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赐》非天赐,厚土蕴芳华

2020-08-28文|迟

出版人 2020年8期
关键词:天赐第一书记

文|迟 云

我与陈先云是山东出版集团的同事。

我是2014 年9 月调到出版集团任职的,第一次与先云见面,是2016 年1 月22 日上午,在她帮扶的村子村口。我代表集团看望慰问在农村任第一书记的三位同事,当时,陈先云作为集团唯一下派的女干部,驻扎帮扶安乐庄村。

陈先云帮扶的村子有三千人口,在当地是一个大村庄。在慰问走访的过程中,我们走街串巷,进院入户。陈先云不停地向我介绍他们开展的修路、养牛、助学等扶贫扶智的项目,介绍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脱贫计划,她的思想与感情的投入,使自己完全站到了村子发展的境况之中。出于职业习惯,当时我就意识到:一是农村,特别是社会变革时期的农村,蕴含着许许多多真善美和假恶丑的素材,是生活的富矿,可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主动且善于开采的人越来越少了;二是陈先云有着较高的学养支撑,观察细致、敏锐,思维清晰、有条理,表达又雅俗兼具、富有感染力,她具备了做“开矿人”的潜质;三是扶贫攻坚是当下社会的一个重点热点,备受关注,投入的精力财力不少,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过程充满酸甜苦辣。所以,真实而艺术地反映这一题材的文学作品,必定是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贡献。

我很认真地告诉她:一要用心做事,不负韶华;二要多交朋友,记录故事;三要用心观察,领悟思考;四要整理成书,对得起自己和社会。陈先云当时听得很认真,很谦虚也很真诚地答应了,我们就这样在漫天飞舞的雪花装点的村口,在乡镇干部的见证之下,达成了一个充满期待的约定。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2018 年的春天。一天上午,陈先云抱着一叠书稿,很拘谨地敲开了我办公室的门。她说她已经完成第一书记的任务,回到山东画报社的记者岗位快一年了,今天是来交作业的。她说的作业,就是她用心血写出的约21 万字的作品《天赐》(当时她定名为《月亮河》)。

利用业余时间,我非常认真地读完了陈先云的作品。她简练的笔触细致而精到,弥漫在语言中的情绪如雾一样丝丝缕缕,对乡村景物独具慧眼的描摹构筑出特定的意境,这一切为作品主题的丰富和人物形象的立体展示,培植了丰厚的文化土壤和浓郁的精神氛围,使原创作品的诱惑力充沛地呈现出来。阅读的过程并不轻松,可以说随着故事的展开,随着人物命运的曲折悲欢,我的心一直是紧收着的,情绪一直是紧绷着的。作者非常巧妙地选取了一个生于贫穷之家的留守儿童天赐的视角,带着纯洁善良的本性和混合着既自强又自卑的心态来观察这个阴晴多变的社会,使周边的一切都成为舞台的背景或人物,或黑或白,或正或邪,或明或暗,种种势力和因素都围绕着生存、生活中世俗的现实利益和微茫之中的现实道义而展开。在这个贫穷的村庄里,“常书记”作为下派到村里的第一书记,工作的轨迹都活动在天赐的眼里,记录在天赐的心里。“常书记”就是一个标靶,她的工作移动,串联起了故事的梗概,她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勾兑成了作品细节的味道。作品中涉猎的农村发展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劳动力外流、因病致贫、黑恶势力、留守儿童、教育落后、家庭暴力、买卖婚姻、老人赡养等,十分宽泛,让人阅读之后,仿佛听到了乡土的心跳,悲悯的情怀和担当的责任禁不住油然而生。

读过之后,我沉思了很久,仿佛又看到了陈先云迎着风雪在村巷穿行的身影,而《天赐》不正是浸润着她两年扶贫心血、反映千千万万个基层工作者顽强奋斗精神的作品吗?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对她这两年生命的绽放做的记录,更是对我们当下的乡村振兴、精准脱贫事业做的记录,为我们下派在贫困乡村的第一书记留存了历史形象,为蜕变之中的乡村记下了困惑和期望、丑恶和善良。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陈先云的《天赐》非天赐,而是她扎根土地、深耕生活的积累,是她情怀担当的写照,是她生命历程的一次闪光爆响。■

陈先云 著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2020年7月定价:30.00元

猜你喜欢

天赐第一书记
天赐灵机
我的第一书记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天赐美景香水河
《第一书记扶贫手记》
驻村第一书记
天赐的缘分
第一书记之歌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天赐草原