织有关的环境教育及生态旅游地分级等策略。

参考文献:

[1] 程 雯,郑 云.城镇化发展下我国农村地区生态旅游管理对策的思考[J].农业经济,2018(9):47-49.

[2] 耿松涛,李 丽,张成琳.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海南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林业资源管理,2017(5):129-134.

[3] 王晓迪.我国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J].农业经济,2017(11):44-46.

[4] 陈娅玲,余正军,杨昆.生态旅游发展对西藏乡村农牧民家庭的生计影响——以林芝鲁朗镇扎西岗村为例[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5):131-137.

[5] 李 亮,高利红.论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与精准扶贫的法律对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4(5):59-65.

[6] 周 媛.论国外生态旅游农业发展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J].商业经济研究,2017(13):169-170.

[7] 张玉钧,徐亚丹,贾 倩.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协作关系研究以仙居国家公园公盂园区为例[J].旅游科学,2017,31(3):51-64,74.

[8] 冯彩云.台湾森林生态旅游及其对大陆的启示[J]. 林业经济,  2017,39(6):60-64.

[9] 宋 州.茶园生态旅游功能区差异分析及发展建议[J].福建茶叶,2017,39(6):132-133.

[10] 邱守明,张婉尧,李小龙.农户参与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经营的意愿及影响因素[J].学术探索,2017(5):61-66.

[11] 彭宗兰.乡村民俗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策略以扎坝走婚大峡谷为例[J].农业经济,2017(3):70-71.

猜你喜欢

经营策略组织部门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从组织部门的“五个一”看优良部风
阎锡山接收日伪企业后的经营策略
把握好“第一工程”的“魂”“纲”“根”
基于企业经营策略的学校管理新思考
组织部门不能成“近水楼台”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