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0-08-28
作为民族传统文化整体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民间舞蹈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民族民间舞蹈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关注。追根溯源的话,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完全可以上溯到中华文明的源头,原始先民的宗教活动中实际上已经孕育着民族民间舞蹈的萌芽,这是学术界的普遍共识,而在此后漫长的历史發展时期,民族舞蹈在民间这片肥沃的土壤上生根发芽、薪火相传,至今仍是我们感知历史、触摸文明的重要窗口,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义。
弘扬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要性一定意义上是由民间舞蹈本身的价值决定的,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因此通过多样化的具体路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际上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整体结构中的重大命题,从本质上而言,弘扬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社会成员的共同探索和持续努力,而在这一宏观性历史进程中,高校扮演着非同小可的角色,发挥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因此持续优化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传承民间舞蹈文化就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而通过系统梳理近年来我国相关的学术研究可以发现,事实上高校层面上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已经具有多年的主题探究历程,相应的教育教学形式正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时代浪潮中实现优化与调整,多样化的既有学术研究成果从差异化的研究视角对民间舞蹈教学这一宏观性命题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和剖析。而《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一书结构完整、观点新颖,是当前最为重要的参考书籍之一,值得相关主体认真参阅,本文以下将对该著作进行系统性的评述。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一书是2004年9月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并面向全国发行的专业理论著作。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舞蹈学院“十五”规划教材,《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一书以大中专院校民族舞蹈专业学生为目标阅读对象,全书紧密围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这一特定命题,立足当前大中专院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实际,全面而系统性地阐述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语境下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教学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突破意义,同时可以为实践层面上的专业教学提供必要的参考,是一本兼具学理性与实践性的著作。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一书是由著名学者潘志涛老师主编而成的。作为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专业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潘志涛老师长期致力于民族民间舞蹈的专题研究和专业教学工作,在民间舞蹈的推广及相应学科建设方面费力颇多,曾主持创建了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学科及民间舞系,并长期担任系主任,同时在民族民间舞蹈专业教材建设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主编的《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一书是专业领域内享有盛誉的著作,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潘志涛老师先后在国内相关专业期刊上发表的《中国民族民间舞发展的再思考》(《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年05期)、《舞动记忆、历史回眸——回顾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二十年》(《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04期)及《坚守文艺作品的高尚品格》(《四川戏剧》,2014年11期)等文章,产生过重要的学术影响,为推动民族民间舞蹈的专题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而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一书是潘志涛老师学术生涯中最为重要的学术成果之一,凝聚着其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深刻思考,是一本值得相关主体高度重视和积极参阅的重要学术著作。
作为具有自身独立学科体系和学科属性的高校民族民间舞蹈专业而言,其实践层面上的教育教学方法自然应该积极参照普遍意义上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基本教学原则、教学目标等方面与大中专院校的其他专业保持一致。但在此基础上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则是保证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效果的核心要素。因此当前教育教学改革语境下高校民族民间舞蹈专业教学的优化工作应该以探索适宜民间舞蹈教学的全新模式为核心,这也是当前社会经济语境下高校承担弘扬民族民间文化的客观要求,需要引起相关主体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探究。潘志涛老师主编的《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一书紧密围绕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这一主题,致力于阐述和探索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方法的系统研究,试图从繁杂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中梳理和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即规律性和共通形式)的教学理念。该书对专业内的诸多相关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从多个维度比较了当前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理论之间的差异性,同时也明晰了多样化理论之间的“交集”即普遍共识,这样的研究工作为后续深入的专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著作的整体叙述内容基本涵盖了当前有所建树的专家、学者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一定意义上是一次对以往学科主题研究的系统整理与全面总结,可以帮助读者从整体上感知我国当前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专题研究的概况。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一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更多关注了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师的能力素养、民族民间舞教学设计以及实践层面上的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等命题,具体涉及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过程中的多元化内容,全面系统地剖析了一般意义上民族民间舞教学体系中的基础性命题,整体的叙述为下编内容的展开奠定了基础。下编的内容则是在上编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化,具体阐述实践教学层面上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的课程设置以及特定的教学路径问题,重点阐述和探讨了民族民间舞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的田野作业这一教学方法。同时对中国民族民间舞专业化教材的编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明晰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语境下民族民间舞教材编写的若干基本原则。另外还就当前学术界高度关注的现当代“学院派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与发展这一宏观性命题进行了深刻剖析,显示了作者专业的学术功底和深邃的理论思考,对读者感知专业教学、思考民间舞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从根本上而言,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大背景下,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改革的扎实推进是一个系统性的命题,相关的主题研究与实践探索工作正在持续进行。构建与当前教育教学基本理念相吻合、与当前学科教学实际相配合的高校教育教学模式是实现民族民间舞当代传承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一书的关注焦点。全书从相应的课程设置、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等多元化的角度上阐述了民族民间舞教育教学形式的优化改革,提供了系统性的民族民间舞教育教学模式,书中提出的诸多层面的优化改革方案体现了作者的专业功底,与当前高校民族民间舞的教学高度契合。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一书结合当前高校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实际,为我们提供了系统性的教育教学改革路径,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具有特定的意義和价值,值得高度重视:首先是要关注民族民间舞教学体系中教师的能力素养问题。作为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是整体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这与基础教育教学阶段的学科教学是完全一致的,因此要持续优化教师团队的能力素养,不断提高教师团队的执教能力,从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视角进行相应的培训工作。正如潘志涛老师在《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一书中叙述的那样,民族民间舞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力结构以及教学态度是必须要予以关注的内容,特别是田野作业等社会实践活动的策划、组织能力是当前专业化教师队伍中的“短板”之一,在教师培养、专业培训等过程中应该强化相应的内容。
其次,民族民间舞教学应该着力探究符合学科属性与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模式。潘志涛老师在《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一书中就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方法这一命题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和剖析。全书的第五章即为“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方法”,在这部分中作者详细阐述了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方法体系、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等,其中特别强调了高校在推进民族民间舞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要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专业教学。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该学习不同的内容,而实践层面上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应该是有所差异的,这实际上也是当前优化学科教学的重要路径。
再次,当前全球化时代语境下的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既要从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世代承袭过程中找到最为适宜的方法,也要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中寻找可以借鉴的模式。潘志涛老师在《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一书的第九章中就系统性地阐述了“学院派中国民间舞”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其中多有对我国民间舞蹈原生态传承方式的田野考察记录,作者试图以此展示我国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传承方式,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需要相关主体的高度关注。而同时作者也致力于介绍和剖析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如在全书的附录中系统性地介绍了美国舞蹈教育的基本情况,这给我们很多启发。
从整体上而言,当前社会经济语境下的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这一命题是个系统性的研究内容,涉及民族民间舞和专业教育教学领域的诸多命题,而潘志涛老师主编的《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一书对此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研究,值得相关主体的认真参阅。
(刘成俊/山东艺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