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药品标识对神经内科静脉用药的效果

2020-08-31李基煜肖溪冯素素周思行刘添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5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预警药品

李基煜 肖溪 冯素素 周思行 刘添

神经内科患者由于病情较重,病程长,加之血管壁脆性增加,多数患者无法进行静脉穿刺,临床往多给予患者静脉输液[1-2]。目前,神经内科常用药物包括甘露醇、甘油果糖等,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在静脉给药过程中,一旦发生风险事件,会危及生命[3-4]。改良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是由英国提出的生理科学评分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急诊抢救和ICU治疗中,在评估患者病情,使护理更具针对性。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用药管理中,能够在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药物,提高治疗效果;而药品标识管理能够提高临床警惕性,减少临床差错[5-6]。本研究重点探讨改良预警评分联合药品标识在神经内科静脉用药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9月—2019年3月在神经内科静脉用药患者360例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9月—2020年3月用药患者360例纳入观察组。纳入标准:均无静脉给药禁忌证。排除标准:合并精神障碍、精神分裂患者;造血功能、凝血功能异常者;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对照组中男205例,女155例;年龄42~74岁,平均(55.96±5.82)岁;观察组中男206例,女154例;年龄42~75岁,平均(56.03±6.8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用药管理,即严格依据“三查七对”制度进行药品管理。观察组采用改良预警评分联合药品标识管理,具体如下。

1.2.1 改良预警评分:(1)评分标准:严密观察患者体温、意识状态、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五个参数。每个参数评分范围0~3分,总评分范围0~15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病情危险性越高。(2)处理措施:按照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得分分为轻(0~4分)、中(5~7分)、重(9~15分)。对于轻度患者,护士每隔4 h观察患者一次,药剂师参与静脉用药审核,了解患者病情,审核到不合理处方时,积极与患者沟通,协助临床护士安抚、鼓励患者,告知患者不能调剂理由,让患者与主治医师联系确认并修改。对于中度患者,每隔2 h观察患者一次,药剂师注重家属思想工作的开展和紧急情况的处理。对于重度患者,每隔1 h观察患者一次,以患者病情需要为依据选择合适的静脉给药方式,紧急救治,必要时收入重症监护室救治;药剂师应参与临床会诊,协助临床医师合理用药。

1.2.2 静脉用药安全隐患风险评估:(1)将2019年9月—2020年3月神经内科静脉用药医嘱,按照疾病种类,分别从溶媒使用错误、超说明书用药、配伍禁忌、未执行个体化用药、医护人员主观错误五个方面入手,统计不合理静脉用药事件的发生率。(2)采用改良预警评分法评估神经内科静脉用药调配风险,按潜在静脉用药调配危险程度分为高、中、低三类。可借助信息化平台拦截问题处方,在医师开具医嘱/处方为高风险药品时,医嘱/处方出现警示并无法执行。对风险级别为中低档的不良处方,提醒医师再次确认方可保存,再由高年资药师审核无误后方可执行医嘱。

1.2.3 加强药品标识管理:不同药物类放置于不同颜色区域,中成药、抗菌药物、普通药物分别放置于绿色、黄色及蓝色区域,而抗肿瘤药物放置于红色区域,而且贴上“高危标识”,并且将其放置在红色区域。

1.3 观察指标

(1)科室药品发放、药物配置质量:采用我院自制的神经内科静脉用药管理质量调查表评估,该量表含有药品发放、药物配置两个维度,分别为30分、40分,评分越高,说明科室药品发放及药物配置质量越高。(2)静脉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溶媒使用错误、超说明书用药、配伍禁忌、未执行个体化用药、医护人员主观错误。

1.4 统计学方法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科室药品发放、药物配置质量比较(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科室药品发放、药物配置质量比较(分,)

组别 例数 药品发放 t值/P值 药物配置 t值/P值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360 18.36±3.52 21.98±5.12 11.055/0.000 27.22±5.36 30.96±5.15 9.546/0.000观察组 360 18.49±4.42 24.42±4.29 18.266/0.000 27.15±5.42 35.42±3.26 24.809/0.000 t值 - 0.437 6.931 - 0.174 11.495 -P值 - 0.663 0.000 - 0.862 0.000 -

表2 两组静脉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比较 [例(%)]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科室药品发放、药物配置质量比较

干预后,两组药品发放、药物配置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静脉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静脉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1.11%,低于对照组的6.11%,χ2=19.807 0(P=0.000 3<0.05),详见表2。

3 讨论

过去神经内科静脉用药管理工作集中于对现存问题的解决,针对性不强,无法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做出准确预测,神经内科静脉用药管理水平有限[7-8]。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病情,采用体温、意识状态、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五个参数,具有预测患者病情危险性、科学、简捷、快速等优点,应用于静脉用药管理中,能够使护理更具有针对性[9-10]。同时药剂师参与临床会诊,加强神经内科静脉用药的日常会诊及监督管理工作,以协助临床医师合理用药。这是因为:既可结合药剂师在临床工作中建立起来的专业特长,从药学思维角度分析问题,加强不合理用药的监管。药剂师充分发挥为医生、护士、患者的桥梁作用,对提高静脉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起到了有益推动作用。药品标识一般用来区分药物种类,避免用药管理不到位引起的不合理用药事件[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药品发放、药物配置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改良预警评分联合药品标识管理应用于神经内科静脉用药管理工作中,能够提高用药质量,与既往研究[13]一致。究其原因在于,改良预警评分使护理活动、药师用药监管自始至终在程序轨道上运行,护士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有目的、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使护士由简单的医嘱执行者变为主动的观察者、干预者。借助信息化平台拦截问题处方,提醒医生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药师参与人工审方,进行静脉用药配置品质持续改善,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保障。此外,药品标识管理能够提高护士、医生、患者警惕性,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且能够准确区分各种药物,以免与其他药物混淆,减少差错。两者相互配合,更有利于提高神经内科静脉用药管理质量。本研究结果另显示,观察组静脉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1.11%,低于对照组的6.11%(P<0.05),与既往研究[14]一致。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预警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水果药品
药品侵权的性质认定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