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常规管理研究
2020-08-28成艳
成艳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可以激发幼儿良好的情绪体验,还可以促进他们掌握基本的社会生活技能,增强行为的目的性、意识性,发展自理和自律能力,学会与他人与集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它对于班级保教秩序和幼儿的自身发展,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可见幼儿时期形成的行为习惯对于孩子的一生成长尤为重要。
【关键词】幼儿园;常规管理;研究
一、召开班务工作会议,加强教师间班级常规管理合作
组织召开班务会,引领当班教师学习班级常规管理的相关知识,让其了解只有一个班级内所有教师对幼儿的要求协调一致,才能建立并巩固起良好的班级常规。
二、对部分幼儿开展个案观察研究,增强家园合作管理的意识
向家长如实反映孩子在园情况,介绍孩子在幼儿园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对于行为习惯不太好的幼儿,也用委婉的语气如实向家长反映,以便统一教育观点,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使家长配合幼儿园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意识得到增强。
三、培养起幼儿自觉遵守常规的能力
大班幼儿好奇心和探究欲逐渐增强,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发展,个性也开始形成。因此,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引导幼儿自觉遵守班级常规,逐步走向自律,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
(一)通过环境暗示,引导幼儿遵守常规
如在洗手间贴上洗手的顺序图;遵照靠右行走的原则在教室内贴上小脚板标志;用图案和文字标明各个区域,如:美工区、阅读区、数学区等,并将各区规则上墙……
(二)着力解决影响班级常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影响班级常规建设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部分幼儿爱告状的问题,二是椅子乱摆乱放的问题,三是进入寝室安静不下来的问题,四是幼儿在教室内随意行走,互相碰撞而发生冲突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召开了班务工作会,三位教师一起制定解决方案。1.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减少告状现象。2.根据幼儿点名册的顺序,和孩子一起为椅子编号,每名幼儿指定坐自己的椅子,每天午餐后将椅子搬到教室周围,从1号开始依次序排列。3.有序进入寝室,安静整理衣物。(1)睡前安静活动。为帮助幼儿进入午睡室后能保持安静,我们午饭后要求全体幼儿读两遍绘本,然后开展一些安静的活动。(2)分批有序进入寝室。12点幼儿整理好物品,人廁后排队在寝室门口等待,教师分批请幼儿进入寝室。这样控制了幼儿进寝室的速度后,孩子集体大声讲话的现象杜绝了。在寒冷的冬天,更利于教师有效照顾好每一名幼儿。(3)开展幼儿睡前故事欣赏活动。待所有幼儿整理完毕躺下后,当班教师为孩子诵读优美散文,或者讲述睡前故事,让幼儿能迅速安静下来。(4)开展“我是睡觉乖宝宝”评选活动。根据幼儿进入寝室后是否能保持安静,是否按照顺序开展睡前整理活动(防止生病),是否保持正确睡姿人睡等评选睡觉乖宝宝,并将幼儿自画像贴于墙上,极大地调动起幼儿争当睡觉乖宝宝的热情,幼儿午睡常规得到了极大的改善。4.严格执行靠右行走的规则,并在教室内适当位置贴上卡通小脚板和箭头标志,提醒幼儿按制定方向行走,避免相互碰撞。通过三位教师协调一致的配合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班级幼儿常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得到了遏制。绝大部分幼儿能依序在教室内行走,能安静进入寝室了。每天中午,排放整齐的椅子都是教室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来告状的幼儿也越来越少,孩子开始尝试用语言沟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三)增强幼儿参与班级常规管理的能力
1.让幼儿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和受益者。在常规教育中,有许多规则是要幼儿记住并执行的,让幼儿执行规则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意识到自己是规则的受益者。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感到规则是他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强加的,也更乐意接受、遵守。
2.开展“小小班干部选拔”活动,增强幼儿责任意识。《纲要》中在对社会目标的制定中,也有这样一条目标: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幼儿责任感的形成是大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减少幼儿个人中心主义情绪,我班除认真开展社会领域活动外,还在每周一上午开展小小班干部选拔活动。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更需要在平等互助,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环境中生活。这样的环境会使他们感到安全、温暖、宽松和愉快,减少破坏常规的躁动情绪,积极主动地活动与学习,探索与创造。教师对孩子细致人微的关爱,让孩子不再排斥教师的批评,让孩子更加在乎教师的感受,让孩子努力改正缺点。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让每一个孩子都充满自信,增强了幼儿在班级建设与发展中的主人翁意识,指引幼儿逐步走向自律。
参考文献:
[1]曲云丹.班级常规管理该怎样管才利于幼儿发展[J].班主任,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