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与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在产科分娩中的对比分析
2020-08-31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辽河院区,辽宁 盘锦 124000)
分娩是妊娠的终末阶段,孕妇在经历了漫长的妊娠阶段后,胎儿发育成熟娩出,分娩时各类未知的危险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分娩结局[1]。护理人员是患者在分娩过程中接触最为密切的医务人员,有效的护理能降低各种分娩危险因素,因此全程陪产护理在临床产科快速推广,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分娩患者的当前孕育情况、胎产次、机体条件、心理承受范围等差异,使得分娩方式具有多变性,每个患者在分娩前后对护理的需求不尽相同,加之绝大部分的患者在分娩时均会出现各种程度的焦虑、恐惧,难以疏解的不良情绪导致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乏力,延长产程,增加了产后出血风险,因此,单纯全程陪产护理的应用局限是难以避免的[2]。循证医学是国内外被证实的最有科学依据的医学模式[3],循证护理由此发展而来,有学者[4]认为循证护理介导下的全程陪产护理,其应用效果较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更有针对性,效果更佳明确,能有效的改善患者情绪状态,缩短各阶段的产程用时,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母婴结局。本文中,以158例于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循证护理与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差异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观察对象均选自于我院产科收治的即将分娩患者,对象选择时间区间2017年5月起始、2018年10月终止;分组方式:计算机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78例、对照组80例。
观察组年龄资料中,下限值为23岁,上限值为42岁,年龄均值(30.20±8.24)岁;孕龄资料中,最小孕龄为37+3周,最大孕龄为41周,平均(40.01±0.20)周;胎产次资料中,初产妇50例,占比为64.10%,经产妇28例,占比35.90%;患者体质量资料中,最小体质量值为45 kg,最大体质量值为86 kg,均值(63.02±2.11)kg。对照组患者年龄下限值为24岁,上限值为43岁,年龄均值(31.01±8.01)岁;孕龄为38~42(39.64±0.61)周;初产妇55例(68.75%),经产妇25例(31.25%);体质量在48~85(62.03±2.31)kg。
入选标准:①均临近分娩期;②孕期产前检查结果均正常;③均为单胎;④均在预产期内分娩;⑤本研究中的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目的均有知情权,并签署了与之相关的文件说明;⑥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①患者有先天性心脏病病史或妊娠期合并疾病,如妊娠期糖尿病、妊高征等;②凝血功能异常;③胎儿脐带绕颈或其他宫内发育不良者;④免疫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2组患者年龄构成、孕龄长短、生育史、体质量等统计资料对比,差异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为实验进行对象。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护理,护理人员全程陪护,进行持续的产程观察、分娩时用力指导及安慰、早期的母乳喂养等。观察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模式下的全程陪产护理,如下:第一,循证小组组建。由主治医师、护士长、护理小组长和责任护士共同组成循证护理小组,学习相关概念及实行方法,掌握分娩的基础知识、各产程特点及护理要点,熟练掌握分娩前后涉及到的护理操作[5]。第二,循证问题提出。根据患者基本妊娠情况、个人需求、我院医护人员的实际能力等提出循证问题,主要问题为如何进行护理方案的机动性优化选择。第三,循证支持。以循证问题为中心,以患者妊娠各项检查结果为依据,以分娩护理为关键词进行相关文献的搜索,收集和整理相关护理措施,循证小组开会讨论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可行性,结合本院现有的客观条件及实际的护理方法,最后的护理内容为本次研究的循证支持[6]。第四,具体循证护理措施如下:①在陪产护理实施前,结合患者的宫口开放速度、胎儿胎心变化及患者的辅助检查结果(如凝血结果、胎位、羊水质量等),评估患者的可能分娩方式,由此制定3类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包括经阴道分娩、可能经阴道分娩及剖宫产,护理内容完全符合该种分娩方式的特点,能充分的满足患者分娩及心理需要。护理人员完全掌握以上3种护理方案,熟悉方案中的任何细节,能快速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出正确的应对处理。分娩室内的医师及护理合理搭配,充分评估患者可能的分娩方式,鼓励条件允许的患者进行自然分娩;尽量满足患者的一般需求,如自然分娩患者保护会阴、剖宫产患者定时手术等,做到人性化的护理与管理。②考虑患者经济能力的前提下进行护理、治疗的介入,如自然分娩患者在可行范围内减少重复检查,能自然分娩的患者不鼓励剖宫产等。③自然分娩患者有计划的进行拉玛泽呼吸训练及分娩球训练,介绍自然分娩优点及国内外最新的自然分娩方式,在我院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鼓励患者接受无痛自然分娩[7]。④依据患者妊娠次数、胎数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等,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尽量缩短患者产程,减少分娩中患者及胎儿的损伤。
1.3 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总产程用时、计算出血量,评估新生儿Apgar评分,同时评估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我院护理部、伦理委员会、质量控制管理科等相关科室联合自制的《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所有患者的问卷调查,该表内容主要包含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技能水平、基础护理满足情况等方面,评分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22.0软件为本文的计算工具,总产程用时、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用“均数±标准差”表达,t检验;用(%)表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χ2检验。P<0.05作为对比项目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对比总产程用时、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组患者总产程用时(8.23±2.07)h、出血量(263.12±56.22)mL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9.45±0.14)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2组总产程用时、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s)
表1 对比2组总产程用时、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s)
2.2 对比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中非常满意50例、满意27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度98.72%(77/78);对照组非常满意41例、满意30例、不满意9例,总满意度88.75%(71/80),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P<0.05。
3 讨论
循证护理提倡的是有依据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在问题提出后,检索相关实证方法,以此实证进行该类患者的护理,以避免护理人员因个人经验及认知范围限制,局限了护理效果,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及本院现有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最有效、最科学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服务层次,获得最大的护理成效。循证护理可利用国内外最先进、最适宜的护理研究结果,将此作为护理输出的理论依据,使得护理内容有证可循,保证了护理的安全性;在循证护理实施过程中,护理方案的择优选择结合了护理人员的当前技能水平及实际临床经验,避免了因护理方法过于复杂,超出护理人员的能力范围,反而增加了患者的护理风险,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8];循证护理方案在拟定中还综合考虑了患者的实际情况及个人需求,如此才能最大程度上解决患者当前的迫切需要,提高护理内容的针对性,同时对患者的配合度、遵医度等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循证护理实施后,使得以经验为护理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为依据的现代护理发展,是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循证护理中将患者分为可自然分娩、可能自然分娩及剖宫产3类,针对各种类型患者的特点制定相关的护理方案;进入第一产程后评估患者最有可能的分娩方式,并落实该项护理计划,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开始实施。以评估结果进行护理方案的选择,避免了护理人员盲目的开展护理工作,避免了护理人员以个人陪产经验、自我感觉等进行护理行为,使得护理人员以理性的态度进行患者分娩方式的评估及选择,进而按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方案,保证护理工作的严谨性、科学性及针对性[9]。
此外,循证护理介入下的全程陪产护理还综合考虑了患者的需求,对于在可理解范围需求,护理人员尽量满足,以提高患者的分娩顺应性。对于自然阴道分娩的患者在产程中实施了科学的拉玛泽呼吸法及分娩球镇痛,在进入第一产程,患者出现规律宫缩及阵痛后,指导使用分娩球,协助患者在宫缩间隙使用分娩球,背靠在座椅上,注意保护产妇安全;在宫缩发生时,背部直立,前后移动,并使用拉玛泽呼吸法中的胸部呼吸法,以减轻宫缩痛;在第二产程中,随着宫口开放程度,指导患者使用不同的呼吸法,配合正确用力,降低自身体力消耗,顺应胎儿娩出,尤其是即将看到胎头时的呼气法呼吸方法,糅合了正确的用力方法及对应的呼吸方法,既有利于胎儿娩出,又利于减轻产妇疼痛,在整个分娩期间,患者因疼痛或恐惧出现呼吸错乱、用力错误时,助产士及时提醒患者进行更正,给予患者正面鼓励。产前的分娩球运动,可放松患者盆底肌肉与韧带,增加盆底肌肉群的柔韧性,利于分娩进行;第一产程使用分娩球可促使产妇位于分娩舒适体位,利于胎儿下降,会阴部的按摩降低对疼痛的敏感性。而拉玛泽呼吸则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精力集中于呼吸频率的控制上,使部分神经元被占据,致使部分痛觉神经传导识别无效,提高机体疼痛阈值;有节律的深呼吸可增加机体的血氧供应,提高脑及心脏的血氧支持[10]。
本文中,为验证产科分娩中使用循证护理与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的效果差别,以我院产科分娩患者为实验对象,以分组形式进行循证护理与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在经过循证护理后,患者降低了对分娩的恐惧,提高了分娩过程中的依从性,掌握了有效的呼吸方法及用力方法,减轻了分娩中的疼痛,提高了自我效能感,利于胎儿的娩出,缩短了分娩时总产程用时,避免了错误用力及产程延长导致的出血量增多。因此观察组患者的总产程用时为(8.23±2.07)h、产后24 h内总出血量(263.12±56.22)mL分别与对照组的(10.43±2.14)h、(396.27±53.04)mL比较,前者明显低于后者。
胎儿顺利娩出缩短了胎儿在宫内的滞留时间,对于最终以阴道自然分娩方式娩出的新生儿而言,患者分娩中有效的呼吸方式,可增加胎儿在宫内时的供氧;同时产道的适当挤压有利于新生儿肺的扩张,因此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9.45±0.14)分较对照组的(9.00±0.05)高,新生儿健康状况良好。
循证护理的落实过程即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体现,在护理依据、护理方案的制定中,均以患者身心需求为主导,以批判性思维进行全程陪产护理模式的质量改进,综合考虑了每个患者在分娩中的生理、心理、经济条件等,并客观的认识到自身医技条件,最终以最低的成本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保障患者的分娩安全。在各产程的护理中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实际利益出发,最大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伤害与支出。循证护理还满足了现代女性渴望利用最新的科学分娩方法进行分娩的需求,患者对分娩方式有一定的抉择权,对分娩前后的疑惑、要求均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释及满足,护患双方的利益目标达到一致,双方的沟通更加真诚,使得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信任度增加,改善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认知,获得了更多患者的认可。满意度是任何护理模式的最终客观评价指标,能较好的反映科室当前的护理质量,观察组患者对循证全程陪产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8.72%,远高于对照组的88.75%。
综上所述,产科分娩患者应用循证护理与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比较,前者能更有效的提高护理效果,使患者轻松的度过分娩期,缩短产程,保护患者的分娩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最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