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推拿联合颈三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
2020-08-31张春男关辉刘平丰健宇张晓星王鹏那超刘延东
张春男 关辉 刘平 丰健宇 张晓星 王鹏 那超 刘延东
椎动脉型颈椎病(vertebral artery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VATCS)是由于颈椎间盘的退变、损伤、椎体移位或骨质增生等原因所导致脊神经内交感神经纤维及椎动脉、椎动脉神经丛受累所导致的的疾病[1-2]。若颈部发生损伤,可导致颈部周围肌肉肿胀或痉挛,特别是枕下部的小肌肉群,这些肌肉受累从而反射性引发椎-基底动脉的痉挛。临床表现为麻木,眩晕等症状。目前临床对于该类型颈椎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本文笔者选2018年3月—2019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6例进行分组研究,分别采用正骨推拿法及联合针刺颈夹脊穴及颈三针法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共86例,将其以数字随机表法的分组形式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31~62岁,平均(45.82±8.33)岁;对照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30~62岁之间,(46.13±9.01)岁。两组患者于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入组及排除标准[3]
入组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者;无精神障碍,依从性良好者;年龄18周岁以上,无禁忌证者。
排除标准:其他类型颈椎病患者;合并其它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者;其它原因引起眩晕症者;伴发精神疾病,依从性较差者。
1.3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正骨推拿法进行治疗:治疗前均行X线颈椎检查,首先将患者颈椎向前倾斜至需要角度,保证其颈椎旋转时着力点正好位于异常椎体处。叮嘱患者将双手垂直置于身体两次并尽量保持方才颈椎前倾角度,医师一手轻拿后颈,用拇指按住错位颈椎横突隆起处作为定点,随后另外一只手拖住患者头部并轻轻摇晃,当摇晃角度最大时,托面手给予有限度的“闪动力”,同时定点拇指加大力度按压,帮助关节逐渐复位。该手法1次/d,5次1疗程,共4疗程。
观察组患者于此基础上行针刺颈夹脊穴及颈三针进行治疗:依据X线片定位病变颈夹脊穴3对,沿脊柱督脉方向倾斜进针,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进行横刺,施以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 min,每间隔10 min行针1次;选取双侧天柱、大抒及百劳三穴。天柱穴向颈椎方向斜刺深度20 mm;百劳穴30 mm;大抒穴直刺20 mm;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行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 min,每间隔10 min行针1次。1次/d,5次为1疗程,共4疗程。
1.4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左/右椎动脉流速(left/right vertebral artery,LVA/RVA)及椎-基底动脉(vertebrobasilar artery,VBA)血流变化情况。疗效评价标准[4]:椎动脉供血参数无改善甚至恶化,头晕头痛次数及程度降低≤20%记为无效;椎动脉供血参数改善,头晕头痛次数及程度降低>20%记为有效;椎动脉供血参数正常,头晕头痛次数及程度降低60%记为显效;动脉供血参数正常,头晕头痛消失记为痊愈。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经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例(%)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记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相关血流变化情况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LVA、RVA及VBA血流速度均有提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29;3.515;6.292,P=0.000;0.001;0.000)。如表2所示。
3 讨论
临床中普遍认为当患者颈椎由于多种内外界因素刺激出现退变累及椎动脉、影响大脑后循环正常血供,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时,即可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5]。但是,目前临床中对于该疾病的诊断尚未达成共识,没有统一的标准,而诸多学者对该疾病的产生机制也是意见不同,如先天发育异常、颈椎不稳定、机械性压迫等[6]。该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多数患者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痛、视力减退,严重者甚至出现猝倒或晕厥[7]。目前临床中对于该疾病的治疗,除了小部分患者可进行手术治疗外,尚无特效疗法。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具有成本小、损伤小,副作用小的优势,更易被患者所接受[8]。
在中医中,椎动脉型颈椎病归属痹症范围,多因患者年老体弱、肝阳上亢、肝肾亏虚,或劳烦过度,气血亏损所致气滞血虚无法上大脑窍[9]。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中医主要采取推拿或针灸的方式,针灸的治疗重点在于穴位的选择,颈夹脊穴位于颈椎骨旁,外邻膀胱二经,内靠督脉,针刺此穴可起调节阴阳、通常督脉,改善微循环的目的,有缓解颈部肌肉痉挛减轻脊椎对椎动脉压迫的作用,从而利于下部血气上涌入脑,减轻患者眩晕症状[10]。颈三针是由广中中医药大学靳瑞教授所创,其中天柱穴位于第二颈椎上缘,凡病颈项痛痿,不能支持头脑者,刺本穴能得救;百劳穴位于项部,大抒穴项背部,上述三穴分管颈椎上、中、下三段,针灸上述穴位有疏通经脉血气之功效[11]。而正骨推拿具有操作灵活,手法循序渐进,对症对位的治疗优势,将其与针刺颈夹脊穴及颈三针联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相关血流变化情况对比(cm/s, )
表2 两组患者相关血流变化情况对比(cm/s, )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表示P<0.05,与治疗前相比,#表示P<0.05
分组 时间 LVA RVA VBA观察组 治疗前 21.3±5.1 21.2±6.3 22.5±7.1治疗后 31.2±6.1*# 31.8±6.1*# 39.1±4.3*#对照组 治疗前 23.3±4.7 22.3±4.9 23.6±6.8治疗后 25.9±4.1# 27.1±6.3# 30.3±8.1#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正骨推拿联合针刺颈夹脊穴及颈三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后LVA、RVA及VBA血流速度均有提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表明正骨推拿联合针刺颈夹脊穴及颈三针不仅可改善患者症状,还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进一步加强治疗效果,与以往文献报道一致[12]。
综上所述,正骨推拿联合针刺颈夹脊穴及颈三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