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20-08-31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急性胸痛是临床高发危重症疾病,常见胸痛类型包括急性肺栓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张力性气胸、主动脉夹层等[1-2]。临床中急性胸痛患者在发病短期内常伴有恶性心律失常、心脏破裂、休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4]。相关研究表明,急性胸痛患者发病后1 h内的病死率为40%~60%,因此在初步抢救处理后如何安全、快速、高效地将患者转运至相关科室,接受进一步抢救治疗,为挽救患者争取宝贵时机成为了值得深入探索的研究内容[5-6]。为了探讨更加合理的急救护理方案,本文就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展开了下述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医院急诊科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84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胸痛的诊断标准[7];②患者家属同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精神病;②合并肺、肾、肝功能不全;③手术禁忌证,如凝血功能障碍;④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⑤临床资料缺失;⑥其他胸痛病例,如反流性食管炎、胸膜炎等。采用双色球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34~81岁,平均年龄(58.29±1.69)岁;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0例,主动脉夹层7例,张力性气胸3例,急性肺栓塞2例。对照组男23,女19例;年龄33~89岁,平均(58.35±1.46)岁;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28例,主动脉夹层8例,张力性气胸5例,急性肺栓塞1例。患者或其家属均获知情权,组间基线数据对比均衡性良好。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抢救:急诊科分诊护士接诊患者后快速了解患者病情,给予患者输液、吸氧等处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患者体征指标变化情况,患者入院后遵医嘱对患者行心电图检查、采血等处理,将血标本送往检验科检验,待明确患者检验结果后通知心内科医师会诊。
观察组采用改良急诊护理流程抢救:①人员要求:由主管护师负责对急诊护士展开系统抢救培训,熟练掌握无创气道建立、心肺复苏术、体征指标监测仪器使用方法等内容,确保护士可独立完成各项基本救治工作,并以既往危重症病例为案例,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培训。②优化接诊工作,对于自行接诊患者,应立即予以患者血氧、心率、血压等指标监测,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于病情危重者优先处理,客观、全面了解患者病情进展、胸痛表现、诱发因素、发作时间、发展区域等信息,询问患者病史,5min内获取患者相关信息资料,保证信息正确、有效,对患者外周血管充盈状况、面色、体位、神志等体征进行全面检查,必要时可行胸部叩诊、触诊、听诊,高度重视胸痛诱发因素,了解患者有无肺部湿啰音,高度重视肺部疾病,接诊患者后除常规心电图检查外,还需行超声心动图、心肌标志物、胸部X线片、血常规等检查。③开通绿色通道:a.快速完成院内转运,患者抵达医院后,安排至少1名医师、2名护士协助院内转运,由医护人员共同参与风险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生命体征状态、胸痛程度、是否存在意识障碍等,及时告知患者家属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在转运过程中保证匀速平稳,在上下坡时预防患者大脑充血,患者取头高脚低位,确保静脉管路、气管插管等管路通畅,预防管路脱落。b.准备充足的急救用品、抢救设备,制定急救预案,准备好心电监护仪、起搏器、心电除颤仪、吸痰器等,通知心内科医师准备展开病情会诊。④明确急诊护士职责,接诊患者后立即配合医师对患者展开会诊,边诊断、边急救,指导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急诊科1名护士遵医嘱对患者行心电图检查,检查完成后立即予以心电监护、吸氧支持;1名护士遵医嘱快速开放静脉通路,采血后血标本送检,完成凝血功能、血常规检验。⑤病情确诊后,遵医嘱予以患者血管活性药物、镇痛药物治疗,与患者家属保持沟通和联系,主动为患者家属讲解各项治疗的必要性,记录急诊护理工作内容,留档保存。
1.3 观察指标:①抢救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采血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用药时间和抢救总时间。②疗效评价:a.显效:抢救30~60 min内,患者胸痛症状逐渐消失;b.有效:抢救30~60 min内,患者胸痛症状得到改善;c.无效:抢救30~60 min内,患者胸痛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加重,治疗有效率=(a+b)/42×100%[8]。③满意度:抢救结束后1 d,采用院内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或患者家属)展开满意度调查,包括护理过程、服务态度、整体评分等内容,满分100分,a.不满意(<60分);b.基本满意(60~89分);c.非常满意(90~100分),护理满意度=(b+c)/42×100%。
1.4 统计学方法:将84例急性胸痛患者的数据录入至SPSS23.0内处理,以χ2检验无序分类资料(%、n);以t检验数值变量资料(±s);当n>40,且T>5,用卡方检验;当n>40,但1<T<5,用校正卡方检验;当n<40,或者T<1,用确切率检验,其中n为全文例数P<0.05,表明有差异。
2 结果
2.1 抢救时间对比:观察组 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对比(±s,min)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对比(±s,min)
2.2 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25 例(59.52%),基本满意16例(38.10%),不满意1例(2.38%),护理总体满意度97.62%(41/42);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17例(40.48%),基本满意17例(40.48%),不满意8例(19.05%),护理总体满意度80.95%(34/42)。由此可知,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4.480,P=0.034),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实践证明,胸痛患者的急诊护理工作具有患者病情危重、工作复杂、护理强度大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容易发生各类风险事件,增加救治风险,引发护患纠纷,因此有必要优化、改良急诊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的抢救护理服务[9-10]。经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用药时间、静脉采血时间、分诊评估时间等抢救项目耗费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充分证实观察组采用的改良急诊护理流程方案可有效缩短患者抢救时间。初步分析,本文观察组通过实施改良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有效完善抢救各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细化转运、接诊等各流程的护理内容,通过加强护士专业培训、明确护士具体职责等途径,增强了护士急救护理技能水平,落实了岗位负责制,规范了急性胸通患者的救护流程,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效率,为医护人员及时评估、快速转运、诊疗患者病情争取到了宝贵时机。
本文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92.86%VS76.19%),提示观察组采用的改良急诊护理流程能够在短期内快速改善患者胸痛症状,提升预后效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97.62%VS80.95%),表明观察组患者对医院提供的急诊护理流程更加满意。研究后可知,通过开展改良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显著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抢救工作效率,缩短分诊评估、静脉用药、心电监护等护理工作的实施时间,从而快速缓解患者胸痛症状,稳定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全面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提升预后效果。与上述分析结果相吻合,梁艺敏[11]对152例急性胸痛患者研究后发现,与常规急诊护理流程模式相比较,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改良后,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和急救时间,治疗成功率为96.05%,预后效果显著,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意义。
综上所述,改良急诊护理流程方案能够有效缩短急性胸痛患者临床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为挽救患者生命争取宝贵时机,达到改善预后、提升护理满意度的护理改良目标,具有积极的临床与应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