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的画面 精妙的表达
——蒙太奇手法在中考作文满分卷中的运用
2020-08-31王勤龙江苏常熟国际学校
⊙王勤龙(江苏常熟国际学校)
【前言】
蒙太奇,源自法文montage,原义指构成、装配。后来随着运用的广泛,在电影艺术里越发流行,与电影剪辑、拼接、组合联系在一起。这种巧妙的艺术组合与恰切拼接,在写作叙事、抒情、论证等众多层面,呈现出独特而鲜活的表现意蕴,让作文在前后勾连起来的精妙表达中,又兼具形象的画面之美。以近3年江苏卷中考满分作文为例,围绕蒙太奇手法运用的多样范式,作如下阐释。
【路径指引】
一、并列式蒙太奇,主旨之下的勾连
并列式蒙太奇,即是将不同情境下的画面、不同空间的场景,或者不同地域的故事,进行剪辑与组合,随后以并列对举的形式呈现在作文之中,从而使得作文生发摇曳多姿、灵动变化的美感力。这种并列式蒙太奇手法,在中考作文中运用得最为普遍。
以2018年苏州卷中考满分作文《什么是个好》为例,加以阐释。
第二眼
那是初春的早晨,被她轻柔的爱抚所唤醒。睁开蒙眬的双眼,看到她亲切的爱,像儿时最喜欢的糖粥,清冽而又直暖人心。
她是庄稼人,每年靠着家里的几亩地,凭借着勤劳的双手,自给自足。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她用被子和棉绳为我编织了一根坚实的背带。将我背在背上,我将脸埋在她温暖的后背,闻着空气中泥土的香甜。
……
第三眼
秋风涌动,一曲酣歌,唱出了秋收的喜悦。那时候,她的背带已容不下我,我却总爱跟着她探寻秋的脚步。我坐在田埂上,目送她一步一步地迈进稻田里,目光紧紧的,怕她消失不见。秋风吹过,稻田里波翻浪涌,几乎淹没了她的身影。我焦急地寻找着,期盼那稻秆偶尔歪一歪身子,让我看一眼我依赖的身影。
该篇作文,将“母亲在春天播种的样子”“母亲在秋日收割的背影”两个画面进行组合,巧妙地呈现出多样形态下的情景内容,读来新奇而有层次,丰富而有韵味。并且,该篇作文在勾连母亲“初春播种”“秋日收割”两个情景内容过程中,有效地将两者统摄在共同的主旨之下,随即自然而然地对“什么是个好”这一命题作出了回应。有趣的是,2018年一篇同题满分作文,也是运用了蒙太奇手法。
金桂飘香 温暖四溢
秋风阵阵吹,吹得树叶“沙沙”地响,吹得我瑟瑟发抖。一夜之间吹开了几树金桂。
外婆乐呵呵地拉着我去摇桂花,在树下铺了几张毯子,自个儿首先站上去抱着树干使劲地摇。我因为怕冷,站在一旁不愿意加入。经外婆几番劝说,终于上前,我抱着桂花树粗大的枝干用尽气力摇,金桂纷纷落下,落了满身,落了满地,仿佛一阵突如其来的桂花雨。
银杏落地 温暖降临
秋日里,家门前的两棵银杏树落得一地金黄。
母亲同我一样喜爱大自然。她似乎比我更喜欢那片“金黄色的地”。严寒的秋日里,我与母亲裹着棉衣行走在银杏叶中,我们时而坐下,时而依靠着树,时而背靠着背坐在软软的落叶上。有时母亲会讲起落叶的故事,有时我们会一起数树上剩下的叶子,秋风肆意地刮着,而我的身心都已不再寒冷。
作者将“金桂飘香 温暖四溢”“银杏落地 温暖降临”定格的两个瞬间,单独刻画并勾连整合。前者叙述“我”与外婆一同摇桂花的事情,进而展现金桂飘香时节的温暖画面;后者则是记录“我”与母亲在银杏落地时的相处故事,两处特写镜头极为生动而温馨,巧妙地实现了蒙太奇手法引人入胜与强烈代入感的效果。也正是借助于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作者能够有效地衔接起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所思,并进而抵达“什么是个好”这一作文主题。
二、顺承式蒙太奇,叙事内在的衔接
顺承式蒙太奇手法,讲究以时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进行剪裁、拼接、整合,这与注重空间顺序线索的对比式蒙太奇手法有显著不同。该种方法常基于时间线索或者主人公的内心感受,有序呈现出作文内在发展的轨迹与图景。并且,顺承式蒙太奇手法往往借助联想、想象、回忆、虚实结合等策略,实现作文叙事内在的组合与衔接。
比如,2018年南通卷中考满分作文《善,润了年华》,即运用了顺承式蒙太奇手法。
一阵雨落在我的额头。那一年我五岁,我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游戏,我仰望着放晴的天空。“快救救这些蚯蚓!”有人突然紧张地叫道,“如果它们爬不回土里,会被太阳晒干的。”我和小伙伴们心生善意,准备把蚯蚓送回土里。胆子小的拿着两片树叶把蚯蚓夹在中间,小心翼翼地把它们送回去,胆子大的就徒手抓起蚯蚓把它们送回土里。不一会儿,地上的蚯蚓几乎不见了。那迟到的太阳,或许是老天的笑脸吧!我们咧开嘴笑了。或许那时,善的种子已在我们幼小的心里萌芽。
又一阵雨打湿我的眼睛。那时我上小学了,年轻善良的女老师讲述着雷锋叔叔的故事。那动人的话语似阵阵春雨,飘洒在心田。我们的眼睛湿润了。那时,稚嫩的日记里抄写的都是雷锋叔叔的故事,写了许多做好事的打算。“善”就是多做好事,多么淳朴的念头啊!
又是一阵雨洒落心田。那年我十五岁。一次家人结伴旅游,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在一座寺庙的上山道边,看到一群乞丐破衣烂衫,而且都有点残疾,他们在秋风中瑟瑟发抖,我便缠着家人要给他们施舍。爷爷说,他们是骗人的……当我把钱恭恭敬敬地递给他们时,他们的眼眶湿润了。我想,假如我们的社会和游人多一份善心,他们的脸庞就会多一些笑容。
作者由“那一年我五岁”到“那时我上小学了”,再到“那年我十五岁”,在3个有序转换的更迭时间中,讲述了“善,润了年华”这一主题下的故事。在作文叙述过程中,内在逻辑也清晰而深刻,起初“我”在别人的呼唤声中萌发善意的种子,后来在女老师讲述雷锋故事之中坚定做好事的念头,再到通过自我的辨析呼吁他们传递善良,这样就让3个分散的镜头均指向作文的核心主旨,并且3个镜头又在叙事之中前后衔接,让行文顺序清晰而恰切。此外,作者在3处开头均以“一阵雨”来叙写,也让作文内容更富有画面感与意境美。
三、对比式蒙太奇,比较之中的映衬
作文讲究内部的变化与前后的波澜,而这种变化与波澜,往往是在比较之中表达出来的。或是景物的对比,或是事件的对比,或是心理的对比,抑或是情感的对比。在多重对比之中,往往能展现不同画面交织出来的情趣与意蕴,并且极容易引人思考。
比如,2017年苏州卷中考满分作文《把青春的绿色铺满征途》。
洁白的栀子花清雅地绽放在枝头,幽幽地醉着空气。在红底金字的春联衬托下,散发着古典与娇艳的气息。
这是什么地方?我看了看两旁两道长长的墙。
墙上垂下几串青藤,我轻轻地触摸湿润的藤叶,清凉在指尖徜徉。我顺着墙,忽而踩入一片浓阴。一株墙内的老榕,用浓阴证实着生命的价值。日光稀稀疏疏地渗透下来,幻化成脚下摇曳的光点撞击着我的神经,我迷惑地朝前走去。
一转右,一幢破败的大房子便映入眼帘。恢宏的气势被破落抹上浓重的朦胧。
……
如今,岁月的创伤斑驳了沉重的木门,时光的流逝黯淡了鲜艳的朱漆,时代的变迁冷落了昔日的繁华。那一颗颗曾经轻舞飞扬的心从滚滚红尘中浮起,洗去了铅华,终成了今日的恬淡如水。
栀子花、青藤、浓阴等所承载的美丽淡雅气息,传递出作者对“乌衣巷”散发着古典气息的好感。破败的大房子、木门、朱漆等所承载的古巷衰老的气息,又将岁月变迁后残酷的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在这前后景物特征的对比中,就自然而然地表达出作者的思考,“时光如水,一切终究会成为过往。那么,我们要不要停止追求的脚步呢?”这样,就很巧妙地过渡到“青春的理想”这一层面。这种过渡丝毫没有干瘪生硬的说教,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构思之巧妙,以及画面剪辑后灵活对比的匠心。
在一正一反或是一喜一忧的对比中,最容易看到不同质的效果画面,也最容易触发作文叙事的矛盾点,因此,作文中运用正反对比式蒙太奇手法相对较多,也较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除却此种异质对比之外,同质对比也有着特殊的艺术表达魅力。比如,2017年扬州卷中考满分作文《良言如春》,就是如此。
外婆的良言,是春天的和风
朦胧的夜晚,除了几声犬吠,能听到的只有那微微扇扇子的声音。伴随而来的,便是夹着泥土味的乡音:“扇子扇凉风,扇夏不扇冬……”儿时的我躺在外婆怀里,不安分地用手扯了扯她的衣袖,歪过头:“阿婆,为什么要将家里的菜送给邻居家的老奶奶?”外婆用手点了点我的鼻尖:“老奶奶手脚不便,家里正巧做多了,便送了去。”说着,她又将头凑在我耳边说:“小鬼,你要记住,与人为善,于己为善,当你帮助别人时,你也会快乐的。”
老师的良言,是春天的朝阳
窗外阳光明媚,风光大好,可是我并没有心思去欣赏,心里忐忑不安,焦急难耐。还有一会儿,我就要登上那灯光耀眼的舞台,就要在全校师生的注视下,进行一段演讲。平时一向无所畏惧的我,竟慌了神,稿子抓在手中,瑟瑟发抖,冷汗遍布了全身。突然,一只手拍了拍我的肩,我转头,竟然是老师。“别怕,记住,美好是属于自信者的,奇迹是属于信念坚定者的!”一个温柔却坚定的声音传入我的耳中,似一只大手将我从深渊中拉了回来。
这里的“春天”,与其说是时间概念,不如说是心理概念。因为这一片段中的“春天”,分别与“和风”“朝阳”相联系,阐释着外婆的话,带给“我”“与人为善,于己为善”的教导的哲理,以及老师的话语,带给“我”坚定信念的告诫。作者选取“外婆的良言,是春天的和风”“老师的良言,是春天的朝阳”这两个充盈着生活气息的同质对比的画面,颇有力度地解释了何为“良言如春”。前后事件的正向对比,也指向了作者情感表达的正向对比,读之令人印象深刻且能引发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