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住宅多,名称细辨别
2020-08-31李传鹏郭增锋山东省平邑县金银花实验学校
⊙李传鹏 郭增锋(山东省平邑县金银花实验学校)
在中学语文教材的古诗文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表示住宅的词,有的就出现在篇名中。不论古今,住宅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古诗文中常见的住宅名称有哪些呢?
①屋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们都很熟悉。“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里的“屋”是指房屋。但屋的本义是幄,后来“屋”指房屋,另造“幄”字。它是个会意字,从尸,从至。“尸”,与房屋有关;“至”表示来到,是人来到这里居住之意。许慎的《说文解字》注:“屋,居也。”徐灏笺注:“古宫室无屋名。古之所谓屋,非今之所谓屋也。”如《汉书代陆贾传》:“去黄屋称制。”这里的“黄屋”是车盖之义。
②宫
《阿房宫赋》中的“宫”是象形字。从宀(mián),从吕。“宀”是屋宇之形,“吕”表示房屋众多、宫室相连。甲骨文中的字形像房屋。在穴居野处时代也就是洞窟,外围像洞门,里面的小框框像彼此连通的小窟,即人们居住的地方。本义是古代对房屋、居室的通称。《说文》注:“宫,室也。”《尔雅·释宫》篇释:“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如《战国策·秦策一》:“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秦汉以来,宫指宫廷,帝王的住所。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聊斋志异·促织》:“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③室
室是个会意字,从宀,从至,人到屋中就停止了,本义是内室。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叫“室”,室的东西两侧叫“房”。《说文》注:“室,实也。”《礼记·曲礼上》疏:“若通而言之,则宫室通名,故《尔雅》云:‘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别而言之,论其四面穹隆则曰宫,因其贮物充实则曰室。”由内室,后来引申为房屋、房间。如晋代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清代林觉民的《与妻书》:“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斯是陋室,唯吾得馨。”
由“房间”义,又引申为家,如唐代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唐代杜甫的《石壕吏》:“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④堂
唐代刘禹锡有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堂,是个形声字,从土,尚声。“尚”有“高”义。它的本义指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说文》:“堂,殿也。”段注:“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如《齐桓晋文之事》:“王坐于堂上。”
后泛指房屋的正厅。 如《吕氏春秋·察今》:“审堂下之阴。” 唐代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崔九堂前几度闻。”后来也用于商店、厅事、书斋名称。如同仁堂、杜甫草堂、春在堂等。
⑤宅
唐代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这个“宅”字是个形声字,从宀,乇(zhé)声。本义是住所、住处。《说文解字》解释“宅”是寄居。汉代刘熙的《释名》说:“宅,择也,择去处而营之。”春秋时代称民房为宅,《左传·昭公三年》记载:“子之宅近市,秋隘嚣尘,不可以居。”意为住宅离集市太近,环境太嘈杂了,不适合居住。中学课本中出现的有: ①五亩之宅—《孟子·寡人之于国也》;②方宅十余亩—晋代陶渊明的《归园田居》;③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白居易的《琵琶行》。
⑥庐
晋代陶潜的《饮酒》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个“庐”是形声字,从广(yǎn),廬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特指田中看守庄稼的小屋。《诗经·小雅·信南山》说:“中田有庐。”意指田中小屋。亦泛指简陋居室。如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南阳诸葛庐。”唐代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竭其庐之入。”
上古在郊野的庐中接待客人,或在庐中守墓。这就是《荀子·礼论》中所说的:“齐衰,苴杖,居庐,食粥,席薪,枕块,所以为至痛饰也。”如宋代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褒之庐冢也。”
⑦轩
看到这个字,我们首先会想到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这里的“轩”字指有窗的小屋。但它的本义指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说文》注:“轩,曲輈藩车。”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载:“而乘轩者三百人也。”《墨子·公输》中也有“舍其文轩”的句子。这里的“轩”都是指车子。后来建筑上取其虚敞高举之意,引申为堂前屋檐下的平台,或指廊、窗。 如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
⑧舍
古文字的舍字,上部像屋顶梁柱构架的侧视之形,下部的口代表墙,其本义当指房屋,古代专指客馆。《说文解字》:“市居曰舍。”《礼记·曲礼》记载:“将适舍,求勿固。”《疏》云:“舍,主人家也。”如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宋代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夜则以兵围所寓舍。”后泛指居室。如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吕氏春秋·察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怀都舍。”由居室又引申为置、安置。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舍相如广成传舍。”又引申为休息、止息 。如《论语·子罕》:“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⑨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楼”字是形声字,从木,娄声,在此句中指楼房的一层。本义指楼房,两层以上的房屋。《说文》:“楼,重屋也。”如杜牧的《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⑩阁
“阁”也是个形声字,从门,各声。本义是古代放在门上用来防止门自合的长木桩。《说文》注:“阁,所止扉也。门开则旁有两长橜杆辂之,止其自阖也。”后又指一种架空的小楼房,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如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聊斋志异·促织》:“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由“小楼房”又特指女子的卧房。如 《乐府诗集·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⑪馆
清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之“馆”,形声,从食,官声。“馆”,供宿供膳,所以从“食”。它的异体字作“舘”,说明“馆”属于房舍一类。本义是高级客舍,宾馆。《说文》:“馆,客舍也。”如《左传·肴殳之战》:“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房舍华丽的官署、学塾、书房、商坊、展览处所等都可命名为馆 。如清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⑫第
本是次第的意思。古代帝王赐给臣下房屋有甲乙次第,故房屋称第。古诗有“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大凡称为“第”的住宅,多是贵族的住所。所谓府第、邸第,都是有身份的人的住宅。如明代崔铣的《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大怒……出……旬乃还第。”
⑬亭
《醉翁亭记》中的“亭”字,是象形字。战国文字字形,其中“T”像矗立的亭柱。小篆以为从高省,丁声,本义指古代设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说文》:“亭,人所安定也。亭有楼。”《释名代释宫》释:“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秦汉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十亭一乡。《一切经音义经》:“汉家因秦十里一亭。亭,留也。”如《汉书·高祖纪》:“为泗上亭长。”
如今园林中的亭,指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与其原义不同。如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中的“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亭西有岱祠”。
⑭榭
建在高土台或水面(或临水)上的木屋,特点是只有楹桂花窗,没有墙壁。如宋代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舞榭歌台。”宋代陆游的《过小孤山大孤山》:“楼观亭榭。”
⑮廊
廊是形声字,从广,郎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指厅堂周围的屋。原是指房檐下的部分,后演变成多种形式,如长廊、短廊、回廊、半壁廊、飞廊等。如清代林觉民的《与妻书》:“入门穿廊,过前后厅。” 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廊腰缦回,檐牙高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