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族地区小学语言教学的快速高效

2020-08-31马小平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快节奏高效率母语

马小平

民族语文教学只有使学生对汉语的认识更深更广,对汉语言的实践更深入扎实,使他们养成用普通话思维的习惯,才算是成功的教学。这样才能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最大的障碍就是因语言习惯的差异而带来的“转译”问题,即把听到的普通话在大脑中“转换”成母语,并经过“过滤”“选择”才能完全理解,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思维。他们的思维需要“转弯”多,费时也相對较多。学生用母语思维,在造句作文中常出现语序颠倒现象。如藏、汉语“直”译时,汉语的“去哪里?”藏语为“哪里去?”等等。所以,他们在学习汉语时有一个语序由逆到顺的调整过程,且单词还得“对译”。这样,他们听用普通话讲的课时需用较多的时间多次转译调整才能理解。这既影响了他们处理信息的速度,也造成他们语文学习成绩低的主要原因,并且也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思维中转层次多,速度慢,甚至时有思维“卡壳”(不能将普通话译成母语)现象,影响了民族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他们如果不改变用母语思维习惯,就很难适应现代科学思维的需要。

二.怎样培养少数民族小学生养成用普通话思维的习惯呢?

(一)推行“快节奏求高效率”策略 对刚入学的民族小学生,还得用方言辅助授课,但随着时日的增多,师生都要增加使用普通话的频率、难度。汉语拼音是学习汉语的拐棍,要让他们掌握好,但也不宜做过高的要求。在现实中,许多教师常因学生接受汉语不快而把教学时间不断拉长的现象在小学民族教学中较普遍。对此现象我们不妨引进“快节奏求高效率”这个概念。“快节奏求高效率”在民族教育中应按正常教学节奏或稍快些的节奏教授语文课,在完成教材教学的同时,适当加进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简单的藏、汉对译练习(或其他民族语言与汉语对译)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增加认识的词语应是课文虽暂时还没出现,但是学生却容易认识,且对下一步的学习有用的词语,让他们对这些词有初步的认识,且能对译。通过加强词汇量的积累,为学生用普通话思维打下基础。“快节奏求高效率”的快节奏、多信息似乎违反了“量力性”原则,增加了学生负担。但要看到学生性格活泼,求知欲旺盛,有的教材内容与他们生活距离太远,说教那些不着边际的大道理往往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减退,慢的教学节奏使他们难以形成最佳学习心理状态。信息量少容易造成他们心理上的放松,紧张度不够则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降低了学习的内驱力,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快节奏求高效率”应该是高效率基础上的快,这快的“度”得在实践中细心观察,认真把握,多多总结经验适时调整。总之,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宽他们对汉文认识的视野,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接触到更多的信息,这是提高他们汉语言实践能力,尽快走上用普通话思维的有效方法。

(二)从民族教育实际出发,紧跟语文教改浪潮,提倡民族学生对汉语言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力求教得活,学得乐。

1.所谓的自主学习即教师应注意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美的乐趣。民族地区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的内容是很多的。教师应常提醒学生做学习汉文的有心人,随时随地学习汉语文。如在看影视时注意听影视中人物对白,积累讲普通话的经验,积累词汇。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以自己的认识思考问题,尝试多思、多问问题。如在上第三册《狐狸和乌鸦》时,在第一课认识生字、词,基本了解课文大意后,教师打破课后思考题限制,让学生再读课文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第二课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狐狸会说话吗?听到乌鸦叫是不吉利的吗?狐狸会不会爬到树上吃了小乌鸦?狐狸是好的还是坏的?用藏语说狐狸是什么?这些问题虽然有的幼稚可笑,有的跑离课文题旨,但须认真对待。可引导他们讨论或直接回答,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好奇、探究之心,以利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探讨问题的习惯。

2.合作学习在民族语文教育中是重要的、很有效的教学策略,应得到重视。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群体间的合作。要从小培养民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合作学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民族地区小学生如何合作学习呢?可让他们合作进行民族语言与普通话间的对译;合作进行对话、朗读训练;小组讨论合作解答问题,自由组合讨论学习心得;同学间合作互评互改作文、作业等。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互相启迪。这样,他们心情舒畅,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用普通话交流、思维的兴趣,提高了汉语的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甘肃夏河县拉卜楞藏民小学)

猜你喜欢

快节奏高效率母语
跟我一起……
松弛
轮式战斗车辆在快节奏的动态演示现场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分析母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第五届中坤国际诗歌奖获奖感言——邵燕祥
眼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