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水利类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措施探讨
2020-08-31张宪明余金凤赖永明
张宪明 余金凤 赖永明
【摘 要】本文论述高职水利类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措施,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水利类高职对接水利产业链供给侧改革措施:校企共创人才培养模式、共建实训基地;构建学、训、赛、证“四位一体”的水利特色课程体系;搭建“水文化”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平台;组建“教、研、服”高水平的双师教学创新团队。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共享,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培养更多的水利类创新人才。
【关键词】高职 水利类 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C-0136-03
水利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水旱灾害、水资源紧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呈加剧趋势,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进入“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关键时期。然而,我国水利技术技能人才供应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企业生产的需求,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校企合作融入不够、学生技能和创新能力不突出、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等主要问题。随着水利行业转型升级,高职院校要深化校企合作、优化专业结构、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共享,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本文试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高职水利类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一、校企共创人才培养模式、共建实训基地
学校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形成产教融合的“校中厂、校中企、厂中校、订单班”育人途径;将立德树人、水利精神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紧跟水利行业“补短板,强监管”产业调整的要求,开发以具备“工程施工、中小型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三项核心能力为主的水利类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工学交替完成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创建水利类专业特色的“校企融合、素能并进、三核心”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以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1.校企共建实景真训实训基地。通过国家级、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推动,按照职业情景与生产过程相一致的内涵提升要求,与区内知名企业共建教学、实训、培训、科研、服务、创业“六位一体”的水利综合实验研究与应用基地,满足教学做一体教学要求,以实际项目,面向学生和行业开展工程施工、设计、管理等技能训练。与企业共建节水灌溉生产性实训基地,将节水灌溉长廊、节水灌溉实训场、智慧农庄等实训建设和校园的水景静湖、水渠、花卉基地、校园道路等融为一体,形成校园生态环境和生产实训的有机融合,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在校园实际生产情景中完成,实现教学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真实生产环境、真实实训项目、真学真做快乐学习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实践教学质量,还可以增强学生职业能力。
2.校企共建实景真训“互联网+”实训教学平台。对接水利信息化发展需求,与学校所在地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水库管理所共建水利综合集控中心一体化教室,将水库管理所管辖的1座大(2)型水库和1座中型水库的大坝运行监测数据及库区防汛除险加固等图像信息实现实时实景传输到校内课堂中,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相一致、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同步,实现课堂教学与水利生产过程无缝对接,提高人才培养效果。
3.校企共建跨国实训平台。与企业共同建立中国—东盟柬埔寨农业促進中心广西培训基地、学院东盟水利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在柬埔寨成立“学院农业节水灌溉培训基地”。企业在柬埔寨开展的农业示范基地的生产数据,可以通过跨境互联网调控室实时传送,结合国内开展节水灌溉课程授课和技术培训以及校企合作开展技术攻关。校企共同举办柬埔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培训班,有效服务了以农业为主而水资源时空不平衡的柬埔寨国家建设和发展,提高了学院的国际影响力。“互联网+”实训教学平台如图2所示。
4.校企共筑“协会+创新班+基金”创新育人平台,打造真实创新高地。与“校中厂”企业共同打造“水利科技协会”“工程测量协会”“创新创业协会”,发挥学生协会的自主性,开展趣味测量、无土栽培技术、智慧农庄等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企业共建“创新创业班”,通过企业设立的“创新创业基金”,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聘请企业创新专家进课堂,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通过“科技协会为推手、创业创新班来搭台、基金奖金做保障”的创新育人平台,学生自主成立了无土栽培创业班、快乐农庄创业班、落叶堆肥创业班。以绿色、生态、节水的水利发展新理念为目标,学生自主创新开发的项目在学校创新创业大赛、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学生技术技能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等荣获佳绩。
二、构建学、训、赛、证“四位一体”的水利特色课程体系
将学生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专业课程、职业技能竞赛项目、行业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及“1+X”证书和行业上岗证书“四位一体”深度融合,结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竞赛项目和能力标准要求、水利行业资格证书对职业技能的要求、“1+X”证书及主要上岗职业技能证书标准,构建技能学习、技能训练、技能比赛、技能证书一体的专业群课程体系(见图3);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教学改革观,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将工匠精神融入技能训练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认真负责、精工细作的职业综合素质。
三、搭建“水文化”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平台
将立德树人和“上善若水、自强不息”的校训融入以“水”为主题的水文化建设,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校企合作搭建“水文化”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平台,利用“互联网+”平台,采用“线上打卡,线下嗨跑”的方式,创新开展“奔跑吧,水利人!”水电跑团项目,学生由“坐在电脑前”,转变为“跑在操场上”,强壮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坚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通过创办学生心理健康电子期刊“心约绿洲”,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开展以宿舍文化、学生班会、心理讲座、素质拓展、电影鉴赏、优秀心理委员评比、征文评比等水之动、水之巢等系列“水文化”主题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见图4),增强学生爱水、护水、亲水、节水的意识。邀请优秀校友举行“静湖讲堂”报告,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利用暑假,组织师生开展水电科技“三下乡”系列实践活动,参与全国水利普查调查工作、全区饮水工程检查等工作;(上接第137页)到贫困县、乡、村推广农村水电科技项目,义务培训农村水电技术,培养学生服务“三农”,回馈社会的意识,弘扬水利人精神,学生职业素养得到提升。
四、组建“教、研、服”高水平的双师教学创新团队
依托“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引、培、炼、服”等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教学团队的教学、科研、技术服务能力。从企业引进具有一线工作经历,特别具有海外国际水利建设项目施工和管理经历的技术能手充实专业教师。组织专业教师到国内外进行专业水平、教育教学理念提升培训及国际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有效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安排教师加入学院院士工作站工作,开展多个省级科技项目的技术研究;与学校所在地的农场开展技术合作,立项省级科研项目;以技术推进水利“精准扶贫”,技术成果转化解决大石贫困山区饮水安全问题。服务军民融合发展,面向现役军人开展水利技术培训,为部队后勤保障提供技术支持。由此促进水利类专业群教学团队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技术服务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新时代水利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契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发展高职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水利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将更有利于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言娟.基于供给侧改革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
[2]张小桃.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卓越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36).
[3]尹华丁,李红莉.新时期高职特色专业群建设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85).
[4]赖刘生.对接产业链的智能控制专业群建设路径探索与实践[J].轻工科技,2020(1).
[5]陈苗苗,杨佳鑫.广西区域职业教育对北部湾区域经济贡献率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
[6]米高磊,郭福春.“双高”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内涵逻辑与实践取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水利专业群发展基地依托项目
【作者简介】张宪明(1980—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利专业群教育教学改革;余金凤(1966— ),通讯作者,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水利专业群教育教学管理。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