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阜平县扶贫发展重点及产业格局研究

2020-08-28牛细婷许皓月余国新

农学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阜平县旅游发展

尚 丹,牛细婷,王 莹,许皓月,余国新

(1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乌鲁木齐 843399;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石家庄 050051)

0 引言

阜平县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部,总面积2496 km2,山场面积21.73万hm2,耕地面积1.46万hm2。辖6镇7乡,209个行政村,1208个自然村,人口23.04万。森林覆盖率43%,植被覆盖率80%以上,是保定市最绿的地方,水资源总量充沛,人均占有量是河北省的8.3倍,是全国的4 倍。阜平县是革命老区也是贫困地区,地处太行山山区,脱贫任务艰巨。目前脱贫工作正处于攻坚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解决贫困地区“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产业是发展的基础,阜平县特色产业优势明显,但产业发展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产业规模小,产业优势度难以体现等。阜平县产业将如何布局、发展的重点应放在哪里、如何调动农户的积极性等都是关注的重点。

林源聪[1]、董伟欣[2]认为产业的选择和发展要注重地区特色和合理的布局,从产业的选择、产业布局分析当地的光伏产业、核桃产业;杨淑兰[3]、朱琳敏[4]分析了产业扶贫的重要性,阐述总结了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模式。胡振光[5]、巩前文[6]等分析了产业扶贫发展瓶颈、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本研究基于阜平县林果业、畜牧业和旅游产业,从发展对象、县域布局等方面进行规划,从政策推进、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希望为阜平县的脱贫工作提供参考。

1 产业扶贫基本情况

阜平县自“八七”扶贫攻坚以来就是国定贫困县,是“燕山—太行山”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是“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贫困范围广、程度深。2014年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48%,贫困发生率54.4%。长期以来在思想解放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产业支撑的缺乏等问题成为破解阜平贫困的瓶颈。2012年12月29日—3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阜平考察扶贫开发工作,对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的重要指示。河北省委省政府为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家片区扶贫发展战略,大力推进阜平县扶贫开发工作,瞄准市场需求,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阜平县的贫困发生率已经大大降低,到2017年底(见图1),全县贫困人口由2014年初建档立卡时的10.81万人下降到现在的1.2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4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涨幅达57%[7-10]。

从全县贫困人口来看(图1),阜平镇、平阳镇、城南庄的贫困人口最多,但是这3 个乡镇的总人口基数也相对较大,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也排在前几位,说明在阜平镇、平阳镇、城南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一定的人力优势[11]。而龙泉关、夏庄乡、砂窝乡贫困人口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不成比例,在这3个乡镇的产业发展上,倾向于非劳动密集型。

从贫困发生率来看(图2),平阳镇与王林口乡最低,而台峪乡处于贫困发生率的最高点。台峪乡处于阜平县城东部深山区,台峪乡镇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45 km,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沟壑纵横。荒山、林地所占比例较大,耕地面积小,主要沿村庄周围分布,受地形限制全乡村庄规模较小,是典型的山区式村庄[12-15]。

阜平县特色产业链对接全县贫困村、贫困户,实现了全覆盖,共带动7 万贫困农民就业。在收入构成上有特色产业、传统种养业、手工业、旅游业等,以及依靠土地流转等方式获得的收入。其中食用菌产业流转土地1333.3 hm2,产业覆盖13个乡镇140个行政村,总产值突破2.8亿元,同比增加约0.3亿元;林果产业覆盖13个乡镇170个村,产值10亿元;特色养殖产业全年总产值6.8亿元,利润1.3亿元左右;中药材产业覆盖13个乡镇,153个村,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333.3 hm2,产值超过10亿元;家庭手工业覆盖108个行政村,覆盖贫困人口110余人,人均年增收5000元左右;旅游业及光伏产业,涉及7 个乡镇22 个村,每户增收5000 元以上[16-21]。

2 阜平县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及重点发展研究分析

打造“绿色安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作为产业发展的根本定位,以规模化、产业化为发展方向,围绕特色林果业、畜牧业、休闲旅游业产业实现突破。

2.1 特色林果业

林果业是阜平县的重点特色产业之一,也是扶贫开发支柱型产业。特色林果业发展布局相对集中,大致分为高山苹果、桃产业、大枣产业三大现代林果业聚集区域(见图3)。苹果重点发展区域在西部山区。沿S382和五阜高速两侧,结合天生桥和龙泉关景观带打造优质苹果生产带。晚熟桃重点发展区域在北部,沿G207国道两侧,在史家寨、大台和台峪3个乡,重点发展中华寿桃。大枣产业重点在阜平县南部,充分发挥阜平县山坝地区的冷凉气候优势,依托当地优越的生态环境与农业资源,发展晚熟水果,打造精品晚熟水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引种和快速繁育示范小区33.3 hm2,建设晚熟桃标准化生产基地1333.3 hm2,年产精品晚熟桃10 万t,建设优质苹果生产基地2000 hm2,年产精品苹果9万t(见表1)。

枣树主要分布区域在6 个乡镇32 个村(见图4),涉及13333.3 hm2,重点在阜平县南部。该区域重点扩大大枣种植规模,提高科技含量,提升枣产品加工能力,建设成全国知名的枣业基地。建设大枣初、深加工工程、以及果品贮藏基地,其中大枣初加工工程8 处,年加工大枣15 万t。深加工工程2 处,年产香酥脆枣3000 t,枣酒3000 t、枣醋5000 t、红枣浓缩汁5000 t、膳食纤维5000 t。

表1 阜平县所辖13个乡镇行政村林果产业规模

2.2 西部山区特色畜牧业

“十三五”期间,阜平县畜牧养殖产业着重发展肉牛、肉羊、生猪、肉驴、水貂、蜜蜂、家禽、水产等,覆盖贫困人口17.2万人(见表2)。县政府引导和鼓励畜牧水产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表2 总体养殖规模及贫困人口覆盖

2.2.1 总体养殖规模 全县规模养殖场达到590 多个,到2020 年肉类总产达到1.5 万t,总产值达到8.438 亿元,畜牧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水平及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规模化养殖程度进一步提高,猪、牛、羊、家禽和水产品的规模化养殖率分别达到65%、60%、40%和95%和90%。良种繁育和疫病控制水平不断提高,猪、牛、羊的良种率分别达到95%、85%和70%,动物发病死亡率降低到2%以下。无公害、绿色畜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加,比重达到85%以上。畜牧水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不断上升,达到40%以上,人均牧渔业收入达到4000 元。养殖业覆盖人口1.8 万人,贫困人口7500人[22-25]。

2.2.2 产业布局 阜平县畜牧产业分布在所辖13 个乡镇(见图5),该区域重点加快建设规模化养殖场,提高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打造阜平绿色生态养殖品牌,建成太行山区重要的畜禽水产基地。打造畜产品初、深加工业,改扩建牛羊屠宰场1 处,年屠宰牛羊20万只(见表3)。

表3 阜平县畜牧业园区及养殖场分布区域

2.3 创意休闲农业

按照阜平县“太行明珠、山水绿城、红色圣地”的总体定位(见图6),旅游产业扶贫以红色文化为魂、以绿色产品为质、以蓝色环境为体,坚持“红+绿+蓝”三色资源协同开发,充分利用丰富多样、特色突出的旅游资源,整合资源、挖掘文化、完善背景、突出特色、打造名牌,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农业生产、康体健身为一体,实现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带动贫困户增产增效,实现脱贫致富[26-31]。

阜平县是国家认定的全域旅游县,也是旅游扶贫重点县,十二部委联合制定了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中,涉及阜平县天生桥镇9 村,北果园乡2 村,平阳镇2 村,砂窝乡1村,台峪乡3 村,大台乡3 村,史家寨1 村,龙泉关镇4村,城南庄镇5 村,夏庄乡4 村,阜平镇2 村,吴王口2村,共计38 村。阜平县的旅游产业围绕“一心、一环、两带、三基地、多节点”的大格局展开。“一心”——县城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一环”——环县城最美旅游景观环。“两带”——横向保阜及省道382 旅游产业聚集发展带,纵向西阜高速—县道320—国道207旅游产业聚集发展带。“三基地”——天生桥旅游服务基地,北古岳旅游服务基地,城南庄旅游服务基地。“多节点”——以3个基地为核心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覆盖13个乡镇101个村10.5万人,其中景点集中的9个乡镇,分别为龙泉关镇、天生桥镇、夏庄乡、吴王口乡、大台乡、台峪乡、城南庄镇、平阳镇和阜平镇[32-36]。

阜平县乡村旅游业有望实现“全景覆盖,全业融合”,构建起乡村旅游的六大体系:定位清晰的国土空间开发体系、环境友好的绿色产业体系、节约集约的资源能源利用体系、安全可靠的生态环保体系、崇尚自然的生态文化体系、科学长效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农村致富迸发“洪荒之力”。

以重点乡镇——天生桥镇、龙泉关镇、吴王口乡、大台乡、台峪乡、北果园乡、平阳镇、城南庄镇为重点,以重点村域为发展节点,如沿北流河、沙河的高山旅游风景区、大茂山风景、王快水库旅游区、红色旅游。突出山水文化、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自然环境特色,结合村、石、树、田、河为特色的地方文化,以农民为主体,以参与性、休闲性为卖点,挖掘古老的、乡土的文化内涵,为游客提供真实可见的体验项目,增强乡村旅游扶贫效益。

根据旅游资源分布与景区资源类型,配套设施建设以满足游客的食、住、赏、娱、购、游等五大种类型的旅游服务村(见表4)。

一是接待服务村。以景区为引擎驱动周边区域发展为宗旨。通过吸引旅游客流刺激现代服务业、交通、商业、住宿、休闲娱乐、餐饮以及其它配套相关产业发展,为乡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引导村民参与乡村接待、旅游服务、商业活动、旅游商品生产等,创造多元化就业体系;二是红色旅游结合村。依托红色旅游创意开发,使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林果特色产业带动村。以大枣、板栗、核桃等阜平优势农产品种植为主,衍生出采摘、枣宴、果林观光、农事体验、农产品加工、核雕、水果主题娱乐、绿色有机超市等高附加值业态;四是乡村度假休闲村。加快推进绿色蔬菜产业上规模、调结构、创品牌、拓市场,着力发展设施菜、反季菜、品牌菜和绿色蔬菜种植面积,提高设施蔬菜和绿色蔬菜比重;五是民俗文化传承村。以乡域村落为载体,以特色地方风貌或人文底蕴为核心吸引物,主题差异化开发,如黑崖沟书画艺术村、龙泉关古村落等,举办旅游观光、民俗体验、节事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 对策分析

3.1 围绕山场综合开发,培育壮大特色林果业、特色畜牧业

林果、畜牧水产业是阜平的一项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是近期产业扶贫的重要内容,坚持市场导向,多措并举、扎实工作,林果、畜牧水产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就本地资源条件、产业现状、市场空间,产业覆盖面等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

(1)打通产品市场,解决销路问题。近年来受新疆大枣的冲击,阜平大枣价格连年走低,2018 年干枣平均收购价低至6元/kg,沉重打击了枣农的积极性。2016年以来林果,如苹果、桃、梨、葡萄等共计3300 hm2,其中葡萄约133.3 hm2,目前部分果园已进入盛果期,采摘后贮藏期短,果农没有销路。打通产品与京东商城、北国超市等销售商的购销售渠道,使得产品能供应市场,与市场对接。

(2)促进产品升级,强化质量安全监管。阜平县果品加工企业主要是枣产品加工企业,年加工各种枣制品约3万t,其他果品如桃、苹果等尚无加工企业,急需引进现代化果品深加工企业,增加林果产品附加值,带动果农增收。同时强化责任落实。深入调研,制定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企业与个人主体责任和监管部门监管责任。二是开展风险评估预警。强化质量安全监测,规范生产档案。三是查找消除安全隐患,强化责任落实。狠抓苗种、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监管、整治,加强重点阶段专项检查,确保产品安全供给;四是大力发展无公害认证,强化企业诚信建设,建立企业生产质量安全承诺制度,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表4 五大类型旅游服务村涉及区域及建设措施

(3)推进品牌建设,增收致富带动能力。目前阜平县林果品品牌知名度普遍不高,需要打造本县知名品牌,提升果品价格,带动果农增收。在畜牧方面,目前培育形成了14家龙头企业,4个特色品牌,但是对于自有产品的知名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将产品与市场紧密结合。

3.2 推进三产融合,扶持发展创意休闲农业

(1)挖掘当地特色,挖掘创意休闲农业的文化历史内涵。休闲农业发展应当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并且挖掘和发扬民风和民俗,这是不同于城市和景区的农村田园景观环境及良好的体验。要充分利用地域文化所创造出的地域性景观环境,打造具有浓厚地域文化、地方特色的农业景观,增加休闲农业的参与效应,如采摘园。依托农业的绿色生态旅游和纯朴的农业旅游,要规划先行,布局合理,完善基础设施、生产设施、公共配套设施等建设,如卫生设施、停车场等,增加消费者的良好体验,打造品牌,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2)增加服务类比重,注重与人的行为互助关系。休闲农业的发展是独立于景区景点、城市景观之外的农村田园景观,在发展过程中,要体现农村现代,农民的朴实,应注意环境设施与人的行为的相互关系,既要满足游客对现代社会的需要,如停车场、盥洗室等,以及农业所特有的生产功能,让游客参与环境设施的各种娱乐、体验、观赏活动中,如农产品采摘、农业教育等,体现环境的质量与艺术魅力的二次结合。

猜你喜欢

阜平县旅游发展
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 打造多元解纷新格局——阜平县人民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纪实
袜子也疯狂
——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学校袜子娃娃社团活动
河北省阜平县脱贫成效及经验浅析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阜平县栗园庄金(银)矿化带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旅游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