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师在美工区中的指导策略

2020-08-29张小仂

读与写·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美工区指导策略

张小仂

摘要:美工区活动是以激发幼儿兴趣为本,以开展自由操作性的美术活动为主,让幼儿在玩中思考、探索、尝试,体验色彩变化和创作的乐趣,逐步积累美术常识。

《幼儿园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美工区形式丰富多样,操作材料符合幼儿好奇,善于动手动脑的特点,为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提供了活动条件。同时又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游戏环境,吸引幼儿能积极愉快、主动自愿地去游戏、去交往。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与独特性。

关键词:美工区;感受美;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2-0274-01

新《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教育必须“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以免把创造性的表现活动降为机械的训练,使幼儿在被动的服从和模仿中,丧失自信心和对艺术活动的热情,泯灭创造力。因此,既要有的放矢,又要切中要害,是一项不可缺失的指导原则。怎样让艺术活动尊重幼儿的意愿,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呢?为了更好地指导幼儿投入美工区活动,我结合实际做了以下尝试:

1.抓住幼儿身边的人和事作为切入点,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要做一位有心人,随时观察幼儿身边发生的事情,根据孩子们发生的事情进入教育,激发幼儿的兴趣点,这点非常不错。有一次班级开展秋天的叶子这个主题活动的时候,老师引导孩子们用叶子做叶贴画,有个小朋友说:“老师,我昨天和爸爸捡落叶的时候看到一只很漂亮的蝴蝶。”于是我说:“哦,是吗?那你今天就用叶子做只漂亮的花蝴蝶好吗?”说着其他的小朋友也纷纷说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于是开展了用叶子贴出自己熟悉的物品,展开了一次不同的叶貼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贴画了,同时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得到了发展,效果很好。

2.丰富各种材料,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

“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获得经验、发展能力的,材料为幼儿和知识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因此,如何选择与投放材料,使幼儿通过与材料的有效互动来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在美工区中,所有的工具,如:剪刀、固体胶、透明胶、双面胶、抹布、彩笔、橡皮、彩泥、记号笔等,幼儿可根据需要随意取用。另外,文明还发动家长收集了种类繁多、可用于美术制作的各种材料,如:蛋壳、废纸、树叶、牙签、石头、牙刷等;还挖掘了自然资源和本土材料,如:竹节、竹篾、木头、苍耳、螺丝壳、稻草,充分体现了本土特色。这些材料的提供,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同时也为孩子们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了活动条件,使幼儿积极主动地选择游戏内容,独立地使用材料。如:幼儿凭借丰富的经验,大胆地用稻草制作各种人物、动物造型,布置在主题墙上,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人物、动物造型展现在眼前,这是孩子们自主选择材料、灵活运用材料而进行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3.以教师双重角色身份影响幼儿的行为,促进幼儿自我学习

美工区的活动是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的身份既是教育的指导者又是活动的伙伴。教师在与指导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以自身的这种双重角色身份影响幼儿的行为,并促进幼儿自我学习。

3.1 教师应作为幼儿的伙伴,尊重幼儿的意愿,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活动过程,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与幼儿共同探索交流。

3.2 在美工区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勇于探索活动规律,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善于发现活动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积极引导,在活动中要仔细地观察幼儿,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幼儿的想法、做法,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要在适当的时候介入:

①当困难出现时:

教师要使困难成为幼儿注意的焦点,从而使幼儿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如元旦,美工区让幼儿正在制作饺子,他们按照以往的方法,先搓,在压,再捏,可做出来的饺子却没有“象小笼包子一样的皱褶”,这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这时教师介入了,引导幼儿把范例拆开,看看究竟是怎么做的,结果幼儿发现了制作的秘密。在这里,教师的介入不只是让幼儿学会了制作饺子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幼儿学会了一种学习的策略。

②当材料不适合幼儿时:

美工区材料提供有不同的层次,但有的幼儿在选择时,并不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这时就需要老师的介入,在幼儿初步尝试体验后,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③当幼儿行为需要认可时:

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成功,在美工区中完成了一件漂亮的作品,教师要及时地介入,语言或动作要给予肯定、表扬。

4.展示、评价,提升幼儿的美学见解

评价能使部分幼儿的兴趣成为大家的兴趣,使寻常的操作成为有意义的探索,同时也能解决活动中的一些困惑,提升活动的经验。古尔维奇说:“幼儿的评价、见解往往是很原始的,并且大致在他们的概念范围内转来转去,好与坏、好听与不好听、喜欢与不喜欢,虽然如此,但无论如何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轻视这个美学见解的幼芽。”为了呵护这棵嫩芽,美工活动结束后将幼儿在活动中的成果展示出来,为幼儿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并让幼儿主动参与评价同伴的作品,一方面使幼儿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另一方面也促使幼儿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另外,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这样不仅使他们分享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倍感亲切、珍惜,从而自然地达到接受其中教育影响的目的。美工作品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教师可引导幼儿将美工作品用于其他区域。如:制作时装用于表演区,制作纸偶用于语言区,制作小树小花用于建构区……

美工区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有利于幼儿的独立个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发展。如何更好地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离不开美工区这种非正式的教学活动,更离不开教师有效的观察、指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树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幼儿创设一个民主、和谐、自由的发展空间,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充分的体现与发挥,让每个幼儿真正富有个性的成长。

猜你喜欢

美工区指导策略
美工区废旧材料再利用培养幼儿创造能力
区角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探索幼儿园美工区材料投放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