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划分结构层次 理清论证过程

2020-08-31周俊根江苏

课外语文 2020年23期
关键词:语段论据论点

⊙周俊根(江苏)

【考点直击】

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阅读议论文需要了解文章所用的论证方法,了解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在把握了议论文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同时,还要注意文章是怎样把这些要素组合在一起的,这就是要理解文章的结构。

此类考点的主要题型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直接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二是结合具体语段分析论证思路;三是结合中心论点分析文章的论证角度;四是结合语段的顺序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解题指津】

一般说来,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其他各种各样的结构,是从这两种结构中派生的。例如,以“横式”为主的,有“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有“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有“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问题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又如,以“纵式”为主的,有“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而后步步深入,逐层阐发。

对论证结构的考查,主要是对全文结构的划分和对重点语段的层次划分。对结构层次的划分应从文章内容入手,看它是如何提出论点并展开论证的,还要注意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过渡词等关键性的文字。

答题时,首先应通读语段,勾画能提示论证方法、能引出主旨或结论的关键词,并划分层次,然后按照顺序分析每个层次,对论据可从论证方法的特点入手,并指出论证了什么,对于结论、观点、引子之类的文字,在分析时可直接引用,也可概括。

【典型试题】

(2019年湖北省天门市)

善于“折叠”自己

⊙陈大昊

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④“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辉煌,成长多为浴火重生。想要前进,最快的脚步是“负重”,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与自我的较量,与自己较劲才能有长进。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敢于到吃劲岗位“淬火”,到艰苦一线“蹲苗”,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用时间灌溉自己,多挑战“不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⑥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通读全文,简述“折叠”的内涵。

2.请简析全文的论证思路。

3.下面这则材料放在文章第几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态的处理。

4.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

善于“折叠”自己,是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文章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条理清晰地阐明作者的观点。试题涉及论证思路的分析、论据位置的回放、关键词句的理解等议论文阅读考点的考查。

第1题考查的是对文中关键词语内涵的理解。“折叠”本指把物体的一部分翻转和另一部分贴拢,但在本文中有其独特的内涵。通读全文,可以发现作者在文章中对“折叠”有具体的诠释,找到相关词句,答案也就迎刃而解。

第2题考查的是论证思路的分析。了解议论文的常见结构思路,是解答此题的知识储备基础。答题时,首先要仔细品读原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划分段落理清结构层次,最后用简洁的语言结合各层次内容表述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第3题是一道与论据相关的试题。王羲之的事例是原文中的一个事实论据,作者命题时从原文中删除了,要求考生把它放到最合适的位置。对于以前未读过此文的考生来说,答题时首先要读懂材料的内容,并厘清它能印证文中的哪个观点,进而找到语句在文中合适的位置,解答时再将相关理由阐述清楚即可。

第4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语句的品析与理解。答题时不能仅仅写对句子含义的理解,更为关键的是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阐述。

参考答案:1.“折叠”是智慧的迂回、生动的重复、耐心的坚持、“折磨”的叠加。

2.开头以折叠白纸设喻引出论述的话题——如何“折叠”自己,接着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折叠”的内涵(“折叠”是智慧的迂回、生动的重复、耐心的坚持、“折磨”的叠加),最后总结全文,点明把握好“折叠”的学问才能成就精彩人生。

3.放在第③段最合适。此则材料写王羲之的行书充满变化,对重复的字作不同形态的处理,可以从正面角度具体有力地证明第③段论述的观点“折叠是生动的重复”。

4.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短,但在有限的生命里,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实现人生的最大值,让生命更有厚度。在实际生活中,我要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不怕吃苦,不断经受磨练,挑战自己进而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猜你喜欢

语段论据论点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浅谈低年级语段仿写的指导策略
恰当使用论据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依存消解、一致性计算与浮现和语段计算理论
论据选择“四要”
如何压缩新闻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