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无尽的热情 守护美好家园

2020-08-28

北广人物 2020年33期
关键词:刘传健祥瑞天津港

幸福源自奮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近段时间以来,由中宣部、中组部等部门部署开展的“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人气高涨,推荐“最美”、评选“最美”、学习“最美”形成热潮。一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来自生产一线、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作为“最美奋斗者”,他们是共和国建设者、新时代奋斗者的典型代表,他们用自己的不懈努力,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与祖国共成长、共奋斗的感人故事。

据新华网、《人民日报》等整理

张飚:忠诚履职守护正义

“冤假错案的发生,不仅伤害了当事人,更有损法律的威信。”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科正科级检察员张飚看来,面对疑难案件,认真办案、维护公正是他的职责所在,也是他坚守的信念。

2007年,张飚到石河子监狱巡视检察时,见到了浙江张氏叔侄案主角之一的张高平。从此,他参与到这个案件的办理中。此后的5年多时间里,他针对案件中发现的疑点问题,坚韧执着、反复查证,搜集证据线索,反映案件疑点,推动了案件再审。2013年,蒙冤多年的张氏叔侄被改判无罪。张氏叔侄案的重审、改判增进了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和敬畏,更对纠正和防范冤假错案起到了积极作用。

“认真工作,更要用心工作”,将这句话视为座右铭的张飚扎根基层检察院31年来,兢兢业业,始终保持着一颗维护社会公正的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宪法法律的无限忠诚、对公平正义的执着坚守、对人民群众的公仆情怀。他先后被授予改革先锋、全国模范检察官等荣誉称号。

2011年退休后,张飚并没有闲下来,全国各地群众来信、来电不断。每次看到群众的诉求,他都感同身受,希望群众的合理诉求能早日得到依法解决。

“退休后与群众交流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人民群众遵纪守法的法治观念不断增强,这说明我们国家在民主法治建设方面迈出重大步伐,也为改革开放再出发打下了坚实基础。”张飚说。

刘传健:坚守平凡成就非凡

风挡玻璃脱落、仪器毁坏、温度骤降至零下40多摄氏度,飞机驾驶舱瞬间失压、极度缺氧,119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命悬一线……这是川航3U8633航班机长刘传健飞行生涯中极其漫长的34分钟。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从重庆飞往拉萨。万米高空,驾驶舱右侧前风挡玻璃突然爆裂脱落。生死关头,刘传健沉着果断处置险情,靠毅力掌握操纵杆,最终成功备降,确保了机上119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此次成功降落被称为民航“史诗级壮举”,创造了国际民航客运史上,在极其艰难的紧急突发情况下成功处置特情的奇迹。因在事故处置中的出色表现,刘传健荣获中国民航英雄机长、“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机组全体成员被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1991年,19岁的刘传健光荣入伍。2006年,他从空军第二飞行学院退役,加入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从成为飞行员的那一天起,刘传健就始终牢记确保飞行安全这一最高职责,把安全飞行规章标准落实到每一个航班飞行的全过程,先后执行过多个重要航班保障任务。作为部队出身的资深飞行教员,刘传健的言行举止都散发着军人严谨、刚毅、沉稳的气质。在同事眼中,他飞行品质高,安全记录保持良好,未发生过一起人为原因导致的事故。

以川航3U8633航班成功备降的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中国机长》目前已在全国公映,导演刘伟强表示机长刘传健的传奇经历让他深受触动:“这惊心动魄的半小时应该搬上大银幕,让所有人都了解中国人有多了不起!每一个人都可以当英雄,每一个职业的从业者也都可以当英雄。”

包起帆:勇于创新的“抓斗大王”

包起帆以非凡的毅力坚持创新,为推动我国港口生产力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他的发明有3项荣获国家发明奖,3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7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6次获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

包起帆当过码头装卸工,知道木材装卸的危险性,自己也曾几次受伤。为解决这个问题,包起帆白天上班,晚上在家画图,造出了10吨门机用木材抓斗。又经过几年努力,做出了一套港口木材抓斗工艺系统,实现了木材装卸机械化。从此工人们再也不用下船舱,安全有了保障,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卸船期缩短了。包起帆也因此成为闻名遐迩的“抓斗大王”。

1996年,包起帆任上海龙吴港务公司经理。龙吴港是一个两三天也没有一条船的港口。包起帆不气馁,他要开辟一条中国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

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中国水运史上第一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开通。引入港口物流新理念的龙吴码头吞吐量从1995年的250万吨发展到2001年的2200万吨。2018年,中国内贸标准集装箱已发展到遍布全国60多个港口,吞吐量突破6934万标箱,为各港口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担任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后,包起帆立足码头,瞄准世界强港,和同事们一起发力产、学、研结合,先后开展了现代集装箱码头智能化生产管理、港口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集装箱物流全程实时在线监控、散货全自动化装备和工艺等课题的研究,为上海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包起帆还带着团队发明了一套基于星地交互的集装箱物流跟踪与监控系统,通过卫星定位、卫星通信、移动互联网,在集装箱的箱门上装一个电子标签,实现了集装箱物流的可跟踪和可追溯,创新性地解决了港口物流安全这一世界难题。

包起帆还率领团队用两年半时间研制、五年时间精心维护拓展,向制定集装箱领域国际标准发起冲击。在经过13次国际会议交锋和交融、7轮投票后,由包起帆团队申请研制的ISO18186标准在日内瓦正式颁发,并通过了发布5年后的复审投票。该标准是物流和物联网领域第一个由中国专家主导的国际标准,在世界面前展示了中国创新的力量。

孔祥瑞:“蓝领专家”坚持创新

以岗位为课堂,勤奋学习,矢志创新。这是天津港人眼中的孔祥瑞。

作为人们熟知的全国劳动模范,40多年来孔祥瑞从一名港口工人成长为一名“蓝领专家”。他组织实施了220多项技术创新项目,获得10项国家专利,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亿元。

这些年来,天津港的货物吞吐量飞速增长,已经从千万吨跃升至超过5亿吨,如今正在向世界一流的绿色智慧枢纽港口迈进。“以前设备跟不上,压船是常事,眼看着门机出故障自己却不会修,心里甭提多着急了。”孔祥瑞说。

门机设备是保障港口生产、提高装卸效率的关键设备。从事装卸工作以来,孔祥瑞就把门机的基本性能和所有技术参数烂熟于心,每天记录设备运行状况,发现问题随时向专业维修人员讨教。几年下来,孔祥瑞不仅能操作,还掌握了维修技术。

“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孔祥瑞就这样把生产现场当课堂,把同事当老师,把死知识变成了活知识,又把活知识变成了真本事。

2001年,在天津港建设亿吨大港的过程中,孔祥瑞所在的装卸队承担了2500万吨货物的装卸任务。设备还是这些设备,人还是这些人,可任务量却增加了近30%。

孔祥瑞组织技术骨干集体攻关,通过“抓斗起升、閉合控制合二为一”的创新,成功挤出了15.8秒,每台门机平均每天多装卸480吨,使全年装卸任务完成了2717万吨,超过预定目标。这一操作法推广到天津港各码头。

2006年天津港“北煤南移”战略加快推进,孔祥瑞踏上了新岗位。在天津港南疆港区,他迎来了世界最先进的煤炭连续作业生产线。在没有先例借鉴、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孔祥瑞主动请缨,勇于担当,组织编写了全国港口第一本系统设备故障维修技术指南,将日常保养和维修的442项做法加以总结归纳,供一线工人解决“疑难杂症”,实用性强,深受欢迎。

2012年,天津港成立了“孔祥瑞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难题攻关,培养后备力量。身教重于言传的孔祥瑞,在天津港带出了一批年轻的“港口工匠”和技术能手,他用自己的成就证明了知识型工人的价值。

孔祥瑞获得过种种荣誉称号,但他还是始终保持着拼搏向上、创新不服输的精神。如今已经退休的孔祥瑞,仍不余遗力地把自己多年来的技术、经验传授给一线职工。

猜你喜欢

刘传健祥瑞天津港
拼搏开拓创业路 志在万里再登攀——蓬勃发展的天津港轮驳有限公司
金猪庆祥瑞
刘传健:不朽的34分钟,英雄归来
川航备降机组获“英雄机组”称号,机长刘传健被授英雄机长
祥瑞
麒麟祥瑞(七绝)
天津港“8?12”事故抢险救援对武警部队的启示
“8?12”天津港特大爆炸救援部队卫生防疫实施
西夏文《十二缘生祥瑞经》初释
天津港爆炸敲警钟:中国还需要多少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