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整合探究
2020-08-31伍颖仪
伍颖仪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180)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影响和感染学生的重要思想平台,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渠道,是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思想阵地,更是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当今社会思潮争论的基础。在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政课教育过程中,如何将抽象的理论内化为思想,外化为行为,一直是教育部等部门关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可见,思政课实践教学与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整合,不仅可以共享教学资源,优势互补,而且还可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提升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成效。因此,本研究尝试以广州某卫生类高职学院为例,了解和分析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整合的状况,试图构建“学校驱动”“系部拉动”和“实践教学平台推动”的“三维联动”协同育人模式,以期打通思政教育“最后一公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深化高职院校“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
1 对象及工具与方法
1.1 对象
从广州某卫生类高职院校随机抽取802名一至三年级学生。其中,男生100人,占12.47%,女生702人,占87.53%;一年级300人,占37.40%,二年级300人,占37.40%,三年级202人,占25.20%。
1.2 工具
根据研究目的,围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整合度”设计问卷。调查问卷共有13道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两种题型。在题目设计上,1~3题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专业、年级,以确保调查样本选取具有代表性。4~6题主要是了解学生对思政课的总体看法和认识,包括学生对思政课的意义、满意度和兴趣,以便于从整体上把握这门课的现实状况。7~11题主要是了解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及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整合度。12~13题主要是了解学生认为思政课带给自己的收获。
1.3 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测试。测试后,剔除无效问卷8份,最后得到802份有效问卷,对802份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认可度调查分析
从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来看,他们对这门课整体是比较满意的。从表1可见,19.45%的学生对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感到“很满意”,46.01%的学生对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感到“比较满意”,31.67%的学生持中立态度,剩下仅不到3%的学生对思政课的效果感到不满意(包括“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
表1 学生对教学效果满意情况(n=802)
从学生对学习思政课收获的数据来看,思政课教学取得了一些成效。表2可知,认为学习思政课“比较有收获”的被试所占比例最高,达到57.98%。其次是认为“很有收获”的被试占28.43%。选择“收获不大”的占12.59%。“没有收获”的占1%。
从以上两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对思政课的态度是认可的。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对思政课表示不满意。这说明我国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获得了学生一定程度的的接受,而且还在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我们通过数据应该看到:只有19.45%的学生对思政课感到很满意,持比较满意和中立态度的学生占到了七成以上,并且约13%的学生认为学习思政课给他们几乎没有带来收获(包括“收获不大”和“没有收获”)。这说明思政课虽已逐步为高职学生所接受,但还未达到他们的期望值。
表2 学生对思政课收获感的看法(n=802)
2.2 高职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分析
调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教学方式时,学生表达了他们对讲课、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态度。首先,仅采用说教式的教学不能够真正深入人心。表3可见,在思政课教学方式上,69.83%的学生希望是“实践教学”,28.55%学生希望教师能在课堂上提问题或组织学生讨论,仅有1.62%的学生能接受传统的教师灌输知识的的课堂理论教学方式。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理论导向性的教学模式已经引起学生的反感。
表3 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n=802)
其次,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流于形式。表4可见,21.45%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环节中经常有实践教学,这说明有个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采用实践教学作为辅助方式,同时约69%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偶尔有”,甚至“极少有”。这些数据表明很多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仅仅是停留在课堂教学的层面上,只是偶尔组织学生讨论、观看教学录像等,口号大于实效。
表4 学习中是否有实践教学(n=802)
2.3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整合度分析
华秀梅、罗本琦(2018)指出,大学生社会实践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框架内组织的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社会实践以及其他形式的社会实践。从表5可见,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有机整合。一方面,在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中安排实践教学,例如:组织学生到广州市农民工博物馆和从化区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学生参加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等。另一方面,在课堂实践教学中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开展课前宣讲(学生小课堂),组建青马学社,与团委合作开展相关主题活动等。
表5 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的方式有(n=802)
但是,思政课实践教学与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在有机整合的过程中,存在组织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从表6发现,超过97%的学生指出思政课教师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主体,约11%的学生认为辅导员有参与实践教学,认为团委有参与的仅6.61%,系部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参与的不足2%。这反映出,思政课教师依然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主力军,学工部(辅导员归属于学工部)、团委、各系部参与度不高。
表6 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师情况(n=802)
3 讨 论
3.1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
调查显示,只有19.45%的学生对思政课感到很满意,持比较满意和中立态度的学生占到了七成以上,并且约13%的学生认为学习思政课给他们几乎没有带来收获。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学习思政课依然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是为了拿学分、为了毕业而不得不学。因此,学校要想法设法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吸取知识,从课堂的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3.2 建立和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组织机制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组织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和思政课教师。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是团委、学生工作部和系部辅导员。要使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有机整合,学校必须要加强顶层设计,让各部门之间形成合力,建立和完善“学校驱动”“系部拉动”和“实践教学平台推动”的“三维联动”协同育人模式,以期打通思政教育“最后一公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深化高职院校“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第一、学校驱动,建立公正合理的保障机制。一方面是制度保障。根据教育部2018年4月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的8学分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实践教学”,学院应该重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从各门思政课程中划出相应学分,制订完善的思政课教学大纲。另一方面是经费保障。学院应该设立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专项经费,对参观学习、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大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青马学社等活动经费以及思政课教师开展相关科研活动的经费给予大力的支持,从而保证实践教学能够顺利有效地开展。第二、系部拉动,组建兼职思政课教师资源库。鼓励系部的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骨干、辅导员、企业名家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逐步形成思政课教师主导、专业教师和辅导员配合的师资团队,丰富思政课教师资源。第三、实践教学平台推动,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整合。通过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示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不多,而很多学生表示希望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借助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整合,搭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既可以“走出去”——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形势与政策课以“青春告白祖国”为平台的实践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访谈、实地调查、创作小品等方式来认识和理解爱国主义精神。又可以“引进来”——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授课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签设计比赛”,让学生通过画笔将12个词的含义理解透彻,入耳、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