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

2020-08-31张丙起

今日健康 2020年5期
关键词:尼莫地平脑出血神经功能

张丙起

(山东省沂南县人民医院,山东临沂,276300)

高血压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患者情绪容易激动,常见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嗜睡、昏迷等症状。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要点颇多,应该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病情,更好地选择治疗方法。鉴于此,本文具体研究了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希望能为医务人员积极改进诊疗工作的不足之处提供有效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率先采取随机抽选法,从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选择100例研究对象,确保所有患者自愿参与调查活动,应该提前做好家属们的沟通工作[1]。然后按照科学分组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50例以及实验组50例,其中,对照组包括男患者31例,女患者19例,患者年龄在52-80岁之间,平均(60.69±1.90)岁;实验组则有男患者35例,女患者15例,患者年龄在55-84岁之间,平均(61.78±2.33)岁。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进行患者的血压控制、止血治疗、营养补充、镇痛干预、并发症预防[2]。实验组应用尼莫地平治疗方案,具体内容如下:在500mL生理盐水中掺加10mg尼莫地平,给予患者静脉滴注,并将给药速率控制在每小时1.25mg以内,确保滴注时长保持8-12小时。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脑膜、血压值、脉搏值以及意识状况进行动态监测。此外,用药7天后,停止滴注用药,改为口服使用尼莫地平,每次30mg,每天3次。

1.3 评定指标对于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客观评定,诊疗工作完成后,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显效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度下降,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有效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度下降50%-80%,临床症状有效改善,生活质量随之提高;无效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度无明显下降,病情恶化且危及生命。

1.4 统计分析应用SPSS 22.0软件处理各项数据,实施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结果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比较,详见表1:

表1: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2.2 患者诊疗服务满意度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诊疗服务满意度的调查结果,详见表2:

表2:患者诊疗服务满意度的调查

2.3 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患者诊疗服务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统计,详见表3:

表3: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统计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非外伤性的脑血管破裂出血症状,发病率非常高,起病较急,病情进展快,预后水平普遍偏差,一旦治疗不及时,极易危及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大多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都合并不同程度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症状,因此还会危及到其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所以加强疾病防治十分有必要。一般而言,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管长时间保持收缩状,同时其颅脑组织中细小动脉血管的平滑肌也会出现营养缺乏现象,以至于其神经脑组织受损,因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重点工作是控制颅内压,在进行止血以及控制血压值的基础上,防止脑水肿症状出现,并加快患者神经组织的恢复速率,从而提升其预后水平,避免并发症出现。尼莫地平属于钙离子类的拮抗剂,对于患者神经细胞中的钙超载症状起着缓解作用,通过对患者外周血管中的血压值进行调节,即可避免再出血现象的发生[3]。尼莫地平脂溶性能非常好,不仅能够控制钙离子内流,而且还能对钙通道产生抑制作用,使其无法顺利开放,通过改善患者血管痉挛症状,从而对其半暗带神经元进行充分保护,即可进一步缓解患者血肿症状和脑水肿症状,加快血肿的吸收速率,达到临床治疗目标。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即证明尼莫地平治疗方案的实际推广价值更高,必须引起医务人员们的高度重视。

猜你喜欢

尼莫地平脑出血神经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尼莫地平静脉泵入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0例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
尼莫地平联合多奈派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