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实验室安全设计研究
2020-08-31黎慧容钟雪兰
黎慧容 钟雪兰
(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广东 云浮 527400)
我国教育逐渐出现教学实践一体化模式、走班制教学及分层次教学的模式。应对新的教育改革形势,建筑设计出现新的问题。同时,建立和健全校园安全管理体制,对于有效应对突发校园安全事故,保障校园安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生安全和校舍安全逐步被重视、建筑标准提高等相关规定,促进当今学校的安全设计被提上日程。护理实验涉及到药品、锐器、仪器或设施设备在课程中危险系数较高,假若管理思想的认识跟不上实验室的建设发展,管理手段落后,缺少科技创新的知识及实验相关的知识,实验室的管理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实验室安全设计存在隐患,安全制度及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的出现,将会有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使学生免受一切不利因素的影响,为了保证师生的安全,课堂合理进展,本研究是将从安全设计这一角度入手,基于现有国家规范,梳理成一套安全设计理论体系,为后期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 研究目的
1.1.1 中职生有强烈的安全需求 未成年人安全意识差,同时存在叛逆心理,实验室中存在的药品、锐器及设施对学生的安全造成威胁。在2006年的学生事故调研中发现,事故灾难占59%,社会安全事故占31%,自然灾害占10%。其中,中毒占2.59%,房屋倒塌占0.89%[1]。因此实验室的安全设计满足学生的安全防护需求。
1.1.2 整合实验室安全设计的标准体系 结合国家规范要求及国家教育发展趋势,对护理实验室安全设计进行整合。从安全视角对国家规范的逻辑性进行梳理,对护理实验室的安全设计进行图示化简洁化,提升护理实验室安全设计的标准。
1.2 研究意义
护理实验室在安全上涉及的因素较多,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护理实验室的安全设计理论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基于国家规范对实验室安全设计理论进行梳理总结,分析实验室安全设计影响因素,最后,从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深入了解护理实验室安全设计的本质,从而延续中学校园安全的研究。
2 研究对象范围及内容界定
笔者研究的实验室主要为护理实验室,根据《建筑设计资料集》,对教科建筑的基本功能绘制构成模式图(如图1),包括实验空间、专有的药品储藏室等形成的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设计体系。
3 安全设计内容
吴庆州的《建筑安全》提出安全的三要素[2]:安全行为、安全条件、安全状态。分析建筑安全设计主要包括建筑防洪、防风、防水、抗震设计、防危、防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及防御对策、防爆、建筑环境无障碍及安全防护。因此建筑安全设计主要指建筑结构安全、抗震安全、防雷安全及消防安全等。近年来,随着学校突发事件的出现,建筑安全性要求被提出,其中最主要的是针对校舍环境安全和建筑防火、防灾等这几类。安全设计应包括教学活动的安全保障、自然与人为灾害侵袭下的防御备灾条件、救援疏散时师生的避难条件等[3]。这也要求做好消防安全、环境安全、师生行为安全、疏散通行安全等方面,如图2、图3。
图1 护基实验室
图2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中安全设计体系
4 研究方法
4.1 成立护基集体备课小组
自2017年9月起,每周四下午利用3:30-5:30进行,由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完成,成员由全体教师组成。集体备课的内容主要以以下三个方面:①实验室安全的概述和相关理论基础研究。②实验室安全的价值研究与相关因素。③护理实验室安全设计过程研究。同时,进行实验室安全设计的集体讨论,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结合大家的意见,选取最适当的模式的设计和实施。
图3 护理实验室安全设计体系
4.2 实施过程讨论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4.2.1 第一阶段 提出问题:查找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4.2.2 第二阶段 分析问题:根据实验室安全设计的相关规范,分析总结其设计的内容及基本规定,分析新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对实验室安全设计的影响以及提出的新要求。
4.2.3 第三阶段 实地调研结果与国外或国际实验室对比,发现并总结实验室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影响安全设计的因素,结合现状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影响实验室安全设计的因素,分别从实验室的教学活动因素、灾害因素、及疏散通行因素三方面分析。
4.2.4 第四阶段 解决问题:汇总实验室安全设计标准,提出实验室安全设计策略。
4.2.5 第五阶段 实践应用。
4.2.6 第六阶段 总结归纳,提出实验室安全设计的趋势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5 调查结果分析
5.1 护理实验类型分析(表1)
表1 护理实验类型分析
5.2 护理实验室需容纳的学生人数(表2)
表2 护理实验室需容纳的学生人数
5.3 存在问题因素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存在性问题如下:缺少安全标志标识,走廊中缺少疏散导向标识,实验室内部安全制度管理准则陈旧过时,实验药品缺少分类标识,实验锐利器械如针类缺少标识,实验室的应急避难措施标识的不明确,实验室排风状态差,实验室内采光度差,风扇过少实验室内过于焗闷。
6 校园规划中护基实验室安全设计的讨论
6.1 国内校园规划的安全设计
在前期,我国对校园安全保障方面没有给予太多的资金支持,较多地注重校园的硬件设施建设,同时在校园安全方面没有相关的具体标准进行规定。近几年来,国家发布相关重视中学校园安全设计的文件,重视中学校园安全管理。学校园规划设计在地震多发地区常加入防灾避难因素,考虑周边环境及学校的需求。融入后期疏散避难场所的可能,研究师生的行为模式及安全需求,提出安全、实用国际化的设计原则,在三个层面进行设计:①满足同一时间段不同分区师生的疏散避难。②简化师生的活动流线,满足就近活动的空间需求。③考虑校园与社区的共享。
6.2 建筑设计实验室的安全设计
调研中发现,学校建筑设计存在着很多安全性问题,如楼梯间过窄、踏面不防滑等造成的踩踏,走廊宽度不满足学生疏散的宽度需求,风雨侵蚀导致的外墙面脱落,建筑凸角或凹角的处理不当导致事故的发生等。建筑安全问题包括建筑尺度的设计、材料的选取及细节的处理等。由于学生的行为特殊,在学校的建筑安全设计应在其他相关规范的基础上提高一级。因此根据相关规范规定,建筑安全设计包括建筑结构安全、疏散安全、消防安全、抗震安全、空间尺度安全、环境安全等。
6.3 素质教育对实验室安全设计的影响
新的教育理念导致课程体系发生改变,根据个人的差异,制订灵活的课程体系。因护理专业学生人数较多,护理操作的特殊性,再者加上护理操作需要课后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主练习。因此护理实验空间的布局与传统的有很大的不同,首先要求各种实验室有很大的开放性,以保证学生在课余时间的使用。其次,要有充足的储藏空间、交流空间,增强学生在教学空间内的自由度。
6.4 影响安全设计的因素
护理实验室安全设计包括教学活动、防御备灾、疏散避难三个方面。抗震设计实验室的抗震设计应按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进行抗震计算,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1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4]。在建筑抗震设计上,包括建筑平面布局、建筑的高宽比、建筑的结构等方面要满足要求。在此理论基础上,包括需要改进实验室缺少安全标志标识,走廊中缺少疏散导向标识及实验室内部安全制度管理准则、没有标明实验药品的分类标识、没有实验锐利器械的标识及实验室的应急避难措施标识的不明确等问题,如消防疏散标识实验室的消防疏散标识设计引导学生在发生危险时进行安全疏散,避难事故发生(如图4)。标识安全位置包括高位和低位标识,高位标识有利于在火灾刚发生时,弥漫少,需要进一步增加设计标识与安全制度管理准则。
图4 实验室中常用消防疏散标识
6.5 物理环境的改善
实验室温度、湿度的监控引入智能化控制、监控系统。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实时监控室内环境变化。在特殊气候区中宜采用温度、湿度监控器。可根据检测结果,关闭门窗,减少散热或输送暖气,保证温度、湿度的舒适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仪器购置时,优先考虑环保型。室内用电应避免裸露的电源,采用较安全的电源类型,如:多动能学生电源、高中学生电源及抽屉式电源。改善通风系统。最后一方面,减少实验室室内噪声。
6.6 避免突出物和障碍物
避免在实验室交通空间堆砌废弃物及实验器具,影响正常通行。同时,在病床等设备的选择和设计时,应避免实验桌椅及实验设施设备的的表面出现锋利的锐角,应在设施设备的凸角出做倒角处理或增加缓冲防护层。
6.7 合理布置场地的安全疏散避难
校园常被作为城市的避难疏散场地,因此,其安全疏散在设计中占有主要地位。在场地设计中,首先是良好的选址,保证周边环境的安全性,在其选址基础上进行场地设计、场地疏散、场地避难等。场地中的疏散避难场地应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当学校对外开放时,应考虑社区的避难疏散场地。疏散避难场地包括主要疏散场地及次要疏散场地。主要疏散场地因满足全校学生及部分社区人员的避难疏散,次要疏散场地满足部分学生临时的小型疏散场地。在疏散避难场地设计时,应合理布局,校园内景观与安全整合设计,避免杂乱的校园景观而不利于临时紧急疏散。
7 小结
教育改革及经济的发展促使国家重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及学生的安全问题,本文着力研究护理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满足学生对护理实验室安全的需求。总结未来理科实验室的发展趋势,实验教学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当今的素质教育,重视开放式实验室,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实践等。教学空间注重灵活多样性,实验室的建设转向小班化、智能化、多样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